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急性感染乙肝病毒后,可能会出现恶心、乏力、腹胀、肝区疼痛、黄疸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评估病情。
1.恶心
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脏时,会导致肝细胞受损和功能障碍,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此时,由于胆汁淤积,可能会出现恶心的症状。恶心通常发生在上腹部,可能伴随食欲不振或其他消化系统不适。
2.乏力
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繁殖会消耗机体能量,导致身体疲劳。此外,免疫系统的反应和肝脏损伤也会影响能量水平。乏力感广泛分布于全身,但以四肢最为明显,长时间休息后无法缓解。
3.腹胀
腹胀可能是由乙型肝炎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所致,也可能与肝脏炎症导致的胆汁分泌减少有关。腹胀常出现在肚脐周围,有时可辐射至整个下腹部,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4.肝区疼痛
肝区疼痛主要是因为乙型肝炎病毒大量复制刺激肝包膜上的神经纤维所导致的。肝区疼痛一般位于右上腹部,但也有可能放射到右侧肩背部。
5.黄疸
黄疸通常是由于肝细胞受到破坏,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而引起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皮肤和眼白部分可能出现黄色染色,尿液颜色加深呈浓茶样。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肝功能测试、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以及超声波检查等。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拉米夫定片、恩替卡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应避免饮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
武汉市普仁医院 感染/肝病科
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二医院 肝病科
主任医师
烟台市奇山医院 肝病科
主任医师
甘肃省中医院 脾胃病二科、肝病科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 肝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