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抗病毒是场持久战
将乙肝抗病毒治疗比喻为一场持久性的“拉锯战”一点不为过。慢性乙肝是一种长期进展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坚持配合治疗。比如,采用核苷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其周期至少需要2年时间。而随着患者心理变化、免疫力降低、反复耐药等情况的出现,八成以上患者可能需要更长的治疗周期。因此,要打好这场硬仗,患者必须紧握治疗方案、心理调适、生活作息这三把利剑。
首次治疗快速出击
初治患者的首次治疗方案比我们想象中重要。所谓初治患者就是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抗病毒治疗的患者。首次治疗方案决定着抑制乙肝病毒的强度和速度。通俗地说,首次治疗需要早出手,强抗毒,即一开始就选择采用高效、快速抑制病毒的药物。
巫善明教授指出,初治方案的正确选择和坚持配合也决定了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的可能率。如果初次治疗时就随意更换不同抗病毒强度的药物可以说是利少弊多,反而容易增加抗病毒药物耐药的风险。只有越早越强地扑灭病毒“火苗”,才能高高筑起耐药防火“屏障”。
抗病也需心理利剑
长时期治疗对于患者的心理适应力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有数据表明,约有60%的乙肝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心理负担,他们或担心疾病复发、传染给家人,或忧虑疾病久治不愈带来的沉重家庭负担。苦闷悲观的情绪容易使患者出现寝食难安、自暴自弃的表现。
对此专家特别强调,消极的心理状态和不良的营养状况会影响人体免疫功能。一旦免疫监视功能变差,病毒感染的情况就更不容易控制,因而会降低患者的抗病能力,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由此可见,不可忽视精神、心理、营养对于患者抗病毒能力的影响作用。
识别耐药跨越障碍
乙肝治疗道路壁垒重重,耐药无疑成为其中一道障碍。对此,巫善明教授强调,患者对于耐药性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虽然耐药变异客观存在,但是它也并非不可跨越的障碍。只要及早认识耐药变异,采取得当的防治措施,就可以尽量将耐药减少到最低程度。
耐药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首先各类药物由于抑制病毒的速度和强度不同,其发生耐药的机会也有多有少。因此,选择耐药发生位点较高的药物是抵御耐药发生的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耐药发生往往与患者不配合治疗、不定期检查、或者自行选择不适当的治疗方案密切相关。因此,专家建议乙肝患者应定期前往医院随访监测。根据个体指征选择继续治疗或重新制定治疗方案。
一旦发生耐药要及早进行“挽救治疗”。比如加用另外一种发生变异位点不同的药物或者加用干扰素。此外,也可以加用一些免疫增强剂。绘制适合个体的耐药防治路线图才能真正跨越耐药障碍,让乙肝治疗之路越走越顺利。
(实习编辑:李杏)
主任医师
烟台市奇山医院 肝病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丙肝与中毒性肝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第七人民医院 肝病科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 肝病科
主任医师
甘肃省中医院 脾胃病二科、肝病科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黑龙江省鸡西市滴道区大丰道地区
三级 专科医院 公立
济南市经十路22029号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分永清大街34号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上海浦东新区三三公路5020弄8号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婺源县南门街54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6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