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乙肝即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病毒性肝炎,可以通过病毒抗体检查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感染的类型、是否需要治疗等。乙型肝炎病毒抗体>3.000说明患者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需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治疗。
一、原因:
1、既往感染:患者既往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自身免疫反应或用药等方式清除了乙型肝炎病毒,出现自身抗体,表现为乙型肝炎病毒抗体>3.000;
2、免疫力低下:患者免疫力低下时,无法清除乙型肝炎病毒,表现为乙型肝炎病毒抗体>3.000,可以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厌油腻、反酸等症状;
3、药物因素: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抗结核药物等,可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出现乙型肝炎病毒抗体>3.000的情况;
4、其他:患者接触了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出现乙型肝炎病毒抗体>3.000,此时可以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如果结果为阳性,说明属于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如果为阴性,可以排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二、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抗体>3.000需要定期检查,如果检查结果为阴性,说明没有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此时无需治疗。如果为阳性,通常说明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需要进一步检查肝功能、肝脏彩超等明确诊断。对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可以使用谷胱甘肽、双环醇等药物进行保肝治疗。对于肝脏彩超提示有肝纤维化的患者,可以使用安络化纤丸等药物进行抗纤维化治疗。
武汉市普仁医院 感染/肝病科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 肝病科
主治医师
九江市中医院 肝病科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肝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