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干扰素治疗乙肝详解

  干扰素是什么?干扰素有哪些种类?干扰素怎样治疗乙肝?哪些乙肝适合干扰素治疗?干扰素有哪些不良反应,该如何处理?干扰素注射剂量是多少?这篇文章将为你一一解答~

  乙肝的干扰素治疗综述

  干扰素(Interferon,IFN)为目前抗肝炎病毒有效药物,但对HBV的完全应答率为30%~40%,对HCV约为HBV的半数。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单克隆技术的发展,干扰素的种类日趋增多,疗效有所提高,不良反应发生减少。根据疾病与病情选择不同种类干扰素与治疗方案将有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进而阻止慢性肝病向终末期肝硬化的隐匿性进展。本文就目前干扰素种类及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您也可以登陆到网站的干扰素专题学习更多知识。

  一、干扰素类型

  根据其来源不同分为人白细胞干扰素(interferon-alpha,IFN-α),人纤维母细胞干扰素(interferon-beta,IFN-β)、人类淋巴细胞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IFN-γ)3种。IFN-α和IFN-β为I型IFN,IFN-γ为Ⅱ型IFN。

  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适应征及疗效评价

  干扰素主要用于病程在半年以上,有活动性病毒复制(血清HBeAg/HBV-DNA阳性,或HCV-RNA阳性)和活动性肝病〔血清谷氨酰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升高,大于正常值上限2倍,小于200~250IU/L;肝活检示慢性活动性肝炎〕证据的患者。对HBeAg阴性,HBV-DNA阳性或HCV-RNA阳性者亦为抗病毒治疗指征,但疗程宜适当延长。对ALT正常的慢性HBV/HCV携带者干扰素治疗多无效。

  (一)、不同型别干扰素的临床应用

  不同型别的干扰素因其来源、结构等差异,反映在临床应用上也有所不同。目前,用于临床的干扰素主要如下表所示。

  干扰素型别(亚型)适应症

  IFNa1b

  IFNa2a

  IFNa2b

  IFNβIFNγ病毒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肿瘤

  病毒性疾病,肿瘤

  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推荐剂量与疗程

  干扰素剂量宜较大,疗程不能太短,一般为300~500万单位(million units,MU),每周三次(3 times a weektiw),疗程4~6个月。对HBV-DNA阳性但HBeAg阴性、抗-HBe阳性者可能需12个月。但是,过大剂量(>10MU)或疗程过长(>12个月)未必能提高疗效。

  (三)、禁忌症:

  ⑴ 血清胆红素升高大于5倍正常值上限;⑵ 失代偿性肝硬化;⑶ 自身免疫性疾病;⑷

  妊娠、有严重心、肾疾患或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⑸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⑹

  严重血小板或白细胞减少。

  (四)、不良反应:

  干扰素主要不良反应为流感样症状、肌痛、关节痛、疲劳及脱发等,其他反应见表。

  常见反应

  严重反应罕见反应

  流感样症状,精神压抑,骨髓抑制脱发,睡眠不安,体重减轻,疲劳

  头痛,肌痛,皮肤红疹,关节痛

  注意力不能集中,易激惹精神神经症状,肝脏损害

  甲状腺功能异常,胰岛功能障碍

  心血管系统损伤,眼、耳功能损害皮肤粘膜病变,感染,出血溶血性贫血

  肾病样症候群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肾脏损害

  最常见者为轻度蛋白尿,少有>0.1克/日,亦不伴有血浆蛋白的减少。其他肾脏损害虽有报道但极少见。通常无需特殊处理,患者多饮水即可。

  神经系统症状

  失眠、焦虑、抑郁、兴奋、易怒、精神病。出现抑郁及精神病症状应停药。

  抗干扰素抗体的产生

  部分患者治疗初期即出现抗干扰素抗体,影响治疗效果。估计与个体差异有关,据统计

  a — 2a 干扰素抗体产生率高,与应用剂量、给药途径、时间长短及患者年龄无明显关系。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11-羟皮质类固醇增加,雌激素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出现糖尿,偶见高血钾、低血钙等症,还能提高血浆甘油三酯含量,但对胆固醇无影响。

(实习编辑:李杏)

2008-10-29 07:55:00浏览8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婷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干扰素治疗乙肝的副作用有哪些
乙肝,是指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发热、头痛、寒战、肌肉酸痛、胃肠道不适,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表现进行治疗。 1、发热 干扰素是一种糖蛋白,具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及抗肿瘤作用。使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可能会导致体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计数升高,从而引起发热的症状。出现这种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 2、头痛 患者使用干扰素后,可能会导致体内的植物神经紊乱,从而引起头痛的症状。出现这种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止痛的作用。 3、寒战 如果患者长期使用干扰素,可能会导致体内的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异常,容易引起寒战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酒精擦拭手心、脚心等部位,能够达到物理降温的效果。 4、肌肉酸痛 患者在使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可能会出现肌肉酸痛的症状。出现这种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局部按摩的方式,缓解肌肉酸痛的症状。 5、胃肠道不适 部分患者使用该药物以后,还可能会给胃肠道带来一定的刺激,从而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不适的症状。此时患者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混悬液、益生菌冲剂等药物进行调理。 患者使用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免引起上述副作用。如果上述方法不能让症状得到缓解,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肝病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邬喆斌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乙肝打干扰素,表面抗原反而高了怎么回事,怎么办
乙肝一般是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打干扰素后,出现表面抗原反而高的情况,可能是由于病情加重、治疗效果不佳、病毒变异、药物不良反应、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原因导致的,可根据原因遵医嘱进行药物剂量的更改或换药治疗。1.病情加重在治疗期间没有注意饮食健康,经常食用高脂肪的食物,可能会使肝脏负担加重,从而导致病情加重,从而出现打干扰素后表面抗原升高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2.治疗效果不佳在打干扰素期间,没有遵医嘱按时用药,或者是私自停药,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从而出现上述情况。建议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可漏服、少服。3.病毒变异如若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了病毒变异的情况,也可能会导致表面抗原升高。此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恩替卡韦片、恩曲他滨替诺福韦片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4.药物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在注射干扰素后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还可能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受药物副反应的影响,导致表面抗原的指标升高。此时患者应及时停药,并到医院咨询医生,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5.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当患者本身患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在打干扰素后可能会诱发自身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从而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醋酸泼尼松片、甲氨蝶呤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均衡摄入营养物质,避免饮酒,避免暴饮暴食。同时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观察治疗效果以及监测病情的变化。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