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医治疗乙肝寻求突破

  近年来,有些学者致力于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究,希望通过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正确识别乙肝病毒,打破机体免疫耐受状态,恢复和启动免疫应答机制,再配合抗病毒药物,达到治愈乙肝的目的。王融冰认为,治疗性疫苗在短期内还难以应用于临床。由地坛医院进行的关于一种治疗性乙肝疫苗的临床研究表明,这种疫苗的有效率仅为24%。

  全球60亿人口中,有20亿人曾感染乙肝病毒(HBV),其中1/3在中国,这其中又有15%~20%的患者最终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而死亡。“随着乙肝计划免疫的展开,我国的儿童乙肝患者已经明显减少。但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人类若想完全摆脱病毒性肝炎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近年来,在中医药防治肝病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学术观点,值得关注。”11月22日,有关专家在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医肝病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上做了上述表示。

  观点1:不能只定位于“减毒增效”

  在历史上,中医药在肝病的治疗中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内经》、《诸病源候论》等经典著作都曾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有过论述,我国近50年与乙肝的抗争史更是一部中西医结合的历史。近年来,随着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较为有效的抗病毒化学药物的出现,不少中医大夫都将中医药的作用定位于“减毒增效”,也就是对抗病毒治疗起一种辅助作用。

  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王融冰认为,仅仅将中医药的作用定位于“增效减毒”,短期内看也许是正确的,但从长期来看并不符合中医药发展的要求,更不符合乙肝临床治疗的需求。

  她认为,首先,虽然新的治疗药物不断出现,但人类还远不能完全治愈以乙肝为代表的病毒性肝炎。据介绍,目前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早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有调查显示,我国有一半的乙肝患者在使用抗病毒药物贺普汀。但尽管如此,仍有15%~20%的乙肝患者最终沿着“乙肝-肝硬化-肝癌”的“肝病三部曲”病情恶化进展。

  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的乙肝患者中,有40%是来自于母婴传播患病或者是幼年感染,这部分患者往往存在免疫耐受或者是部分免疫耐受,免疫细胞对HBV无识别清除能力,患者转氨酶正常,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抗病毒药作用于微生物,病毒变异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不可避免,而且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脏器移植患者、妊娠期妇女、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等,干扰素类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受到限制。

  其次,抗病毒药物存在一个天然的不足——在一段时间内可导致免疫损伤加重。而病毒性肝炎的痊愈最终要依赖于患者自身免疫能力的提高。

  近年来,有些学者致力于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究,希望通过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正确识别乙肝病毒,打破机体免疫耐受状态,恢复和启动免疫应答机制,再配合抗病毒药物,达到治愈乙肝的目的。王融冰认为,治疗性疫苗在短期内还难以应用于临床。由地坛医院进行的关于一种治疗性乙肝疫苗的临床研究表明,这种疫苗的有效率仅为24%。

  王融冰指出,乙肝治疗的现状表明,中医药仍不失为治疗本病的一个有希望的方法。因此,仅将中医药的治疗目标定位于“减毒增效”远不能反映临床需要。中医药在抗病毒方面是弱势,但可以有效调节乙肝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纤维化、保护肝纤维的力度,这些方面都需要深入研究。

  观点2:辨证理论须寻求再突破

  根据保守估计,目前单纯接受中医药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占所有乙肝患者的30%~40%,而2005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乙肝患者中有76%接受中医药治疗。与会专家表示,上述数据一方面引发了部分学者关于抗病毒治疗未能普及的担忧,另一方面也提示中医药在治疗乙肝中的作用仍然不能忽视。

  中医药的理论精髓是辨证施泊、整体观念,辨证是治疗基础。由于乙肝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病机都十分复杂,因此中医的辨证分型也十分复杂。如中医名宿关幼波的慢肝十型、肝硬化五型、肝昏迷的两类四型辨证,上海学者的慢肝三型辨证,还有五型、六型辨证等等。

2009-05-12 07:03:00浏览3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