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注射后人体内会产生抗体,能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注射乙肝疫苗时易出现过敏反应,常见的有注射部位红肿、瘙痒、发热等,通常为正常情况,可根据过敏反应轻重程度采取休息、药物治疗等方法缓解。
一、原因:
注射乙肝疫苗时,针头会刺破皮肤,部分人群对针头有过敏反应,可导致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
二、处理:
1、休息:注射乙肝疫苗后,应原地留观半小时左右,无特殊反应后方可离开。同时在注射疫苗后应注意休息,多喝水,避免剧烈运动、劳累,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2、药物治疗:如注射部位红肿、瘙痒比较明显,或出现发热、腹泻、腹痛等症状,应及时联系接种点,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扑尔敏、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等抗过敏药物,还可局部应用清凉油、炉甘石洗剂等外用药物涂抹,可缓解不适症状;
3、就医:如过敏反应较严重,出现剧烈的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医,避免引发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4、其他:注射乙肝疫苗前,如果有感冒发烧、急性传染病或严重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情况,需暂缓接种,待疾病控制稳定后,再考虑接种疫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此外,注射乙肝疫苗后的饮食也需要注意,避免饮酒、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要清淡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苹果等,同时避免对接种部位进行过度挤压、按摩,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以免发生感染。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第七人民医院 肝病科
主任医师
烟台市奇山医院 肝病科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 肝病科
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肝病科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 肝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