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治乙肝 长效干扰素为主打

治乙肝 长效干扰素为主打


  偶然中的发现

  据庄辉院士介绍,如同青霉素的发现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干扰素也是偶然被发现的。

  20世纪早期,天花、麻疹等病毒性疾病的流行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1918年全球爆发的流感更是造成了4千万人的死亡,而当时人类面对病毒感染一筹莫展。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人类对免疫的认识,疫苗成为人类对抗传染病尤其是病毒感染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但对于流感一直缺乏有效的预防手段,很多科学家把目光集中在对流感病毒疫苗和免疫接种等相关的研究上。1957年英国病毒生物学家AlickIsaacs和瑞士研究人员JeanLindenmann在进行流感病毒试验时,发现在鸡胚中注射灭活流感病毒后,鸡胚细胞膜中生成了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反过来“干扰”(英文:interfere)流感病毒对细胞的感染,于是将这种物质命名为“interferon”,也就是干扰素。

  随着研究的深入,干扰素抗病毒的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干扰素是人体感染病毒后由人体白细胞生成的一种对抗病毒感染的微型蛋白,干扰素生成后可以扩散到周围的细胞阻断病毒蛋白的合成,起到对抗病毒的作用,同时干扰素的生成还可以保护未感染的细胞免受病毒感染,这就是干扰素的直接抗病毒作用。此外,干扰素还具有对抗病毒感染的第二种作用——免疫调控作用。干扰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免疫调节剂,它可以明显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免疫细胞对病毒的清除作用。

  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感受过干扰素的作用,在患“感冒”时,很多人会发烧、浑身酸痛,这些就是感染流感病毒后体内自然生成的干扰素引起的症状,在用干扰素治疗的过程中也会有这种症状,医学上称之为“流感样症状”。

  从普通干扰素到长效干扰素

  庄辉院士说,干扰素的发现为人类对抗病毒开辟了充满希望的前景。然而人体感染病毒后自然生成的干扰素非常低,往往不能完全达到控制病毒的效果,需要补充外源性干扰素以达到治疗作用。而干扰素的研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由于干扰素主要由人类的白细胞生成和分泌,早期干扰素的获取是通过诱导的方式,采集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并通过纯化技术进行提取。由于通过这种方式提取干扰素原料来源十分有限,提取量很少,加之含有很多杂质,具有明显的抗原性,不仅作用有限,而且还会因纯度不足带来很多副作用,从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和基因重组技术的出现,科学家们开始尝试通过基因重组的技术来合成干扰素。1978年,瑞士罗氏公司科学家Pestka成功克隆干扰素cDNA,并研究成功第一个基因工程干扰素产品。第一代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干扰素现在被称为普通干扰素。

  这种普通干扰素由于半衰期过短,在血液中浓度不稳定,注射后浓度上升很快,但下降也很快,浓度过高时副作用会过大,浓度过低时又起不到相应的治疗作用,其临床应用因此受到很大限制。

  20世纪90年代末至2000年初,聚乙二醇化(PEG)技术的出现使干扰素的发展有了全新的突破。聚乙二醇化技术使干扰素的分子量得到增大,半衰期得到明显延长,血药浓度变得更加稳定,临床疗效得以明显提高。同时由于聚乙二醇分子支链对干扰素的保护作用,其抗原性大大降低,副作用也明显减轻。此类聚乙二醇干扰素在血液中的有效治疗浓度维持时间较普通干扰素明显延长,特别是大分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后有效血药浓度可稳定维持一周,因此被通俗地称为“长效干扰素”。

  病毒性肝炎治疗中显优势

  随着人类对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认识和纯化生产技术的发展,干扰素逐渐被应用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并在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治疗中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

  1991年,美国FDA批准干扰素α用于治疗丙型肝炎;1992年,干扰素α被FDA批准用于治疗乙型肝炎;2002年,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被FDA批准用于丙肝的治疗;2005年,FDA正式批准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用于乙肝的治疗。目前,干扰素尤其是长效干扰素已成为病毒性肝炎的核心治疗药物。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长效干扰素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使四成患者获得临床治愈;长效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使用,更使丙肝临床治愈率提高到73%。这种联合治疗方案因疗效与安全性高,被《中国丙肝防治指南》推荐为治疗丙肝的首选方案。

  干扰素在对慢性乙肝的治疗中也不断给人们带来喜悦。循证医学证据证实,那些适合使用长效干扰素的E抗原阳性乙肝患者,若能坚持治疗一年,他们中半数以上的人可以达到E抗原血清转换(转阴);E抗原转阴的患者如果继续用长效干扰素治疗半年,他们中又有10%的人可以实现表面抗原(澳抗)转阴,部分人还可以出现表面抗体转阳。由于长效干扰素不但有直接对抗病毒的作用,而且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控制病毒复制,在停药后仍能持续抑制病毒,从而减少了病情复发。

  的确,也有研究发现,约有1%的慢性乙肝患者可出现澳抗自然转阴。但是这种自然转阴一般是发生在病程持续20年左右之后,那时,由于受到病毒长期损害,患者大多已发生肝脏硬化。因此对于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和寿命而言,通过用干扰素积极治疗获得的澳抗转阴与自然转阴,其意义有着本质的不同。

  据专家们介绍,从远期疗效看,多项长达10年的随访研究还证实,干扰素治疗慢性肝炎可以显著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

  干扰素不仅在病毒性肝炎治疗方面具有优势。人们在对干扰素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它对肿瘤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而被应用于白血病肾癌膀胱癌素瘤等多种肿瘤的治疗。此外,基于干扰素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它还被应用于其他一些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如多发性硬化以及一些细菌感染性疾病等。

  专家们在对干扰素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指出,干扰素在使用中也会产生有某些不良反应,患者除了可能出现发热、肌痛、寒战、恶心等流感样症状外,还有可能出现脱发、白细胞下降、抑郁等。不过此类不良反应是可以耐受的和可逆的。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可以适当减少用药量,但最好不要停止治疗。

(实习编辑:李杏)

2009-08-07 05:55:00浏览9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一岁宝宝屁股上长湿疹是什么引起的
屁股指臀部。一岁宝宝臀部上长湿疹可能是由于不注意皮肤卫生造成的,但也可能是过敏、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的。1、不注意皮肤卫生如果宝宝平时不注意皮肤卫生,长时间不更换纸尿裤,或者长时间不洗澡,就可能会导致臀部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状态,引起湿疹。建议家长日常中注意宝宝的卫生情况,及时给宝宝换洗衣物、尿不湿,并适当使用温水清洗宝宝臀部皮肤。2、过敏如果宝宝是过敏体质,并且接触了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等,就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从而出现臀部长湿疹的情况。建议家长日常中避免宝宝接触过敏原,以免引起过敏反应,不利于身体健康。必要时,宝宝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3、细菌感染如果宝宝平时不注意饮食卫生,如经常吃生冷的食物,或者接触了细菌,就可能会导致臀部皮肤受到细菌感染,从而引起湿疹。建议家长日常中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并适当给宝宝进行清洁。必要时,宝宝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除此之外,上述症状还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遗传、精神因素等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湿疹面积越来越大怎么办
湿疹面积越来越大可以尝试远离潮湿环境、避免使用刺激洗浴用品、涂抹保湿乳液、使用激素类药膏、中药内服外洗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就医以获得专业的治疗建议。 1.远离潮湿环境 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如雨后或空调过低时。因为长期处在潮湿环境中会导致皮肤水分丢失过快,从而引起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加重,导致湿疹面积增大。 2.避免使用刺激洗浴用品 选择温和、无香料、低敏的洗浴产品,避免使用含有过多化学成分或强烈清洁力的产品。此外,应减少洗澡次数,每周不超过3次;每次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15~20分钟以内;水温保持在37℃左右。 3.涂抹保湿乳液 患者可选用含甘油、尿素等成分的保湿乳液,在沐浴后及时涂抹于患处。这些成分有助于锁住水分,维持皮肤湿润状态,促进角质层修复,从而改善湿疹症状。 4.使用激素类药膏 遵医嘱适量涂抹激素类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一般建议每日使用1-2次。这类药膏能迅速缓解炎症反应及瘙痒感,从而使湿疹得到控制。 5.中药内服外洗 根据病情需要,可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除湿胃苓汤等中药方剂内服;并配合适当外敷如黄柏、苦参等中药材制成的药膏。内服外洗相结合可调和气血、清热解毒、祛风止痒,对于湿热蕴结所致之湿疹有较好疗效。 针对湿疹面积扩大的情况,应避免搔抓以防继发感染,同时注意穿着透气性好的衣物以减少摩擦。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风湿性湿疹怎么治疗
风湿性湿疹一般可以通过一般治疗、饮食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1、一般治疗 风湿性湿疹可能跟长时间的在过于潮湿的环境中有关,平时需要多注意关节的保暖,以免出现着凉的情况。同时患者也需要多注意休息,避免做劳累的体力活,也不要长时间地熬夜,对于疾病的恢复都是非常重要的。 2、饮食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改变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应避免吃动物肝脏、炸鸡等油脂含量比较高的食物,也应避免吃辣椒、生姜等刺激性的食物,减轻给皮肤带来的损伤。平时应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菠菜等,补充体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物理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局部肿胀的情况,可以通过冰敷的方式进行处理,有助于收缩局部的毛细血管,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缓解上述症状。等到24小时以后再进行热敷改善,从而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不适的症状。 4、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组胺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氯雷他定片、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等。如果伴有明显的疼痛症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止痛治疗。 5、中医治疗 风湿性湿疹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中药熏蒸疗法、针灸疗法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中药熏蒸疗法主要是利用中药煮沸后产生的热气,通过熏蒸机作用于全身或局部,可以起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针灸疗法主要是利用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到患者的体内,能够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两者都可以用于治疗风湿性湿疹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愉悦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过大。若治疗期间出现严重不适症状,建议立即就医进行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