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对付乙肝耐药 我有三招

  中国是世界上乙肝和肝癌患者最多 的国家,约占全球四分之一。4月21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郝阳公布了卫生部在2006年开展的全国乙肝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此次调查与上一次相距 十多年,相关数据显示,全国 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并且我国目前仍然有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约9300万人,患者年龄大多在20至50岁之间,乙肝病毒防治形 势依然严峻。

  各国《乙肝防治指南》均 明确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然而,耐药却成为慢乙肝患者实现治疗总体目标之路上的绊脚石,同时也成为乙 肝抗病毒治疗的瓶颈。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介绍,慢性乙肝是长期进展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如进行核苷类药物的抗病毒治疗,患者至少需要2年的时间, 而事实上,88%的患者需要更长的时间。长期治疗势必增加抗病毒药物耐药的风险。

  耐药一旦发生,原本对病 毒有效的药物就会失去疗效或疗效大大降低,进而造成患者病毒反弹、疾病进展;同时,耐药发生后的换药或者加药治疗,加大患者发生多药耐药的风险,限制后续 治疗方案的选择,患者也将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严重的负面情绪甚至会近一步导致病情加重;此外,耐药导致的治疗费用上升,也将加重患者及其家庭 的经济负担。知名心理专家、华山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施慎逊教授介绍,超过60%以上的乙肝患者担心疾病复发、传染给家人、以及疾病久治不愈而带来沉重的家庭 负担,而耐药正是造成所有这些担心与恐惧的罪魁祸首。勿庸置疑,耐药已经逐渐并严重造成了乙肝患者在疾病、心理、和生活上的三重负担。

  乙肝病毒防治领域的权威专家日前就此问题,给出了病毒耐药变异预防方面3大策略:

  1.合理选择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

  2.对有抗病毒治疗适应症的患 者,若选用核苷(酸)类似物,尽量在初始治疗的时候选用抗病毒作用强、耐药变异发生率低的药物。最新公布的临床数据持续显示了恩替卡韦最低耐药发生率和持 久抑制病毒的能力。核苷初治的慢性乙肝患者使用恩替卡韦五年,93%的患者病毒载量降到不可测水平(<300拷贝/毫升),五年累计耐药发生率仅为 1.2%。今年4月26日欧洲肝病年会上公布的最新临床数据显示:核苷初治的慢性乙肝患者使用恩替卡韦96周,79%的患者病毒载量降到不可测水平,与治 疗前相比较,患者的病毒载量平均下降幅度达7.82 log10拷贝/毫升;而阿德福韦对照组仅50%的患者病毒载量降到不可测水平,且患者的病毒载量平均下降幅度仅为5.96 log10拷贝/毫升。各核苷类药物48周的降病毒数据也显示出恩替卡韦快速、强效的抑制病毒能力。

  3.提高患者依从性:在用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期间,要遵医嘱按时、足量服药,尽可能地将病毒抑制在最低水平,不给病毒卷土重来的机会。此外,治疗期间还应定期检测,每3个月检测一次HBV DNA水平。

  另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 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其中4亿人为慢性感染者,随着疾病的发展,每年约有超过100 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今年5月19日,世界肝炎联盟联手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盖茨基金会等机构,在全球正 式启动为期5年的世界肝炎日运动,旨在引起公众对于乙肝防治的全面关注,在国内,世界肝炎联盟也将携手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开展相关推广活动。

(实习编辑:李杏)

2008-06-26 08:22:00浏览28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经芳艳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肛门处有血栓怎么治疗
肛门处有血栓的治疗方法包括坐浴、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针对肛门血栓的治疗,患者需依据病情严重程度遵医嘱合理选择方案。1、坐浴:坐浴是缓解肛门血栓症状的常用保守方法。患者可使用温盐水坐浴,温度控制在40-45℃,每次坐浴15-20分钟,每天2-3次。温热水刺激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肿胀,有助于血栓吸收。坐浴时需注意溶液浓度,盐水浓度不宜过高。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辅助缓解症状。外用痔疮膏,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其具有消肿、止痛功效,能减轻肛门局部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口服药物方面,可选用地奥司明片,其能增强血管张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促进血栓消退。药物使用需严格按照医嘱,避免不良反应。3、手术治疗:若血栓较大,疼痛剧烈,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为血栓性外痔剥离摘除术,在局部麻醉下,通常切开皮肤,取出血栓,能迅速缓解疼痛,促进恢复。手术时机需由医生评估,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预防感染。若发现肛门处有血栓,不要自行盲目处理。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肛肠科就诊,通过详细检查,明确血栓大小、位置及病情严重程度,并采取合适治疗方案。若治疗过程中出现异常,如出血、疼痛加剧等,及时告知医生。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血栓引起肺栓塞是不是最严重的后果
血栓引起肺栓塞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后果,但不能简单地说是最严重的后果。肺栓塞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多个因素。首先是栓塞的面积,如果较大面积的肺动脉被血栓堵塞,会严重影响肺部的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功能,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病情往往较重。其次,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也很关键,原本就有心肺疾病等基础病的患者,发生肺栓塞后可能更难以承受病情的打击,预后相对较差。另外,治疗是否及时也对预后有重要影响,若能在发病后及时得到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如溶栓、抗凝等,可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除了肺栓塞,血栓在其他部位引发的后果也应重视。当血栓阻塞冠状动脉时,会使心肌供血中断,引发心肌梗死,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脏骤停。而脑动脉血栓形成会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脑梗死,可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失语、昏迷等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限。此外,血栓还可能在肢体的深静脉形成,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静脉瓣膜破坏,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皮肤色素沉着等,影响肢体功能。长期卧床或制动的患者还可能因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反复发作,增加治疗难度和死亡风险。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当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或卧床,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对于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人群,如老年人、肥胖者、长期口服避孕药者、有血栓家族史者等,应定期进行体检,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预防性抗凝治疗。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血栓肺栓塞能治好吗
血栓肺栓塞可以治疗,但治愈效果取决于栓塞的严重程度、治疗时机及患者基础健康状况。血栓肺栓塞是指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部血流受阻的一种急症。常见病因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手术后或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肺动脉是主要发病机制,严重时可导致右心衰竭甚至猝死。诊断血栓肺栓塞需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严重者可出现晕厥或休克。辅助检查包括D-二聚体检测、CT肺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D-二聚体升高提示血栓可能,CT肺动脉造影是确诊的金标准,可明确栓塞部位及范围;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右心功能及肺动脉压力。治疗血栓肺栓塞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方法。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凝治疗,常用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对于高危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行溶栓治疗,如使用阿替普酶快速溶解血栓。极危重患者可能需介入治疗或手术取栓。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出血风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血栓肺栓塞的预后与栓塞范围、治疗时机及并发症相关。及时诊断并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然而,部分患者可能遗留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需长期随访和管理。复发风险较高者需延长抗凝治疗时间,甚至终身抗凝。针对血栓肺栓塞患者,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并立即开始治疗。高危人群如长期卧床、手术后或肿瘤患者,需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抗凝药物或穿戴弹力袜。日常生活中避免久坐久站,定期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肺栓塞抗凝后栓子能化掉吗
肺栓塞抗凝后栓子有可能化掉。肺栓塞是一种由血栓阻塞肺动脉引起的严重疾病,抗凝治疗是其核心治疗手段。抗凝治疗通过抑制凝血因子活性,防止血栓扩大,并促进机体纤溶系统溶解血栓。部分栓子可逐渐溶解,但并非所有栓子都能完全消失,治疗效果受血栓大小、形成时间及患者健康状况影响。栓子能否溶解取决于多种因素。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可阻止血栓进一步形成,同时机体的纤溶系统会分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使栓子缩小或消失。新鲜血栓较易溶解,尤其是较小的血栓,溶解过程可能需要数周至数月。抗凝治疗在预防血栓复发和促进部分栓子溶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非所有栓子都能完全溶解。陈旧性血栓由于纤维化程度较高,溶解的可能性较低,可能形成永久性血管阻塞或瘢痕组织。其次,,血栓的大小和位置也影响溶解效果,较大血栓或位于主要肺动脉的血栓更难完全溶解。此外,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及遗传性易栓症等因素也可能限制栓子溶解的效果。对于抗凝治疗效果有限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其他治疗方法。溶栓治疗通过注射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直接溶解血栓,适用于高危肺栓塞患者;介入治疗如导管取栓或碎栓术可快速清除血栓,改善血流动力学;对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可能需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建议肺栓塞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抗凝药物,并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对于症状持续或加重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考虑溶栓或介入治疗。通过科学治疗和密切监测,可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复发风险,改善预后。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