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国多地乙肝疫苗接种率下降

  4月25日是中国的“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然而,记者当日从中国疾控中心获悉,对13个省份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相较于去年11月,最近一个月乙肝疫苗第1剂接种数下降了20%。

  去年年底,湖南、广东等地接连发生疑似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的事件,引发了中国公众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忧。

  尽管今年1月的调查结果显示,相关公司生产的乙肝疫苗“未发现质量问题”,并已恢复使用。但家长的担忧仍造成部分地区乙肝疫苗接种率大幅下降。

  记者从湖南省卫生厅与湖南省疾控中心了解到,今年以来,湖南多地出现拒绝接种疫苗情况,目前湖南衡阳等地乙肝疫苗接种率下降约30%,部分地区社区卫生院曾多天出现乙肝疫苗“零接种”。

  “我问了医生接种疫苗的安全性,也上网查了相关资料,但仍然很纠结,万一产生不良反应怎么办?”家住湖南省常德市的吴洁女士说。

  广东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免疫所所长郑慧贞介绍,1992年广东每6个人就有1个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自2005年6月起,广东对全省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目前0-4岁儿童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16.72%降至2013年的1.10%。

  然而“乙肝疫苗事件”后,当地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也有所下滑。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邓惠鸿认为,接种疫苗可能发生小概率的不良反应,在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很低时往往引人关注。

  “以前认为疫苗都是百分之百安全的,可是去年的事情的确给父母们敲了警钟。”广州一位1岁半孩子的妈妈廖女士说,“虽然只有极少数的人会遇到接种疫苗后的严重不良反应,但是发生在个体身上,对这个家庭就是灾难性的、永久的伤害。”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项目办公室副主任余文周表示,去年的“乙肝疫苗事件”对预防接种工作的冲击非常大。容易引起接种率下降,引起相关传染病爆发流行,国外发生过很多例子。

  “虽然暂时没有出现乙肝疫情反弹,但长期来看,如果乙肝疫苗接种率继续下降,那么乙肝疾病发病率恐有上升。”湖南省疾控中心主任李俊华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

  在实施乙肝疫苗接种以前,中国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约58%。每年因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相关疾病而死亡的人数约有27万人。

  20多年来,通过实施以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中国乙肝疫苗接种率近年来一直维持在95%以上。从1992年至2009年,全国预防了9200万人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

  “经大量临床验证,疫苗的风险与其所带来的巨大健康收益相比微乎其微。”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赵铠说。

  尽管通过疫苗接种,中国在乙肝防治上实际成果显著,但“乙肝疫苗事件”引发部分家长对“疫苗安全”的过度担忧与不信任,仍暴露出相关政府部门需要改进的问题。

  为保护受种者合法权益,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试行)》,对发生异常反应的孩子进行相应的补偿。

  “希望专家不仅宣传疫苗的安全和对人群的好处,也同时能详细告知接种的不良反应和风险,这样我们才能对疫苗安全有更全面的认识。”廖女士说,对于孩子的体质、状态是否适合接种疫苗,以及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等方面,希望疾控部门能够做得更好。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院长唐北沙教授认为,重建公众对疫苗安全的信心,需要政府处理公共卫生事件时进一步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公正。

  唐北沙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将预防接种后疑似异常反应的监测数据定期向公众发布、解析,加强公众对疫苗接种风险的理性认识。

2014-04-26 10:20:06浏览10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武志娟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治疗胆汁反流的中药方子
治疗胆汁反流的中药方子,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选择,多考虑是饮食不当、情志不畅等原因引起的,也不排除是肝胆湿热、胃阴不足、肝气犯胃等原因引起的,建议遵医嘱进行治疗。 1、饮食不当 患者如果长期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从而引起胆汁反流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适当食用小米粥、面条等食物,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爬山等,可以增强体质,从而缓解不适症状。 2、情志不畅 若是长期情绪抑郁,可能会导致肝胆疏泄功能失常,从而引起胆汁反流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游泳、爬山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患者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 3、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是指湿热邪气淤积在肝胆,疏泄功能失常,可能与外感湿热、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口苦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茵陈五苓丸、龙胆泻肝丸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改善。 4、胃阴不足 若是长期饮食不节或用药不当,可能会导致胃阴不足,使胃失去阴液濡养,胆汁上泛,出现口苦、口干、咽干、胃脘疼痛、呃逆等不适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阴虚胃痛颗粒、养胃舒颗粒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熬夜。 5、肝气犯胃 肝气犯胃是指肝气不舒、横逆犯胃,可能与情志因素、病邪侵扰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脘疼痛、嗳气、呕吐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舒肝健胃丸、柴胡舒肝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改善。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