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乙肝抗病毒药物大点评

  市场部和医学部人员通过对医生的调研,策划出一个个新观念,将产品从同类品种中区分开来,并能使医生明显感知这种差别。从四家跨国药企在乙肝治疗药物上的概念大战,我们不难看出,当今处方药的营销奥秘已进入到概念营销的境地了。

乙肝抗病毒药物大点评


  20世纪50年代,美国营养学家施瓦茨在研究肝坏死过程中发现,有一种神奇的护肝因子—“因素3”。经测定,因素3就是微量元素硒,这一研究明确了硒在肝病中的重要作用。

  防治肝病从补硒开始。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肝脏是个大“硒”库,人体内含硒量最丰富的器官就是肝。但研究表明:肝病患者体内普遍缺硒,并且病情越严重,血液中的硒水平越低。而临床研究证实,健康人补硒能降低甲、乙型肝炎发病几率;甲、乙型肝炎患者补硒,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大大改善食欲不振、两脚酸软、睡眠不良、明显乏力、面容灰暗、视力模糊等症状。

  最新的来自美国国家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肾病研究所的研究结果表明:肝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转化食物中的硒成为人体可利用的硒蛋白。慢性肝病患者由于肝脏受损,难以充分利用食物的硒,从而造成缺硒症状,而通过服用补硒剂可帮助患者迅速恢复体内硒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力,这有益于预防病情恶化,加快身体康复。

  1996年《中国预防医学》报导:北京酒仙桥医院对22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补硒试验,其中20例为肝炎后肝硬化,2例酒精性肝硬化,肝硬化病史均在两年以上,所有病例均有肝功能损害与不同程度的浮肿。试验分两组进行,一组为补硒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也就是不补硒。结果发现,服用硒产品组的患者1周后即感全身疲乏现象得以改善,约2周全部补硒患者均有食欲增加,乏力减轻,其中8例面色渐由灰暗变清亮,9例腹胀减轻,6例患者失眠得以改善,8例腹围有不同程度地缩小,缩小范围为3~25厘米,平均腹围缩小9.2厘米。

  补硒可抑制肝纤维化,防止肝硬化、肝癌

  肝病发展有“肝炎一肝硬化一肝癌三部曲”之说。目前专家普遍认为:治疗慢性肝炎、抗病毒的同时,必须抗肝纤维化,因为肝纤维化几乎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肝癌转化的必经之路,阻断肝纤维化,对防治肝硬化、肝癌意义重大。世界着名肝病权威专家汉斯指出,“谁能阻止或延缓肝纤维化,谁就将治愈大多数慢性肝病。”科学研究发现:硒作为体内抗氧化保护系统的重要组分,能阻断体内有害物质自由基对肝脏细胞的损伤,从而保护肝细胞、枯否细胞和肝星形细胞,肝病患者补硒可以达到阻断肝纤维化,预防肝硬化、肝癌的目的。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着名专家于树玉教授历经16年,深入肝病高发区,在江苏启东对13万居民进行补硒观察,结果发现,补硒使肝炎患者减少35%,而长期补硒可使肝癌特别是有家族病史的肝癌发病率减少50%。

  硒筑起对抗病毒的三道防线

  肝病多为病毒性疾病,而病毒与硒之间关系紧密,补硒可防治包括肝病在内的多种病毒性疾病,因为硒筑起了对抗病毒的三道防线。

  硒的第一道防线(免疫防御):免疫功能是人体最重要的一道防线,肝病患者病情的反反复复就是由于免疫功能低下造成的。而研究表明,硒几乎存在于人体所有免疫细胞中,足量硒对维持免疫系统正常是必需的,硒对免疫功能和吞噬功能均有调节作用。硒缺乏则相反,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而硒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阻止病毒入侵。

  硒的第二道防线(抗氧化防御):研究显示,乙肝病毒入侵后,会使身体的抗氧化能力大幅度下降,从而使有害的脂质过氧化物在人体中迅速增加,并对肝脏造成损害。而补硒则能使乙肝患者的抗氧化功能迅速恢复,帮助身体清除有害脂质过氧化物,保护肝脏。致病的病毒,当遇上硒摄入充分的机体时,由于机体抗氧化功能高,只造成轻度组织损伤。相反,当遇上缺硒机体,由于抗氧化能力低,会造成重度组织损伤。

  硒的第三道防线(阻断病毒突变):经研究发现,机体在缺硒情况下,病毒突变会加剧,在富硒状况下,病毒突变及复制会得到抑制。我国的大量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患者缺硒,补硒可以减轻肝炎症状、增强护肝药物治疗效果,并能够阻断肝炎向肝癌发展,说明硒对肝炎病毒的突变有强大的控制作用。

  

 乙肝抗病毒药物大点评想了解更多肝病的相关知识,请点击>>>> 肝病频道

 

(实习编辑:李杏)

2009-05-26 07:12:00浏览6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周中银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胃肠溃疡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胃肠溃疡常见症状为腹痛和消化不良等,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和饮食调节等,建议患者根据自身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治疗与饮食调节相结合,长期坚持以促进溃疡愈合。一、症状:1、腹痛:胃肠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侵蚀,溃疡部位受到刺激,可能引发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胀痛、灼痛或剧痛等。胃溃疡疼痛多在进食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下次进食后再次出现,呈现进食-疼痛-缓解的规律。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则多在空腹时发作,如夜间痛或两餐之间疼痛,进食后疼痛缓解,呈现疼痛-进食-缓解的规律。2、消化不良:胃肠溃疡会影响胃肠的正常消化功能,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受到影响,食物在胃肠道内不能充分消化和吸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二、治疗:1、药物治疗: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如奥美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可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环节,减少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促进溃疡愈合。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离胃酸、胃蛋白酶和胆汁酸等对黏膜的侵蚀,还能中和胃酸,减轻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促进溃疡愈合。2、饮食调节:建议患者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黏膜,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加重胃肠负担,不利于溃疡愈合。可多吃一些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粥、面条等,能减轻胃肠负担,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有助于促进溃疡愈合。患者需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另外,饮食调节要长期坚持。同时,定期到医院复查观察溃疡愈合情况。
曹普生主任医师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
胃肠道转移的卵巢肿瘤能治好吗
通常胃肠道转移的卵巢肿瘤整体治愈难度较大,因病情通常已处于较晚期,肿瘤广泛播散且侵犯多个器官。建议患者及时就医,积极接受治疗,以改善生存质量。当卵巢肿瘤发生胃肠道转移时,意味着癌细胞已突破卵巢局部,通过种植、淋巴或血行途径扩散至胃肠道,常累及大网膜、肠管表面及系膜,形成广泛的转移结节与粘连。手术难以完全切除所有病灶,即便进行肿瘤减灭术,如切除卵巢原发灶、部分受累肠管及大网膜,也可能残留微小转移灶,成为复发根源。同时,转移后的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复杂,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下降,常用的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方案,虽能一定程度控制病情,但耐药问题普遍存在,难以实现根治性治疗。卵巢癌合并胃肠道转移患者多处于疾病晚期,常因长期消耗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症状,耐受手术和化疗的能力显著下降。此外,肿瘤转移导致的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进一步增加了治疗复杂性与风险。同时,不同患者的肿瘤细胞存在基因表达差异,部分患者即便接受积极治疗,肿瘤仍快速进展,使得整体预后不佳,长期生存率较低。建议患者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若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需密切观察伤口愈合及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按医嘱逐步恢复饮食,从流食过渡到半流食、普食,避免食用易产气或刺激性食物,如黄豆、辣椒等。进行化疗的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时处理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可通过少食多餐、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米粥、蒸蛋等,以辅助维持营养。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外科皮脂腺囊肿切除手术会推迟例假吗
外科皮脂腺囊肿切除手术一般不会推迟例假。不过,虽然手术本身不会推迟例假,但如果患者在术后出现精神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变化,或者因术后疼痛、休息不好等因素,可能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卵巢轴产生一定的间接影响,进而影响月经周期。首先,皮脂腺囊肿切除术是一种局部的小手术,主要是在局部麻醉下对皮肤表面的皮脂腺囊肿进行切除,手术范围局限于皮肤及皮下组织,不涉及到女性的生殖系统以及内分泌调节的关键器官。手术过程中对身体整体的生理功能影响较小,不会直接干扰女性体内激素的分泌和调节,因此通常不会对月经周期产生影响。其次,月经周期主要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来调节的,这一轴系通过分泌各种激素来控制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从而形成月经周期。皮脂腺囊肿切除手术既不会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等器官的功能,也不会改变激素的分泌水平和正常的反馈调节机制,所以从理论上来说,不会导致例假推迟。建议患者在术后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身体的恢复。如果出现月经推迟或其他月经异常情况,且排除了怀孕等其他因素,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气管狭窄外科手术效果怎么样
气管狭窄外科手术的效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较好,也可能不太好。对于考虑进行气管狭窄外科手术的患者,建议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和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治疗。气管狭窄外科手术效果可能比较好。首先,对于一些由明确病因导致的局限性气管狭窄,如外伤、良性肿瘤等引起的,手术可以直接切除狭窄部位,然后进行端端吻合,能够迅速解除气道梗阻,恢复气管的正常形态和功能,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其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方式和器械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如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气管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然而,气管狭窄外科手术效果也可能比较差。一方面,气管狭窄的原因多种多样,对于一些由复杂病因引起的广泛性气管狭窄,如气管软化症、长段气管瘢痕狭窄等,手术难度较大,可能无法完全切除狭窄段,或者切除后难以进行理想的重建,导致术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气道梗阻,影响呼吸功能的恢复。另一方面,手术风险较高,气管周围有许多重要的血管、神经和脏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这些结构,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气胸、喉返神经损伤等,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术前要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包括气管CT、支气管镜等,以准确了解狭窄的部位、程度和病因,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术后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护理和康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