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怎样看肝功能的化验单才能正确判断病情

欧宏亮 肝病科 副主任医师
宁波市第二医院 三级甲等

  

怎样看肝功能的化验单才能正确判断病情

   临床上,肝功能检查的目的在于判断肝脏是否有病以及病因是什么,但大部分的人都不能完全看懂化验单,更不完全知道所检查的几个指标具有什么含义。那么,应该怎样看肝功能的化验单呢?我们来作简单的探讨。

   首先,患者一定要参照检查单上的正常范围或参考值,和自己的检查结果进行比对,肝功能指标的不同检查结果代表了不同的病情,具体可分为五大类:

   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

   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也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其中,ALT是最常用的敏感指标,1%的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血清ALT水平即可升高1倍。AST持续升高,数值超过ALT,往往提示肝实质损害严重,是慢性化程度加重的标志。

   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指标

   主要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间接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原、血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碱性磷酸酶(ALP)等。肝细胞变性坏死,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者肝内胆汁淤积时,可以出现上述指标升高。溶血性黄疸时,可以出现间接胆红素升高。

   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

   主要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脂酶及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等,长期白蛋白、胆碱脂酶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补充维生素K不能纠正时,说明正常肝细胞逐渐减少,肝细胞合成蛋白、凝血因子功能差,肝脏储备功能减退,预后不良。

   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

   主要包括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层连蛋白(LN)等,这些指标可以协助诊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

   肝脏凝血功能的检测指标

   肝脏能合成Ⅲ及因子a链以外的全部凝血因子,在维持正常凝血机能中起重要作用。肝病患者的凝血因子合成均减少,临床可出现牙龈、鼻黏膜出血,皮肤淤斑,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一般,最早出现、减少最多的因子Ⅶ,其次是因子Ⅱ和Ⅹ,最后出现,减少最少的是因子Ⅴ。

2016-06-09 11:33:29浏览7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陈剑锋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19个月宝宝突然发烧无其他症状怎么回事,怎么办
发烧一般是指发热,19个月宝宝突然发热无其他症状,可能是生理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胃肠炎、肺炎等原因引起的。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1、生理因素如果宝宝所处环境温度较高,或者穿衣过多,可能会导致机体产热量增加,散热速度减慢,从而引起体温升高的情况。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可以通过减少衣物、降低室内温度等方式改善。2、上呼吸道感染如果宝宝身体抵抗力较低,可能会受到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异常,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多喝温开水,能够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疾病的恢复。3、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可能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等原因导致,由于炎症刺激,导致宝宝出现发热的症状,同时还可能会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4、急性胃肠炎如果平时不注意饮食卫生,可能会导致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胃肠道,引起急性胃肠炎,炎症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也会引起上述症状。可以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来治疗。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吃不干净的食物。5、肺炎肺炎通常是由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的肺部炎症性病变。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宝宝的护理,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如果宝宝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如有不适,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
招洛丹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9个月宝宝咬牙齿咯咯响是怎么回事
9个月宝宝咬牙齿咯咯响可能是过度兴奋、乳牙萌出、模仿行为、缺乏微量元素、肠道寄生虫感染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过度兴奋 当孩子处于过度兴奋状态时,大脑皮层功能暂时性紊乱,神经递质失衡,导致肌肉收缩和放松频繁交替,进而出现磨牙、心跳加快、情绪高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让孩子白天多运动,晚上喂食过后不要进行刺激性活动,还可以营造舒适睡眠环境。 2.乳牙萌出 由于孩子的年龄较小,口腔内的颌骨发育还不完全,此时如果孩子正处于长牙期,可能会因为牙齿刺激而引起疼痛,从而出现夜间烦躁不安、咬牙、 牙龈肿胀、发红、流口水等症状。对于此类现象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处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症状也会自行消失。 3.模仿行为 如果孩子经常与其他小朋友玩耍,且这些小朋友有咬牙的习惯,那么孩子很可能会通过模仿学习到这种行为。针对这种情况,家长需要及时对孩子进行制止,及时进行干预。 4.缺乏微量元素 若孩子体内钙元素、维生素D等物质缺乏,可能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诱发磨牙、乏力、困倦、食欲不振的症状。建议患者遵医嘱服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维生素AD滴剂等药物补充身体所需营养成分,改善不适症状。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一般1-2支,一日3次;维生素AD滴剂使用时将软囊滴嘴开口后,将内容物滴入婴儿口中。 5.肠道寄生虫感染 如果孩子存在蛔虫病、绦虫病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情况,在夜晚会出现肛门瘙痒、下腹阵痛和压痛、慢性腹泻、大便带鲜血或隐血的症状,导致孩子下意识挠痒,从而可能出现咬牙的表现。针对这类情况,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驱虫药进行治疗,比如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等,可以将药片压碎或者咀嚼,然后用少量的水服用。 此外,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体检,包括血常规、便常规以及生长发育评估。同时家长平时不要把婴儿逗得太过兴奋,睡前更不要刺激婴儿的视觉、听觉,让婴儿安稳地酝酿睡意。
陈剑锋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宝宝19个月了还不敢独立走路怎么回事,怎么办
宝宝不敢独立走路可能是宝宝个人特点、缺乏自信、缺乏锻炼、缺乏安全感、发育迟缓等多种原因导致的。家长应该注意观察宝宝的情况,根据具体的原因进行对应的处理。 1、宝宝个人特点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发展特点。有些宝宝可能更喜欢爬行、匍匐或使用其他方式来移动,而在走路方面则发育较为迟缓。如果宝宝没有出现明显不适,一般不需要进行治疗。 2、缺乏自信 有些宝宝可能会因为缺乏自信而不敢独立走路。家长可以鼓励宝宝,帮助宝宝建立自信心。可以让宝宝牵着大人的手,然后逐渐减少支撑,让宝宝逐渐适应独立走路的过程。 3、缺乏锻炼 部分宝宝可能会因为缺乏锻炼而导致身体虚弱,从而无法独立走路。家长可以逐步增加宝宝的运动量,让宝宝逐渐适应走路的过程。 4、缺乏安全感 有一部分的宝宝可能会因为缺乏安全感而不敢独立走路。家长可以在宝宝身边给予支持和鼓励,让宝宝感到安全。 5、发育迟缓 如果宝宝的其他方面发育也迟缓,那么可能也会影响走路的发育。家长可以带宝宝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找出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注意宝宝的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同时,家长要给宝宝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帮助宝宝健康成长。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