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乙肝病毒一般指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体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等方式传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可能会导致肝脏部位出现炎症,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1、血液、体液传播:乙型肝炎病毒主要存在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中,可以通过血液、体液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如果输血时,或者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共用针具,或者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发生性关系,就可能会导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
2、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可存在于母体的血液中,如果母亲体内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病毒可能会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如果在分娩过程中,孕妇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分娩后就可能会导致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3、性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可存在于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如果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就可能会导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
4、其他传播途径:乙型肝炎病毒还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进行传播,如果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共用针具,或者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共用刮胡刀,就可能导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
为了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建议在生活中要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避免不洁性生活。如果怀疑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应及时去医院的肝病科就诊,进行血常规检查等,确诊后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主治医师
九江市中医院 肝病科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中医内科
主任医师
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肝病科
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二医院 肝病科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肝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