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让宝宝健康不受“肝”扰

  甲肝和戊肝有较明显的流行季节,一般是在冬春季,而乙型和丙型肝炎是常年散发,没有明显的流行季节,但慢性肝炎患者常受到气候,特别是潮湿气候的影响而容易复发。有不少孩子患上肝炎后,其父母竟毫无察觉,直至病情“原形毕露”才想到上医院,既贻误了治疗时机,也易传染给他人。如果父母能对孩子进行细致观察,就可以及时发现肝炎的“蛛丝马迹”。

  一看精神,注意看小孩的精神状况是否良好。如果原来一直天真活泼、顽皮好动,突然变得懒得动、疲倦、思睡,这就要引起注意了。二看食欲,观察小孩食欲是否正常。要看最近吃饭香不香,饭是否下降,尤其是如果一见到肉或闻到油腻味就呕吐,那就应注意是否已患上肝炎了。三看面,主要观察面部特别是巩膜和结膜(白眼球)是否发黄,继而是否有周身皮肤发黄。如见黄疽,应提高警惕。四看大小便,如果大便不成形或时而腹泻,颜色变浅,如白陶土状或小便呈深黄色,外观如浓茶水一样,有时尿液浸在尿布或衣服上留有黄色痕迹,这些都是黄疸型肝炎的早期症状。五看上腹部是否疼痛,如果小儿肝脏肿大,可表现出右上腹有隐痛或连续性胀痛感,尤其以夜间为甚。个别患儿还可表现为脾大,并伴有脾区疼痛,常用手自觉不自觉地按抚上腹部。

  小儿肝炎在临床上以甲型肝炎为主,多为黄疸型,同时黄疸前期比成人短,而且发热较多见。在消化道症状中,以腹痛较多见,可达一半以上,常常容易误诊为上感、胃肠炎、阑尾炎、肠蛔虫症,甚至急腹症等。由于儿童肝脏相对比成人大,血液也比成人丰富,有利于肝病恢复。因此小儿肝炎总的来说,具有病程短、恢复快、转成慢性肝炎比率低等特点。也有专家指出,由于幼婴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肝细胞的分化代谢处于幼稚阶段,一旦乙肝病毒人侵,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就能整合到肝细胞染色体基因中去。整合后的含病毒肝细胞,非但不受细胞和体液免疫的攻击,而且能继续增殖形成克隆,向肝癌方向分化。因此,做父母的一定要做到对小孩肝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肝炎是可以预防的,但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学校、幼儿园以及家庭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切断每一个可能传播的途径。要教育孩子们做好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喝生水,不吃在小摊小贩处买的零食,不共用茶杯、餐具、牙刷等,不咬手指以免病从口入。学校、幼儿园要定期消毒门窗、墙壁、地面以及小儿易接触到的地方,小儿的餐具要经常煮沸消毒。发现肝炎患儿,应立即及时报告有关防疫部门,并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对所在班进行消毒及医学观察。家长带宝宝去公共场所,要避免用手乱摸。在外用餐要到卫生条件较好的饭店去。平时加强小儿体质的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尽量避免给小儿使用血制品,打针输液(血)到正规的医院。

  对儿童进行肝炎疫苗免疫是国家控制肝炎的主要策略。甲型肝炎疫苗主要用于幼儿、学龄前儿童及其他高危人群。人血丙种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接触甲型肝炎病人的易感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已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主要用于阻断母婴传播和新生儿预防及其他高危人群。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按照“谁接生谁负责接种第一针”的原则和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要求,确保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值得一提的是,与成人感染肝炎的途径不同的是, 儿童可经垂直传播被感染。如果母亲是肝炎病毒携带者,其新生儿的感染率为85%左右。因此,其母亲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用于母婴传播的阻断。

  肝炎患儿的治疗有一定特殊性,病情严重的患儿要住院治疗,在家休养的患儿要加强营养和锻炼身体。儿童活泼好动,很难控制其休息,家长要针对这个特点给儿童讲故事,适当看些画报,电视等,以调整儿童的休息与活动,并让儿童保持每天午睡2小时。在急性期食欲不振时,可多吃易消化易吸收富有营养的食物,且为儿童准备日常喜爱的食物,如牛奶、水果、新鲜蔬菜等。病儿食欲恢复正常后,也要防止其进食过多,伤及肠胃或出现脂肪肝。药物一般给予多种维生素、酵母片等,增进食欲,保护肝脏。也可以服用一些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的中药。

  

 让宝宝健康不受“肝”扰想了解更多肝病的相关知识,请点击>>>> 肝病频道

 

(实习编辑:李杏)

2009-06-14 07:18:00浏览4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邬喆斌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六个月宝宝打完乙肝疫苗发热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六个月宝宝打完乙肝疫苗发热可以通过适量喝温开水、温水擦拭、贴退热贴、使用药物、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处理。 1、适量喝温开水 由于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还未发育完善,在注射完乙肝疫苗后可能会出现发热的情况。如果宝宝发热的症状比较轻微,可以适当给宝宝喝温开水,以补充机体内所需要的水分,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同时还可以缓解发热引起的不适症状。 2、温水擦拭 家长可以使用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的蒸发,带走体表的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3、贴退热贴 退热贴具有退热降温的作用,如果宝宝出现了发热的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将退热贴贴在宝宝的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能够有效缓解发热的症状。 4、使用药物 如果宝宝发热的情况比较严重,体温超过了38.5°C,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从而达到退热的效果。 5、静脉输液 如果宝宝的发热情况比较严重,通过上述治疗无法得到改善,甚至出现了持续高热的现象。此时还需要及时到医院遵医嘱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做好宝宝的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导致病情加重。如果宝宝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带宝宝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脊柱裂在宝宝是胎儿的时候能查出来吗
脊柱裂在宝宝是胎儿的时候是可以查出来的。对于孕妇来说,建议按时进行孕期产检,包括常规的超声检查和血清学筛查等,以便及时发现胎儿可能存在的问题。首先,从超声检查技术来看,超声是孕期常用的检查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胎儿的脊柱形态。在怀孕18-24周左右,胎儿的脊柱结构已经发育到一定程度,此时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到胎儿脊柱的连续性、椎弓的形态等。如果存在脊柱裂,超声图像上会表现出脊柱的异常声像,如脊柱中线回声中断、局部有囊性膨出等。而且,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三维超声和四维超声的应用,能够更直观、更立体地呈现胎儿脊柱的情况,提高了脊柱裂的检出率。其次,从血清学筛查角度来说,孕妇血清中的某些标志物也可以为脊柱裂的诊断提供线索。例如,甲胎蛋白(AFP)在胎儿患有开放性脊柱裂时,会出现明显升高。一般在怀孕16-18周时进行血清学筛查,检测孕妇血清中的AFP水平,如果结果异常升高,结合超声检查,就可以进一步怀疑胎儿存在脊柱裂等神经管缺陷疾病。这种血清学筛查与超声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胎儿是否患有脊柱裂。同时,孕妇在孕期要注意补充叶酸,一般建议从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直至怀孕后3个月,这有助于降低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风险。此外,孕妇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等,以保障胎儿的正常发育。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