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预防护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血管 > 心血管疾病预防护理

心脏 人的一生“主题”!

举报/反馈
2009-10-30 05:06:0039健康网社区
心脏 人的一生“主题”!


  心脏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血液从全身的静脉回流到右心房,经右心室、肺动脉流到肺,交换丰富的气,再经左心房、左心室流向全身。在这个过程中,结构的缺陷或者动力的不足,都可能造成大问题。

  人的一生都可能遭遇心脏问题

  人的一生中都可能遭遇心脏问题。最常见的心脏问题通常为三类,即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律失常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心脏的结构缺损所造成,例如瓣膜缺损、不闭合、重要血管移位等。先心病往往在青少年时期就会发病。瓣膜就像心脏的一道道开关,如果出现瓣膜狭窄或者“关门不全”等情况,就会导致供血不畅。

  俗称“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则和进出心脏的大血管发生病变有关,是最常见的心脏病,一般多见于中老年。

  而心律失常一般是电学上的心跳过快或过慢所致,即在正常的每分钟60~100次心跳范围之外,一般常见于青壮年,例如备考的学生会出现。“心脏每一跳会有一个起搏点,如果起搏点发生病变就会导致心脏跳动过快或过慢。”

  工作压力、情绪焦虑、环境污染等,也可导致持续早搏。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本身的缺损,例如长期跳得快会引起心肌扩张导致心衰,而心脏缺损也会导致心律失常。

  职场女性:“心病”源自精神压力

  这些年来,因精神压力过大导致心脏不适的患者尤其是女性特别多。经常出现心慌、室内早搏等症状,检查并无异常。这些女性往往在35~55岁之间,而这个年龄段从病理上讲不应该属于心脏病的高发人群。不少患者怎么查都没问题,“病根”还是出在心理上。

  工作、家庭各方面的压力都能导致心脏不适。其实正常人也会出现早搏即“心脏停搏几拍”等现象。“白天工作忙,往往感觉不到,晚上休息时,身体放松,就会感觉比较明显。”

  而白领、骨干、精英长期处于超出体力、心理承受强度的工作中,对心脏不适的感觉更敏感。

  白领“无症状猝死”其实有信号

  根据我国“十五攻关”项目调查出的心源性猝死发生率,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心源性猝死总人数高达54.4万例/年,位居全球各国之首。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名人、年轻白领猝死事件使得公众开始重视心脑血管疾病。“但现在的问题是,人们通常只看到猝死的结果,而忽视了猝死之前已经出现的危险因素。”吴书林表示,不能一味地强化对心脏病的恐惧,而应重视心脏病的可控因素,进行预防。

  无症状的突发猝死事件往往更能引发职场一族的惊恐。所谓“无症状”未必是真,有时是隐藏的基础病或细微的信号没有被当事人及时察觉。例如,一些无症状猝死往往和冠状动脉痉挛有关。此类患者心脏血管并无异常,但因劳累等原因,心脏大血管出现突然收缩、闭合的情况,导致缺血、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如果此时身边没人立即为他进行心肺复苏,或者用除颤仪抢救,就会导致死亡。这类病人的血管大多数并没有发生病变,只有大约10%~20%的人有轻微的冠状动脉狭窄。

  过度疲劳导致心跳过快,或者因血管收缩闭合导致供血不畅,出现冠状动脉痉挛。由于一般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0%才会引发心绞痛,而目前二三十岁青壮年已经开始出现血管里有脂质沉积等情况,血管狭窄程度不高,平时虽无异常,貌似“健康”,但一遇意外事件,就会表现为“突然发作”,甚至变本加厉。

1/2上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