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乙肝抗病毒药物 各有千秋

  “抗病毒治疗可实现乙肝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即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并出现乙肝表面抗体。”乙肝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标志着机体出现了保护性抗体,是目前慢性乙肝临床治疗所能取得的最高目标。日前,这一消息甫一传出,便激起支持、质疑等迥异的反应,对“慢性乙肝”的关注再度升温。

乙肝抗病毒药物 各有千秋


  “慢性乙肝”、“携带慢性乙肝病毒”,向来是患者、携带者心底的隐痛,对疾病的恐惧和缺乏了解,使他们在求学、就业、婚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背负着沉重的精神枷锁。有时,疾病本身并不可怕,无知和误解会成为对抗疾病时最大的敌人。

  传播四途径

  循证医学表明,慢性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与艾滋病相同,即经血和血制品、母婴垂直传播、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不会通过同桌共餐、同室办公等消化道和呼吸道途径传播。因此,患者、病毒携带者、健康人无须为此惊惶。抗病毒治疗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慢性乙肝治疗的首要原则,抗炎保肝、免疫调节、抗肝纤维化等治疗手段必须在抗病毒的基础之上,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酌情运用。

  治疗三阶段

  治疗中最容易达到的第一阶段是“解决温饱”:持续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肝功能恢复正常。第二个阶段是“达到小康”:e抗原转阴,出现e抗体,即e抗原血清学转换,病情缓解。通俗的讲法就是三驾马车,谷丙转氨酶(肝功能ALT)正常、乙肝病毒DNA转阴、e抗原血清学转换。这样,绝大多数病人发生肝硬化、肝癌的几率就会降低。在取得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基础上,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奔向富裕”,实现第三阶段即表面抗原转阴,最后出现表面抗体,即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国内外临床资料认为,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是获得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获得对乙肝病毒产生免疫力的先决条件。

  药物两大类

  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有两大类,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类药物各有专攻。

  干扰素的优点是兼有抑制病毒复制和免疫调节双重机制,疗程相对固定,对转氨酶比较高、病毒水平不很高、比较年轻的病人疗效较好,e抗原转换率也比较高,通过干扰素的免疫调节机制,有望达到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的最高目标。其中,长效干扰素能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患者的依从性较好,有利于收获良好的疗效,可以取得现有乙肝药物中最高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但是,干扰素可能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发热、一过性骨髓抑制、类流感样症状等不良反应。而且,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用干扰素,如黄疸、肝硬化失代偿期、有症状的心脏病等患者都应慎用。

  核苷酸类似物是口服药物,疗效比较快速,服药以后病毒水平很快就能降低。缺点是疗程不固定,需要长年服药;长期服药的过程中会产生耐药。不能耐受干扰素的免疫抑制状态的病人,可选择核苷类似物治疗。

  很显然,我们不能用效果优或劣来简单评价这两类药物。患者必须依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根据医嘱进行选择。

  

 乙肝抗病毒药物 各有千秋想了解更多肝病的相关知识,请点击>>>> 肝病频道

 

(实习编辑:李杏)

2009-05-18 07:43:00浏览5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邬喆斌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乙肝小三阳抗病毒药物有哪些
乙肝小三阳是指小三阳,其抗病毒药物一般有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片、替比夫定片、拉米夫定片、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等药物,用药时需要严格遵医嘱,不可私自盲目服用。 1、恩替卡韦片 恩替卡韦片对乙肝病毒多聚酶具有抑制作用,有抗病毒活性。本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病毒复制活跃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病毒性肝炎。 2、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片 该药物能够在细胞内强效抑制逆转录病毒的逆转录酶,临床上常用于治疗1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及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HIV感染。 3、替比夫定片 此药物具有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的活性。替比夫定片可以用于治疗有病毒复制证据、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或肝组织活动性病变证据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成人患者。 4、拉米夫定片 拉米夫定片主要成分为拉米夫定,为抗病毒药物,常用于治疗病毒复制活跃、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也可以用于治疗肝硬化。 5、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是一种抗病毒药物,主要成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可以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如果患者存在慢性乙型肝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进行治疗,可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延缓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展。 患者用药时需要严格遵医嘱,不可私自盲目服用。如果用药期间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抗病毒药有哪些
乙肝抗病毒药一般指的是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临床上常用的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有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等。1、拉米夫定拉米夫定是一种核苷类似物,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也可以用于治疗艾滋病。部分患者在服用拉米夫定后,可能会出现失眠、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2、恩替卡韦恩替卡韦是一种抗病毒药物。主要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从而达到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效果。部分患者在服用恩替卡韦后,可能会出现头痛、乏力、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3、替比夫定替比夫定是一种核苷类似物。部分患者在服用替比夫定后,也可能会出现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4、阿德福韦酯阿德福韦酯是一种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作用机制同样是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5、替诺福韦替诺福韦也是一种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基本和同类型药物一样。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同时要注意保持营养的均衡,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单纯疱疹病毒是怎么传染的
单纯疱疹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性接触和母婴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染。单纯疱疹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可引起皮肤、黏膜及多种器官感染。1、密切接触:单纯疱疹病毒可存在于感染者的水疱液、唾液、生殖器分泌物等中。当健康人与感染者有直接的皮肤接触,如亲吻、拥抱,或者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毛巾、餐具等,就有可能被传染。尤其是皮肤有破损时,病毒更容易侵入人体,引发感染。例如,口唇部的单纯疱疹患者,可能通过亲吻将病毒传染给他人。2、性接触:这是生殖器疱疹传播的主要途径。在性行为过程中,病毒可通过生殖器黏膜、皮肤的接触传播。生殖器疱疹患者在发病期间,其生殖器部位会出现水疱、溃疡等症状,这些部位的病毒含量较高,传染性很强。即使没有明显症状,病毒也可能处于潜伏状态,仍具有传染性。3、母婴接触:孕妇如果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尤其是在妊娠晚期,病毒有可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导致胎儿先天感染,引起流产、早产、胎儿畸形等严重后果。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也可能被感染,新生儿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病情可能较为严重,可累及皮肤、眼睛、口腔、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部位。为了预防单纯疱疹病毒的传染,应避免与感染者有不必要的密切接触,尤其是在其发病期间。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私人物品。性生活中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多个性伴侣。孕妇要做好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情况。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复发。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