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病毒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乙肝 > 乙肝抗病毒

解读乙肝病毒耐药

举报/反馈
2008-08-07 08:52:0039健康网社区

  新闻背景:近日媒体报道,中国目前有超过10万乙肝患者发生耐药。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认为,乙肝病毒耐药已成为当今乙肝治疗领域最大的挑战。在乙肝治疗中,耐药情况一旦发生,原本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的抑制病毒复制能力就会大大降低。同时,耐药会导致病情反复、疾病进展等不良后果,而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也会给后续治疗的选择带来极大的困难。

  病毒变异耐药是必然

  使用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已经成为目前临床治疗乙肝的主流,欧洲、美国、亚太地区以及我国都将其列为乙肝防治的必备药物。这些药物的共同特点是口服方便,可以迅速抑制乙肝病毒,防止或延缓慢性乙肝进展为肝硬化、肝癌。但是这些药物又有“通病”,就是疗程漫长,不能轻易停药,停药后易复发,还可能发生病毒变异导致耐药产生。

  其实,治疗乙肝过程中出现病毒变异耐药属于必然。病毒基因变异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也可由药物诱导产生。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毒变异耐药问题是严重的,但是并非灾难,无法补救,积极应对,可以将耐药问题的风险降至最低。

  怎样发现乙肝病毒耐药

  患者在治疗期间原本疗效不错,血清乙肝病毒DNA一度被抑制,病毒载量明显下降,但在继续治疗过程中病毒载量又慢慢升上来,与下降的最低值相比,升高了10倍以上,并经再次复查证实,这就意味着病毒耐药的发生,医学上称之为病毒学突破。

  如果原本治疗效果不错,突然病毒载量上升超过2万国际单位/升或是高于治疗前水平,这就称为病毒反跳。如果病毒载量慢慢复升的同时,血清转氨酶水平也升至正常水平以上,这反映了由于病毒复制水平的增加,导致肝脏炎症活动,医学上称之为生化学突破。

  治疗期间,需要定期观察耐药是否发生,一般检查的间隔时间是半年,主要化验检查血清乙肝病毒DNA水平、耐药基因序列以及肝功能。目前,北京等地区传染病专科医院可以利用PCR扩增乙肝病毒DNA多聚酶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检测乙肝病毒耐药基因。

  怎样预防耐药发生

  为了预防耐药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使用强效的抗病毒药物,快速持续抑制病毒载量至不可测水平。病毒耐药的发生与病毒抑制程度密切相关,减少耐药发生率首先是减少血液中病毒的数量,或者尽可能降低病毒载量。病毒复制越低,发生变异的可能性越小,耐药率的发生也就越低。

  二、选择具有高耐药基因屏障的抗病毒药物,也就是需要多个位点同时突变才能产生耐药的药物。“耐药基因屏障”好比一堵墙,1个位点发生变异的几率大概为5万分之一,而3个位点同时发生变异的几率则在一千万分之一左右。初始治疗应选择抗病毒活性强、低耐药的药物,这已经是当今国际医学界对慢性乙肝治疗的共识。

  三、提高用药的依从性,在进行治疗之前,患者应了解整个治疗的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同时建立治疗档案,定期随访。患者应杜绝滥用药物,不随意停用,严格遵照医嘱服药。

  四、加强整个抗病毒治疗期间的监测,每3个月到半年需要检测1次病毒复制指标和病毒耐药基因序列。如果耐药出现,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经济状况以及耐药提示进行药物调整。

  五、抗病毒治疗3个月内疗效不明显,需要及时调整方案,更换其他药物治疗。

  六、避免单药序贯治疗。不要用一段时间拉米夫定,又换成阿德福韦,过一段时间又换成恩替卡韦,这是非常错误的。

  七、不盲目联合用药。干扰素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不能增加疗效。几种核苷类药物联合使用有可能导致多药交叉耐药情况发生,也不值得提倡。

  八、严格掌握抗病毒适应症,对于肝功正常,也没有肝组织学炎症证据的患者不要轻易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九、抗病毒治疗整个过程需要按照乙肝防治指南的要求,善始善终,不要随意更改或终止治疗。

  一旦发生耐药怎么办

  耐药发生后,医生会根据耐药病毒基因测序的结果,为患者选择没有耐药的那些药物进行补救治疗。例如,拉米夫定耐药:一、加用或改用阿德福韦。二、改用恩替卡韦(一天两片)。三、改用Truvada(恩曲他滨和替诺福韦的复合制剂)。四、加用替诺夫韦。

  针对阿德福韦酯的耐药:一、加用替比夫定或改用替比夫定;加用或改用拉米夫定。二、加用恩替卡韦。三、改用恩替卡韦。四、改用Truvada。

  恩替卡韦耐药可以选择:一、加用阿德福韦。二、改用阿德福韦。三、加用替诺夫韦。四、改用替诺夫韦。

  如果出现上述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耐药,也可以改用干扰素特别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