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汶川地震大灾之后防大疫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救援工作已全面开展,前方队伍响应中央号召,倾百倍努力搜救伤员,让人们看到众志成城的力量。地震之后大雨不止,气温偏高,疾病防控部门也加紧行动,积极预防大灾之后可能出现的大疫。

  ● 地震后极端环境引起各种传染病流行危险增加

  ● 预防疫情的措施

  地震灾后 传染病易流行

  地震是各种自然灾害中破坏力较强的一种。且不谈楼房坍塌,交通瘫痪,通讯中断等给搜救带来的困难,此次地震后,降雨不断,震中地区气候温暖潮湿,给细菌繁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基础设施被破坏

  地震之后,大批难民失去了住房,只能集中在有限的空间内,例如帐篷、避难所等。由于城市里排水和送水系统受到破坏,缺乏清洁的饮用水。排污的系统遭破坏,导致粪便、垃圾堆积,容易滋生细菌蚊蝇,也污染环境,使居住条件进一步恶化。

  灾区的食物供给也是很大的问题。此次地震之后余震较多,而且震中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利。震后连日阴雨,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加重了交通运输的困难。灾民等待救援时和被救之后,往往缺乏充足的食物。

  此外,因为交通不畅,震中地区往往积有很多尸体。在较为炎热的条件下,尸体容易腐败滋生细菌等,产生的尸碱一旦污染水源,也将使饮用者中毒,从而引发一系列卫生问题。

  传染病易流行

  2006年5月27日,印尼日惹和中爪哇地区发生6.2级地震。WHO及时发布了关于灾后传染病危险和干预措施的报告。报告中提到,被救之后,灾民往往集中居住在避难所,人员过度拥挤易于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麻疹脑膜炎腹泻肺结核等疾病传播,也将导致介水传染病和虫媒疾病的发生危险也将增加。因为地震导致清洁饮用水供应中断,介水传染病例如伤寒、杆菌性痢疾、甲型和戊型肝炎等的危险增加。

  疫情防控难度加大

  印尼地震的教训告诉人们,地震可能导致卫生基础设施损毁,医院的紧急救援能力下降等。这些都导致传染性疾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外伤得不到及时、恰当的处理,从而引起传染病流行。

  在震前就比较流行的传染病,在震后因为人群密集、缺乏医疗资源,可能引起较大规模的疫情暴发。1988年,云南沧原县地震引发了疟疾暴发。该地区在1985年、1986年和1987年的疟疾发病率分别是116.24例/10万人,46.37例/10万人和28.83例/10万人,而在地震当年发病率猛增至1030.50例/10万人。卫生监督工作受阻,也削弱了对这些疾病的监测和控制能力。

  我国CDC还提到,地震后公共卫生服务中断(如疫苗接种等),对某些传染病(如肺结核等)的防控能力下降。对病媒生物(例如蚊子和啮齿动物等)的常规控制中断,也可能导致对疟疾和登革热等虫媒疾病的预防能力下降。

  加强卫生防疫 预防灾后疫情

  WHO认为,地震后,尽快建立传染性疾病的早期监测和预警体系,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灾后可能发生的疫情。基本医疗用品供给也对疫情的防控有重要意义。

  保障基础卫生设施

  我国CDC认为,灾民临时居住点应该按照相关准则规划,保障居所间的空间(居所间8 m的间隔),以避免过度拥挤可能带来的卫生问题。灾民临时安置点应该靠近公路和水源。应该为每20人提供1处厕所,位置至少离水源30 m。应该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和人排泄物等,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WHO认为,保障清洁、安全的饮用水供给是预防介水传染病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应该用含氯的消毒剂,包括次氯酸钠、次氯酸钙和漂白粉等。消毒所用的氯用量可根据水中微生物的含量来确定。消毒后30 min时,水中氯的含量应该在(0.2~0.5) mg/L,这个数值可通过专门的试剂盒测定。联合国难民署(UNHCR)和WHO推荐,应该保证每个人每天20升清洁水供给。

  保证食物的安全也很重要,包括食物来源可靠(非不明原因死去的动物)、加工过程适当(煮熟)、储存合理(没有腐败变质、未被污染)。WHO提醒,有些地方的人感染禽流感病例是由人食用了被病禽血污染的食物引起。我国CDC提醒,存放食物要注意防蝇。此外,储存、烹煮水和食物的器皿也应该清洁,这可避免霍乱和其他腹泻疾病的发生。餐具也应该及时清洗,用前一定要消毒。

  对尸体应该恰当处理,应尽量留下充分的资料以便家属日后确认死者身份。在充分考虑不同民族风俗习惯的情况下,可以采用WHO推荐的石蜡浸泡后就地焚化,也可采取深埋的方式处理,用石灰消毒后,埋在地下1.5~2 m处,远离水源(至少30 m)。

  建立疾病监测和预警体系

  在灾区和灾民安置点应尽快建立传染病监测和早期预警体系,以便对可能发生的疫情做出快速防范。WHO认为,该体系应重点监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霍乱、伤寒、杆菌性痢疾、季节性流感、甲型和戊型肝炎、登革热、疟疾、麻疹、脑膜炎、鼠疫狂犬病等的疾病的流行情况。该体系应该尽量简单,使用统一的病例标准定义和病例报告表格。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诊断传染病和确认病原,并将相关数据传送给当地政府卫生部门和WHO。

  卫生部还强调,应根据灾害发生时的季节特点、地理区域特点、灾害程度、灾民数量及年龄结构特征、灾民安置方式以及当地既往传染性疾病谱和流行水平,确定应急监测病种和(或)临床症候群。

  保护救援人员

  WHO认为,参与急救和救援的工作人员,包括医务工作者,应该备有基本保护装置,例如对特殊的鞋和手套等,以防止救援过程中受伤。另外,在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流行地区,例如印尼,救援工作人员还应该备好HIV暴露后预防剂(PEP),以防在工作中接触被HIV污染的血液或体液。

  我国CDC提醒,负责处理尸体的工作人员,可戴用活性炭过滤的防毒口罩。作业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橡皮手套,穿高筒防护靴。在没有防护衣时,可用塑料布将前臂和小腿包扎,以防尸液污染皮肤。工作中应特别注意防止手部外伤,以免细菌性毒素污染引起中毒。进行尸体清理的作业人员,连续工作时间不要过长,要轮流作业。饭前必须洗手,最好在临时设置的专用场所进餐。用过的工具、车辆应严格消毒。为防止厌氧性病原体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对作业人员应进行预防接种,注射免疫血清。

  推进免疫

  WHO认为,对灾民进行疫苗免疫,可以有效预防某些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例如,接种麻疹疫苗和补充维生素A对于拥挤在帐篷里的灾民是有效的预防方法。在较为拥挤的条件下居住的、年龄在6个月至14周岁的孩子,都应该接种麻疹疫苗,无论其以前是否有接种史。若条件有限,则至少应该保证年龄在6个月至4周岁的孩子接种,尤其是此前没有接种该疫苗的或接种史不明的孩子。这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接种情况、资金和疫苗可及性等。当情况稳定之后,应该对所有的婴儿、妊娠妇女和其他人都进行麻疹疫苗接种。

  对有些疾病,不推荐通过疫苗预防疾病发生,但是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例如,一旦有甲型肝炎病例出现,给周围人群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传播,防止疫情暴发。对各种原因引起皮肤破损的人员,应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伤寒疫苗联合其他预防方式也可以有效控制伤寒疫情的暴发。

(实习编辑:李杏)

2008-05-29 08:17:00浏览1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治疗慢性鼻炎药物
治疗慢性鼻炎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类药物、血管收缩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过敏药物、抗组胺药物等,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1、抗生素类药物如果慢性鼻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盐酸麻黄碱滴鼻液等,从而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2、血管收缩剂如果慢性鼻炎的患者出现了鼻塞的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盐酸赛洛唑啉滴鼻液等药物进行治疗,从而使鼻腔的血管扩张,以免病情继续发展。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果慢性鼻炎的患者鼻塞的程度比较严重,可以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从而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4、抗过敏药物如果患者属于过敏性体质,而且频繁接触过敏原等物质,可能会使鼻腔受到刺激,从而出现慢性鼻炎的症状。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抗过敏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氯雷他定胶囊、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等。5、抗组胺药物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鼻痒的情况,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盐酸西替利嗪胶囊、氯雷他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鼻腔冲洗的方式进行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注意鼻腔的清洁,不可以用手去挖鼻孔。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慢性单纯性鼻炎怎么回事,怎么办
慢性单纯性鼻炎多考虑跟环境因素有关,也有可能是饮食不当、免疫力低下的原因导致的,需要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1、环境因素 如果长时间处于不良的环境中,吸入了刺激性的物质之后,可能会导致鼻腔部位受到损伤,容易出现鼻塞、流鼻涕的症状。可以佩戴口罩外出。也需要多呼吸新鲜的空气。 2、饮食不当 如果不注意饮食,吃了辣椒、生姜等刺激性的食物,也有可能会导致鼻腔部位疼痛,甚至会出现流鼻血的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通窍鼻炎颗粒、香菊胶囊等药物进行缓解。平时注意清淡饮食。 3、免疫力低下 如果本身免疫力低下,容易增加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概率,也有可能会导致鼻塞、流鼻涕。平时应注意保暖。也要避免到人流密集的地方。 4、急性鼻炎反复发作 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及时对疾病进行治疗或者是治疗不规范,导致急性鼻炎反复发作,就会导致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下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对鼻黏膜进行局部给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 5、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如果患者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是由于鼻窦炎、鼻甲肥大等疾病引起的,这些疾病会导致鼻甲黏膜水肿、充血,从而引起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羟甲唑啉喷雾剂、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等药物进行治疗,改善鼻黏膜水肿的情况。 除了跟上述相对常见原因有关之外,还有可能是鼻中隔偏曲引起的,应及时就诊。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慢性鼻炎引起的鼻甲肥大吃什么药好
慢性鼻炎引起的鼻甲肥大,可以遵医嘱服用通窍鼻炎片、鼻渊通窍颗粒、鼻炎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一种慢性炎症,以鼻塞,流涕等不适症状为主要表现,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机体自身内分泌或免疫系统紊乱、感染等引起鼻黏膜血管慢性充血,黏膜固有层水肿和增生,从而引发慢性鼻炎。1、通窍鼻炎片该药物主要由炒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等中药组成,具有通鼻窍的功效,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该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病情。2、鼻渊通窍颗粒此药物主要由辛夷、白芷、薄荷、黄芩、连翘等中药组成,具有疏风清热的作用,还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若出现上述症状,可以遵医嘱服用该药物进行治疗。3、鼻炎康片此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也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如果慢性鼻炎比较严重,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此时可以遵医嘱服用鼻炎康片进行治疗。除此之外,还可以遵医嘱服用苍耳子鼻炎滴丸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外用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药物改善症状。使用上述药物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盲目用药,不可私自增量或减量。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鼻炎导致鼻腔肥厚肿大,怎么回事怎么办
鼻炎导致鼻腔肥厚肿大,可能是由于长期吸烟、饮酒、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炎、慢性鼻炎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1、长期吸烟 香烟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如果患者长期吸烟,可能会导致鼻腔黏膜受到刺激,从而引起肥厚肿大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戒烟,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吸入二手烟,以免加重病情。 2、饮酒 由于酒精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如果患者长期饮酒,可能会导致鼻腔黏膜受到刺激,从而引起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饮用温水,缓解不适症状。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胡萝卜、香蕉等,有助于促进病情恢复。 3、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主要是由于接触过敏原等原因引起的鼻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鼻痒、打喷嚏等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鼻腔肥厚肿大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有助于保持鼻腔清洁卫生,缓解不适症状。 4、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主要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的鼻腔黏膜急性炎症。患者一般会表现为鼻塞、流涕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5、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主要是由于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治疗不彻底等原因所引起的。慢性鼻炎的主要表现为鼻腔黏膜肿胀、增厚等,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注意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熬夜。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听力减退怎么回事,怎么办
糖尿病听力减退多考虑是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的,也可能是神经性耳聋、中耳炎、梅尼埃病、糖尿病肾病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 1、长期血糖控制不佳 如果存在糖尿病,未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物,可能会导致体内血糖持续升高,从而出现听力下降、视力模糊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合理膳食,避免吃高糖食物。 2、神经性耳聋 若是存在神经性耳聋,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甲钴胺胶囊、维生素B1片等药物进行改善,还要注意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3、中耳炎 如果耳朵受到细菌感染诱发炎症,会出现耳痛、耳道流水、听力下降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头孢拉定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进行改善,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4、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听力下降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西泮片、苯海拉明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则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5、糖尿病肾病 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导致肾脏功能受到损伤,会出现蛋白尿、身体水肿等情况,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视力模糊等情况。患者可遵医嘱口服盐酸贝那普利片、氯沙坦钾片等药物进行改善,还要注意多加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过度紧张。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韩虹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肥厚性鼻炎怎么治疗
肥厚性鼻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肥厚性鼻炎一般由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黏膜上皮纤毛脱落,变为复层立方上皮,黏膜下层由水肿继而发生纤维组织增生而使黏膜肥厚,久之,可呈桑葚状或息肉样变,骨膜及骨组织增生,鼻甲骨骨质也可呈肥大改变。患者的主要表现为鼻塞较重,鼻涕稠厚,多呈黏液性或黏脓性,嗅觉减退。若肥大的中鼻甲压迫鼻中隔时,可引起三叉神经眼支所分出的筛前神经受压或炎症,出现不定期发作性额部疼痛,并向鼻梁和眼眶放射。 1、药物治疗 肥厚性鼻炎药物如果病情较轻,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喷鼻,一般情况下选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鼻,同时可用生理性海水清洗鼻腔。常用的药物有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还可以口服二代以上的抗组胺药物常用的有盐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等减轻患者鼻塞、流涕等症状。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指药物治疗无效,或黏膜显著肥厚,肥厚部分位于下鼻甲后端或下缘,可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或中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切除不宜过多,原则上不超过下鼻甲的1/3,以免影响鼻黏膜功能或继发萎缩性鼻炎。骨性肥大患者,可以行下鼻甲骨黏骨膜下切除术,既可改善鼻腔的通气引流,又不损伤鼻黏膜的生理功能。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