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乙肝大小“三阳”不能一概而论

  “小三阳需要治疗吗?”“他是乙肝病人,我跟他共餐会传染吗?”,对于人们长期存在的对乙肝的困惑,我国著名肝病专家侯金林教授明确指出:大小“三阳”不能一概而论。

  受访专家/南方医院肝病中心、感染内科主任 侯金林 教授

  “小三阳”真的比“大三阳”轻吗?

  一般病人包括部分医生以往都认为,“小三阳”病情比“大三阳”轻,“小三阳”病情稳定,传染性小,不影响正常生活,可以不用治疗。但中华医学会感染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指出,“小三阳”只是表明病毒复制水平较低,病毒模板仍顽固地贮存在细胞核内,与“大三阳”患者相比,“小三阳”患者群体年龄偏大(平均大10岁);肝脏炎症及纤维化、肝硬化程度更重,这是多次肝损害累积的结果。如果属于转氨酶高,病毒活跃的“活动性小三阳”就得治疗。否则,肝脏会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方向发展。

  侯金林介绍说,对待“小三阳”患者,有三种情况需要分清楚———

  第一:DNA检测呈阴性,肝功能、B超等均长期正常,说明病毒已不复制,无传染性,无需隔离与治疗。这种情况约占“小三阳”患者总数的60%~70%,目前国内外尚无进一步治疗的方法,一味追求转阴而服用大量治疗性中西药物只会增加肝脏负担,甚至招致不良后果。

  第二:乙肝病毒DNA低水平复制,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称为慢性乙肝病毒残留期。这种情况约占“小三阳”患者总数的20%,目前国内对此种患者最容易忽视。如果不积极治疗,任其发展,可导致肝硬化、肝癌。

  第三:最严重的是乙肝病毒DNA高水平复制,肝功能不正常,称为“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肝”。这种情况约占“小三阳”患者总数的10%,它的特点是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这种“小三阳”反而比“大三阳”严重,其转化为肝硬化、肝癌的概率更高。

  消除认识误区,善待乙肝患者

  误区一:乙肝是吃饭吃出来的。

  一项在北京、广州、上海对808人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有40.5%的人不能确定地回答何谓乙肝。当被问至如何感染,常识缺陷更为明显,有72.5%的人回答不正确。侯金林认为,社会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患者的认识存在盲目沿袭的偏见,对乙肝的传染性过分恐惧。实际上,在我国,乙肝传染的主要途径是母婴垂直传播,这种情况占50%以上;另外一种途径是医源性的血液传播,如注射、针灸、镶牙时消毒不彻底,占30%—40%;其他情况,如性接触、密切生活接触、蚊虫叮咬等,原因还不太明确。乙肝不会通过空气、消化道或饮食传播。

  误区二:病毒携带者不可结婚生育

  有医院曾做过一次调查,263对夫妻中,有一方婚前感染上乙肝病毒,婚后5年另一方也被感染的不到6%。乙肝病毒感染的危害性与年龄成反比,新生儿和婴儿最易感染,而大部分成人可凭借自身的免疫力将病毒拒之体外,感染的几率仅为2%。经过正规医院的治疗,获得临床治愈,病情稳定一年以上,身体没有任何不适,肝功能始终正常,乙肝患者可以结婚和生育,而科学的注射疫苗可使95%以上的新生儿免受乙肝父母的垂直传播。因为乙肝不是遗传病!

  误区三:肝炎治不好,害怕耐药,干脆不治

  为了阻止乙肝病毒在人体内肆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抗病毒治疗。虽然抗病毒治疗已经为医学界所公认,但是乙肝耐药问题在临床上给医生带来很大的困扰。更严重的是,不仅患者对此茫然不知,很多医生也没意识到这个问题。根据估算,中国目前至少有10万出现耐药的患者。需要专科医生高度重视,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可喜的是,目前已出现了抗病毒能力强,副作用小,4年耐药率约低于1%的核苷(酸)类药物,如博路定等,可以长期保护患者,远离耐药困扰。因此,乙肝患者应该正确认识治疗过程可能出现的耐药问题以及应对方法,不能因害怕耐药而放弃治疗,而应该在初始治疗就考虑到耐药产生的危害,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从而避免因耐药而产生的换药、再耐药等一系列危害。

  乙肝治疗:“3P”模式全方位

  侯金林介绍说,所谓“3P”医学模式,是对疾病进行更加有效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体现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和个体化治疗(Personalized)的医学模式,从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的预防,到乙肝治疗过程中疗效和出现耐药性转折点的预测,及不同病人不同病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这种模式对解决肝炎这一长期困扰人类的慢性、复杂性疾病具有突破性意义,开辟了慢性疾病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的新途径。

  “肝病的治疗需要全方位开展”,侯金林说,“全方位治疗,是指在3P医学模式的基础上,同时重视对疾病心理的治疗和病人管理。”目前,我国对乙肝患者的管理工作仍不够完善,病人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在症状不明显时不会寻求就医,而庞大的乙肝患者数目,使得医院在管理上也难以把握主动权。当前社会上虚假乙肝广告天花乱坠,吹嘘能使表面抗原转阴,能使所有抗体转阳,能彻底清除或杀死乙肝病毒,非法乱治屡禁不止,极大扰乱了乙肝诊疗工作,损害了乙肝患者的利益。

(实习编辑:李杏)

2008-05-30 09:28:00浏览9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左侧卵巢囊肿严重吗
多数情况下,良性且较小、无症状的左侧卵巢囊肿通常不严重;但如果囊肿为恶性,或者体积较大,以及引发了严重并发症,那么情况则较为严重。当左侧卵巢囊肿是良性的,且直径小于5厘米,通常不严重。例如常见的生理性囊肿,如卵泡囊肿、黄体囊肿等,多在月经周期的特定阶段出现,可自行消失。这类囊肿一般不会对卵巢功能产生明显影响,也不会引发明显症状,多数患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定期复查即可,无需特殊治疗。另外,一些良性的非赘生性囊肿,如巧克力囊肿,若较小且患者无明显不适,对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在经过专业的治疗后,有可能控制囊肿生长,缓解相关症状。若左侧卵巢囊肿为恶性,那情况就较为严峻。卵巢恶性肿瘤早期症状隐匿,发现时多已处于中晚期,癌细胞容易扩散转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即使经过综合治疗,预后仍较差。此外,囊肿体积过大也会带来严重问题。比如囊肿直径超过10厘米,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如压迫输卵管可导致输卵管堵塞,影响受孕;压迫膀胱可引起尿频、尿急等症状。而且,大囊肿还存在破裂、扭转的风险。一旦发生破裂,囊内液体流入腹腔,可引发剧烈腹痛、腹膜炎等急腹症;囊肿扭转则会导致卵巢缺血坏死,此时需要紧急手术治疗,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发现左侧卵巢囊肿后,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超声、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明确囊肿性质和大小。若为良性且较小的囊肿,可遵医嘱定期复查。若囊肿较大或怀疑为恶性,需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可能涉及手术切除(如卵巢切除术)、化疗等。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左侧卵巢囊肿需要做手术吗
一般来说,若左侧卵巢囊肿较小、为生理性且无症状,通常不需要手术;而囊肿较大、有恶变可能或引发严重症状时,则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对于发现左侧卵巢囊肿的患者,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如超声、肿瘤标志物等,以明确囊肿的性质和具体情况。当卵巢囊肿直径小于5厘米,且经超声等检查提示为单纯性囊肿,考虑是生理性囊肿可能性大时,通常无需手术。生理性囊肿多与月经周期相关,如卵泡囊肿、黄体囊肿等,通常会在几个月经周期内自行消失。另外,若患者无明显症状,且囊肿对周围组织无压迫,不影响卵巢功能,定期复查过程中囊肿大小、形态稳定,也可暂不手术,持续观察即可。然而,当卵巢囊肿直径大于5厘米,尤其是持续存在且逐渐增大时,手术干预很有必要。较大的囊肿不仅可能对周围组织如膀胱、直肠等造成压迫,引起尿频、便秘等症状,还容易发生扭转、破裂等急腹症,一旦出现这些情况,会引发剧烈腹痛,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此外,如果通过检查,如肿瘤标志物升高、超声提示囊肿内有实性成分、血流信号丰富等,怀疑囊肿有恶变倾向,为了明确诊断并防止病情恶化,也应尽早手术切除囊肿,并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其性质。日常生活中,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突然的体位改变,以防囊肿发生扭转。一旦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左侧卵巢有囊肿的治疗
左侧卵巢囊肿的治疗需根据囊肿的性质、大小及症状综合考虑,主要包括定期监测、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左侧卵巢囊肿,是指女性左侧卵巢内形成的囊性结构,其内容物多为液态或固态。大多数卵巢囊肿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下腹部不适、月经异常等症状。1、定期监测:对于体积较小(通常小于4厘米)、无症状的左侧卵巢囊肿,尤其是考虑为生理性囊肿的情况,可以选择定期监测。生理性囊肿多因月经周期变化而形成,一般会在几个月经周期内自行消失。在此期间,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B超,监测囊肿的变化情况。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囊肿较小、症状较轻或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例如,对于由炎症引起的卵巢囊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呋辛酯片,以控制炎症,促进囊肿消退。此外,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成药,如桂枝茯苓胶囊,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囊肿缩小。但需注意,药物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3、手术治疗:对于体积较大,如大于5厘米、增长迅速、出现症状或怀疑有恶变可能的左侧卵巢囊肿,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卵巢囊肿剔除术、卵巢切除术或附件切除术等,具体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囊肿性质及大小等因素综合考虑。4、生活方式调整:在治疗左侧卵巢囊肿的同时,患者还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此外,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也对疾病的恢复有积极作用。针对左侧卵巢囊肿的治疗,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促进疾病的康复。对于疑似恶变或症状严重的囊肿,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何峰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睾丸炎什么症状
睾丸炎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感染或外伤等因素引起,通常会出现睾丸疼痛、阴囊红肿、高热、睾丸变硬等症状。1、睾丸疼痛:通常为突然发作,疼痛程度剧烈,呈持续性的胀痛或坠痛,犹如有重物持续拉扯睾丸。疼痛还会向腹股沟区、下腹部等部位放射,使得这些区域也出现疼痛不适感。在行走、站立或身体活动时,由于睾丸受到的震动和牵扯增加,疼痛会进一步加剧,严重影响正常的行动和日常活动。2、阴囊红肿:随着睾丸炎病情发展,阴囊皮肤会出现明显的红肿现象。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导致阴囊局部的血管扩张、充血,大量血液涌入,同时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到周围组织,引起肿胀。阴囊皮肤温度随之升高,触诊时能明显感觉到发热,且伴有压痛感,有时还会有阴囊坠胀的感觉,仿佛有东西在阴囊内下坠。3、高热:睾丸炎引发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身体出现高热症状。由于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入侵,身体的免疫系统启动防御机制,释放出大量的炎性介质,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从而导致体温升高,一般会达到38℃甚至更高。同时可能伴有寒战,身体会不由自主地颤抖,这是身体在努力产热以达到升高后的体温调定点。4、睾丸变硬:正常情况下,睾丸质地柔软且有弹性,但发生睾丸炎时,睾丸内部会因炎症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大量炎症细胞聚集、睾丸组织充血水肿,以及可能出现的纤维组织增生,共同导致睾丸的质地发生改变,变得坚硬。触摸时能明显感觉到与正常状态的差异,睾丸变硬往往意味着睾丸的病变较为严重,可能对其正常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对于睾丸炎患者,建议及时卧床休息,将阴囊托起,利用重力作用减轻阴囊坠胀和疼痛。早期可采用局部冷敷,以收缩血管、减轻充血和疼痛,后期可根据情况适当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和炎症吸收。药物治疗方面,细菌性睾丸炎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立即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规范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影响生殖健康。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