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乙肝病毒抗体阳性时,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肝区疼痛和黄疸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
1.乏力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会识别并攻击受感染的肝脏细胞,导致炎症和损伤。这会导致能量代谢异常,进而引发乏力。乏力感通常出现在整天活动后,可能伴随嗜睡或倦怠。
2.食欲减退
由于肝功能受损,消化液分泌减少,食物摄入后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从而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食欲减退可能集中在午餐或晚餐时发生,且伴随着体重下降。
3.恶心
当肝脏受到损害时,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会受到影响,此时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恶心常发生在空腹状态或餐前,严重者可伴有呕吐。
4.肝区疼痛
当肝脏组织发炎或肿大时,会对周围的神经产生刺激作用,从而引起右上腹不适或疼痛的感觉。肝区疼痛多为持续性隐痛、钝痛,少数病人可出现阵发性绞痛,夜间或劳累后尤甚。
5.黄疸
由于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升高,超过皮肤、黏膜所能承受的限度,就有可能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现象。黄疸通常表现为眼睛和皮肤黄染,尿液颜色加深。
针对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可以进行肝功能测试、HBsAg检测等以评估病情。治疗措施包括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或干扰素α,需遵医嘱使用。患者应避免饮酒,保持均衡饮食,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主任医师
烟台市奇山医院 肝病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丙肝与中毒性肝病科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肝病科
主任医师
甘肃省中医院 脾胃病二科、肝病科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 肝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