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如何区分病毒性肝炎和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两个不同的阶段,两者的护理和治疗有极大的不同,认识和区分两者有重大的意义。

  我国乙肝患者众多,绝大多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广泛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自身没有明显不适,往往是在偶然查体(入托、上学、招工、参军等等)时被发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呈阳性,如果不进行体检,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一生,也有可能在携带病毒多年后,突然发病,成为活动性的肝炎,甚至于肝硬化

  人体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后会产生多种结果,只有少部分表现为急性乙肝,出现明显的肝炎症状(乏力、食欲不振、尿黄、眼黄、皮肤黄染等等),但大部分感染者(80%~90%)并不出现症状,其中相当一部分机体免疫机制正常,凭借自身抵抗能力,逐渐清除乙肝病毒,这一过程基本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他们在日后偶然的抽血化验时发现乙肝病毒抗体系统呈阳性;还有一少部分人群感染乙肝病毒后,由于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或不正常,没有办法彻底清除病毒,致使病毒遗留、扎根下来,尤其是幼小的感染者更是如此,他们以隐蔽的亚临床感染的形式存在,或呈慢性持续感染状态,多数长期携带病毒而无明显发病表现,这些人肝功检查正常,身体无明显不适,既往被称为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或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少数逐渐演变为显性慢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据世界卫生**(WHO)统计,全球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约2。8亿人,我国达1。3亿人。这种无症状或称之为健康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情况极为复杂,人数众多,影响较大,值得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一般认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形成主要与宿主的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此外与年龄、性别、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分为两大部分:

  一种是感染乙肝病毒早期即在潜伏期,其他症状和病毒学检查尚在阴性阶段,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临床无症状;或是感染乙肝病毒后,乙肝基本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只是部分病毒残留,血中可检出乙肝表面抗原,这种情况可称为"假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另一种情况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真正的健康携带者为数较少,多数为隐蔽状态的亚临床型肝炎(身体无明显不适,但是肝脏内部的病变却在悄悄发生、发展)。真正的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性持续6个月以上。

  2、无肝炎的临床症状、体征。

  3、血清转氨酶正常。乙肝病毒复制指标(乙肝病毒e抗原、HBV-DNA、或DNAP活性)为阴性。

  4、肝**病理检查基本正常或仅有轻度非特异性局灶性改变。

  这种情况下才能确诊为健康携带者。在临床实际中,这种健康携带者极为少见,多数患者虽无明显不适,但是肝脏内部都有不同程度病变,据国内外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肝穿肝活体**检查报告表明,这些人中有27%左右肝细胞**完全正常,40%左右为非特异性炎症改变,5%左右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轻度肝炎),2%左右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中度或重度肝炎),0。7%左右为肝硬化。所以真正的处于健康状态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多见。

  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不诊断为肝炎,也不按现症肝炎患者处理。但这些携带者仍是个传染源,尽管与慢性活动性肝炎相比传染性要小。一般说来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细胞内检出游离HBV-DNA,或血中检出乙肝病毒e抗原,HBV-DNA、DNAP活性增高时,为乙肝病毒增殖期,具有传染性,如果肝内无游离HBV-DNA,或只有与肝细胞DNA整合的HBV-DNA,血中末检出乙肝病毒e抗原、HBV-DNA、DNAP,则表明处于静止期,传染性很小或无传染性。

  乙肝病毒携带者预后较慢性活动性肝炎要好。其转归与后果有以下几种:

  1、痊愈,经过一段时期血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消失、自行转阴,有时甚至出现保护性抗体(抗-HBs)等。

  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持续多年不变,甚至数十年。

  3、转变成慢性显性乙肝,有急性发作的可能。

  4、由于长期轻微的慢性非特异性的炎症而逐渐导致肝硬化,患者可在携带病毒多年后,突然出现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等表现。

  5、少数人发展成原发性肝癌

  由此可知,乙肝病毒携带者问题很复杂,影响也较大。这些人既可正常生活一辈子,也可能转变成较为严重的肝炎,并且或多或少具有一定传染性,成为社会上潜伏的传染源。所以作为其个人和他人都应对此加以重视,既不能掉以轻心,又不能谈之色变。虽然一般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诊断为肝炎,也不按现症肝炎处理,其人可以与正常人一样参加学习、工作、社交活动,但应注意个人卫生,如食具、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应专用并消毒处理,防止传染他人。如为特殊行业如饮食、炊事、保育工作者等应更加注意或调换其他工种工作。乙肝病毒携带者虽可照常工作,应加强锻炼,避免有害因素,定期到医院随访检查。至于本身是否需要治疗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如年轻妇女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者,若要妊娠,为防止母婴垂直传染,可先尝试性给予干扰素、拉米夫定等药物治疗,待乙肝病毒e抗原转阴后,再怀孕更为安全。其新生儿应予乙肝疫苗和抗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HBIG)进行免疫预防和治疗。对于其他乙肝病毒携带者不主张过多用药,强调定期复查,每半年查一次肝功系列、病毒指标和B超。

(责任编辑:张炯光)

2008-07-15 10:10:00浏览8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经芳艳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脸上痤疮是怎么引起的
脸上长痤疮可能是因为油脂分泌旺盛、面部清洁不当、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引起。 1、油脂分泌旺盛 油脂分泌旺盛会导致患者皮肤的水油平衡失调,引起毛囊堵塞,诱发痤疮的症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清淡饮食,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外涂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等药物使皮肤发生角化、脱落进行治疗。 2、面部清洁不当 如果患者面部清洁不到位会导致面部油脂旺盛,堵塞毛囊口,从而诱发痤疮,过度清洁会导致皮肤油脂无法正常分泌,也可能会导致面部痤疮。建议患者日常要根据自身皮肤状态有规律地进行面部清洁,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外涂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物治疗。 3、生活作息不规律 如果患者生活节奏紊乱、睡眠不足或睡觉过迟,干扰了体内激素水平,导致雄激素过多分泌,可能加重痤疮症状。患者日常要避免熬夜,可以多吃西红柿、黄豆等食物有助于雌激素分泌的食物。女性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男性可以服用己烯雌酚片等性激素补充剂进行治疗。 除上述原因外,该症状还有可能是因为内分泌失调、药物刺激等引起。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多观察身体变化情况,如果出现严重不适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治疗痤疮,哪种抗生素最好
一般没有治疗痤疮哪种抗生素最好的说法。治疗痤疮可以使用的抗生素有很多种,比如夫西地酸乳膏、红霉素软膏、盐酸克林霉素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盐酸多西环素胶囊等,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1、夫西地酸乳膏 夫西地酸乳膏主要成分为夫西地酸,是一种皮肤外用抗生素,具有抗炎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极小棒状杆菌等敏感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可以有效治疗痤疮。 2、红霉素软膏 红霉素软膏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属于抗菌药物,具有抗炎、抗感染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脓疱疮、皮肤小面积创伤、烧伤等病症,也可以用于治疗痤疮。 3、盐酸克林霉素胶囊 盐酸克林霉素胶囊是一种抗生素类药物,可以用于治疗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等敏感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也可以用于治疗痤疮。 4、阿莫西林胶囊 阿莫西林胶囊是一种青霉素类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抗感染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也可以用于治疗痤疮。 5、盐酸多西环素胶囊 盐酸多西环素胶囊是一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属于抗菌药物,具有抗炎、抗感染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支原体属感染、衣原体属感染等。痤疮可能是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引起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盐酸多西环素胶囊进行治疗,从而抑制炎症反应。 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上述药物,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导致病情加重。如果患者用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熬夜、酗酒、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以免加重症状。患者也可以适量进行户外体育运动,如打太极、慢跑,有助于症状的改善。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中医按摩哪个部位可以加快睡眠
中医按摩安眠穴、神门穴、三阴交穴、百会穴、印堂穴等穴位可以加快睡眠。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穴位按摩需由专业人员操作,不可自行盲目施力,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如果失眠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安眠穴 安眠穴位于颈部,在喉结旁开约一横指处,可采用按揉、点压等方式刺激穴位。安眠穴是经外奇穴之一,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通过刺激此穴能够改善失眠多梦的症状,从而促进睡眠质量的提高。 2.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腕部掌侧,腕横纹尺侧端凹陷处,可用拇指指腹轻柔地按压穴位10分钟。神门穴为手少阴心经之原穴,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对改善入睡困难、易醒等症状有一定的效果。 3.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可采用按揉、点压的方式刺激穴位。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的腧穴,也是肝、肾两经的交会穴,具有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对于气血不足导致的失眠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4.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央,即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可使用食指、中指轻轻叩击头部,每次5-10分钟。百会穴是督脉上的要穴,具有升阳举陷、清脑明目的功效,刺激此穴有助于调整脏腑功能,进而改善睡眠状态。 5.印堂穴 印堂穴位于额部,两眉头中间的凹陷处,可使用双手拇指指腹从印堂穴向两侧太阳穴方向推抹。印堂穴属督脉,具有调和阴阳、平衡气血的作用,刺激此穴能起到疏风解表、清头明目、通鼻开窍的效果,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 此外,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睡前摄入咖啡因及酒精类饮品,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光线柔和等,也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