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判断乙肝疫苗冻结,需要观察疫苗的接种反应。如果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结,或者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反应,可能代表出现了冻结,但不一定代表完全出现了不良反应。通常情况下,判断乙肝疫苗是否冻结,以及是否需要立即进行处理,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判断:
1、接种史:需要明确患者是否正在患有急性或慢性疾病、严重慢性病,或者有明确的过敏史,如果有这些情况,不建议注射乙肝疫苗;
2、临床症状:患者是否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黄疸、肝区不适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则说明乙肝疫苗冻结;
3、检查:乙肝疫苗冻结通常指在注射后一个月内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果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结,不伴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现,通常考虑为乙肝疫苗冻结;
4、血液检查:如果检查发现乙肝表面抗体呈阳性,说明注射疫苗后对此产生了免疫反应,不一定就是冻结导致。但如果乙肝表面抗体阴性或弱阳性,则说明注射疫苗没有产生免疫性,需要进行补充注射。
此外,有部分人群注射乙肝疫苗后没有产生免疫性,可能是由于身体内部缺乏乙肝抗体。一般情况下,注射三针乙肝疫苗后,90%以上的人都可以产生抗体。如果抗体产生较少,或者是抗体快速下降,需要及时补充注射。注射疫苗后的第1个月、第6个月,建议注射后第1次、第6次。
主任医师
郑州市中医院 脾胃肝病科
主任医师
烟台市奇山医院 肝病科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 肝病科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 肝病科
主治医师
九江市中医院 肝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