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长期以来,心脏医学科学一直有心内科和心外科之分,心内科主要是做介入、搞支架,心外科主要是做手术、搞心脏搭桥,病人往往因选择在哪个科室做手术而不知所措。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生物—心理医学模式的推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逐步深入,已经使心脏外科和心脏内科的界限逐渐模糊,为一位病人的治疗,心内科、心外科同时进行的“杂交手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流行。
一站式杂交技术的由来
高老先生患心脏病的病因复杂,内科医生建议介入治疗,外科医生则认为复杂病情做搭桥手术更有效。最后让患者选择一个方案,不过任何一个方案都将面临数年之后再度治疗的困境,让全家人作了难。“让我们患者理解,每位医生的治疗方案似乎都是最好的,从中挑选真是犯难。”高老先生的女儿说。
“随着城市的老龄化程度加剧,人们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很多老人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这种情况下,临床医学迫切需要医生们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多兵种联合作战’,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内、外科两种优势进行治疗。毕竟每一种治疗方案都有其良好的适应症,也都有其相应的禁忌症,各有优劣。”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常谦主任如是说。
“如果一个心血管病人的病情特别复杂,找心外科大夫,说太危险了不好治。找介入大夫,说也不好治。再问第三句话,那么你们两家一块儿呢?能治!这就是一站式杂交技术的由来。”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杨跃进做了这样形象的比喻。
杂交手术室多学科联合作战
很多人听说过杂交动物、杂交水稻,却很少听说过杂交手术室。2007年8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建成了亚洲第一个杂交手术室。
长期以来,医学的分科越来越细,内科、外科之间壁垒森严。然而,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如果各科医生像铁路警察一样,各管一段,就会给病人带来很多麻烦。例如,一个冠心病患者,出现多条动脉堵塞,有的适合做内科介入手术,有的却需要做外科搭桥手术。假如没有多学科的联合协作,病人就需要多次治疗,既加重经济负担,又增加手术痛苦。
面对这种状况,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胡盛寿作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决策:打破学科壁垒,建立一站式杂交手术室。这就意味着,各个学科将以病人为中心,改变“单打独斗”的作战模式,实行“多兵种联合作战”。自此,一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模式诞生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杂交手术室加速了各学科之间的交流融合,推动了医学技术的集成创新。
对外科医生水平要求更高
胡盛寿强调指出,“一站式”杂交手术室的建立,某种意义上讲这不只是建立了一个新的治疗平台,而是代表了未来心血管治疗的一种新的潮流,而潮流的背后是一种新知识、新技术的拓展和融合,这种技术是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一个基本理念。这就是在心脏疾病治疗中体现一种“和”的思想。
“这种新型手术中心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胡盛寿说,比如以前一个病人如果同时患有心脏内、外科疾病,那么他需要到内科药物治疗、放射科介入治疗、影像科做影像检查、以及外科做手术等。而设立了这样一个平台后,则使放射科医生、内科、介入科医生,还有外科医生走到一起,共同为患者来提供服务。
杂交技术的发展方向与病人的要求以及医学的发展方向是相同的。事实上,杂交技术是为了满足病人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这项技术的中心目标是为了达到患者的疗效好、痛苦少、创伤小、恢复快。在这样的目标下,技术的发展是很有前景的。胡盛寿还表示,心脏外科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最需要想像力的时代”。中外科医师是“一站式”杂交技术手术中的主角。他们独有的对于病理解剖的熟知和处理意外情况的应急能力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即使介入治疗过程出现意外,可立即行体外循环手术予以补救。“‘一站式’杂交技术,对外科医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娴熟的手术技巧外,还需要他们熟悉介入器械并学习更多的影像学知识。”胡盛寿强调。
在刚刚闭幕的“国际主动脉病变治疗研讨会”上,会议议题涉及了主动脉根部手术、杂交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A型及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案、主动脉手术的麻醉管理及深低温停循环术中重要脏器保护等诸多热点难点。据介绍,“今年以来,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采用国内创新的一站式杂交手术,截止到第三季度,已为13例患者开展了手术治疗,没有出现并发症。目前,手术死亡率降到4%以下,领先于国外7%的平均水平。
建立“没有围墙的医院”
当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第一杀手”。作为心血管领域的“国家队”,阜外医院还扮演着另一个重要角色——国家心血管病防治中心。
胡盛寿介绍说,我国医疗资源有限,如果“光治不防”,必然“越治越忙”。预防是事半功倍,而治疗是事倍功半。因此,要提升中国的心血管病整体防控水平,就必须从源头入手,推行“前移”和“下沉”两大战略,即从单纯治疗前移到危险因素控制、从医院治疗下沉到社区预防,建立一所“没有围墙的医院”。
近年来,医院先后派出大批专家,深入农村和城市社区,开展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干预。针对心血管病的最主要的三大危险因素是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吸烟这些危险因素,医院在全国16个省、市、区开展了“高血压社区规范化项目”,使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大幅提高。目前,专家们已对全国 6000多名社区医生进行了培训,将数百万城乡居民纳入了健康管理,实现了人群综合防治的规模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为了摸清中国心血管病的“家底”,医院组织动员全国心血管病专家队伍,进行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先后编写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等,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而权威的依据。
2006年,医院还与北京四季青乡和黄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医疗合作关系,形成了“前筛基地”与“后疗基地”,创造了心血管病社区防治新模式。医院还开通了中国心血管病防治信息网,一流的专家团队答疑解惑,向社会大众提供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把健康的种子播撒四方。
(实习编辑:李杏)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深圳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深圳市人民医院一门诊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