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小三阳”是肝癌的前奏?

  最近一份报道称:广东岭南肝病研究所从大量临床检测中发现,“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并不困难,46.2%的病人并未进行治疗而e抗原自动转阴。但人群中大量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慢性乙肝、肝硬化 患者,却绝大多数是以“小三阳”模式存在的。另外还有数字表明,人群中88%的肝硬化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主要模式为“小三阳”(40.79%)和“小二阳”(28.71%),两者共占69.5%,而“大三阳”仅为30.5%。

  该研究所在178例原发性肝癌与乙肝病毒感染的相关资料中还发现,乙肝表面抗原为阳性的病人占了83.95%,其中“小三阳”占53.69%,而“大三阳”仅占4.32%,“也就是说‘小三阳’转变成肝癌的几率要比‘大三阳’高12倍多。”

  专家指出,一味追求阳转阴的认识误区不但治疗效果不佳,反而会让患者用药过度,并给他们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

  明确乙肝“小三阳”是否需要治疗,首先要明确“小三阳”的含义。“小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查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指标同时阳性的现象,实际上是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的肝炎。“大三阳”:是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指标阳性。

  专家提示,不管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都只能反映体内病毒的存在状态,而不能反映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和病毒复制的水平高低。因此,“大三阳”患者病情不一定重,“小三阳”患者病情不一定轻。不能仅根据病毒指标是“大三阳”或“小三阳”来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治疗,而要根据是否有病毒复制、是否有肝损伤及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采取治疗措施。

  “小三阳”也可能存在病毒复制

  人们所说的乙肝“小三阳”其实包括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一是病毒数量少,转氨酶正常而且长期稳定的非活动性携带者,这类人群不需要治疗,定期复查肝功能即可。另一种则是实际病毒量较多,转氨酶反复异常或者经常突然性升高,这种情况实际上属于目前被学术界重视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我们暂时称为“小三阳慢性乙型肝炎”,这种“小三阳”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发生突变后导致病毒无法产生e抗原,而病毒自身仍不断复制繁殖,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这些隐蔽的“小三阳”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将较为严重,转化为肝硬化、肝癌的几率更高,所以这类小三阳患者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规范的治疗。

  因此,“小三阳”患者首先应检测肝功能,化验血中HBV-DNA含量及前C基因变异情况,并通过必要的肝活检来正确分析这种“小三阳”是否需要采取治疗措施。

  一般而言,如果肝功能正常,HBV-DNA阴性,不需要治疗,半年定期复查。如果肝功能异常,HBV-DNA阳性,则需要治疗。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小三阳”患者的直系亲属中有患肝癌去世的,即便肝功能正常,HBV-DNA阴性,也应该采取预防性的治疗措施。

  治疗“小三阳”可采取中西医结合

  专家介绍,“小三阳”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可采用西药、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治疗中需要注意的是,此类型病人一般对a-干扰素治疗的反应较差,宜采用新一代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治疗。另外,拉米夫定(即贺普丁)容易使病毒产生耐药性,而新的核苷类似物阿德福韦脂、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都可以选用。中药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护肝降酶和一定的调节免疫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免疫三联疗法]

  奉劝“小三阳”患者:不要滥用药物,不能病急乱投医,否则不但无效,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还可对肝功能造成损伤。只要坚持正确的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肝功能维持正常,就可以使乙肝病毒HBV-DNA持续转阴,病情得到控制。

  “小三阳”肝功能正常者 要避免肝炎复发

  第一,必须注意劳逸结合,不能过度疲劳,保持开朗的心情。

  第二,饮食要新鲜,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可吃些鸡肉、瘦猪肉、鱼、豆制品,少吃油腻食物,严禁饮酒,以防止肝炎复发和加重。

  第三,适当服用护肝药,因用药过多过滥反而会增加肝脏负担,弊多利少。

  第四,一旦出现疲乏、食欲减退,或腹胀、肝区疼痛不适等症状,应随时就医检查。

  “小三阳”患者是否要隔离

  “小三阳”患者如何与家庭成员及亲属相处,一直是患者和家属们关心的问题。“小三阳”患者是否要隔离,如何隔离,关键取决于乙肝患者的传染性强弱。“小三阳”患者中,有50%-60%的人HBV-DNA已转阴,也就是说他们的血液及体液中已不存在乙肝病毒,当然其传染性也就减弱甚至已经没有了。如果HBV-DNA仍然阳性,也就是血液及其体液中仍存在乙肝病毒,表明仍具有传染性,需要预防,预防的关键仍然是注射乙肝疫苗。

(实习编辑:李杏)

2008-05-07 08:26:00浏览8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吃了布洛芬混悬液多久能喝水
通常情况下,服用布洛芬混悬液后,建议间隔30分钟左右再喝水,但是该时间并非绝对,具体时间还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服药后的实际反应来调整。布洛芬混悬液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其进入体内后需要一定的时间被胃肠道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发挥药效。如果在服药后立即大量饮水,可能会稀释胃液中的药物浓度,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效率。因此,为了确保药物能够在体内充分吸收并发挥最佳疗效,一般建议服药后间隔30分钟左右再喝水。这样既可以保证药物已经被胃肠道初步吸收,又不会因为过早饮水而稀释药物浓度。然而,这个时间并不是绝对的。在实际应用中,通常还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例如,如果患者服药后感觉十分口渴,难以忍受,那么可以适当喝水以缓解口渴感。但建议控制饮水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影响药效。此外,患者的身体状况、新陈代谢速度和药物敏感性等因素也可能影响服药后喝水的具体时间。因此,在把握喝水时间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时间因素外,喝水的方式和温度同样需要注意。一般建议饮用温开水,避免喝过冷或过热的水刺激消化道,引起胃肠道不适。同时,饮水量也要适中,一般建议饮用200-300毫升,以免水分摄入过多而引起不适。此外,还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服药后反应,如果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多喝水能变白吗
多喝水通常并不能使皮肤变白,但对维持皮肤健康状态具有积极作用。为了改善皮肤颜色,建议采取综合性的方法,包括加强防晒、合理使用美白产品以及考虑专业的医疗美容治疗。皮肤颜色的深浅主要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决定。黑色素是一种生物色素,存在于皮肤及毛发中,决定了皮肤及毛发的颜色。黑色素的多少和分布受到遗传、内分泌、紫外线照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多喝水虽然有助于保持身体的水平衡,促进新陈代谢,但并不能直接影响黑色素细胞的活动,因此不能使皮肤变白。水分是细胞内外液体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参与体温调节、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运输、代谢产物的排泄等多种生理过程。适量饮水确实有助于维持皮肤的健康状态,保持皮肤的水分平衡,使皮肤看起来更加饱满、有光泽。然而,这种改善主要体现在皮肤的水分含量和外观状态上,而非皮肤颜色的深浅。在皮肤美白方面,有效的方法通常包括防晒、使用美白产品、进行专业的医疗美容治疗等。防晒是预防皮肤色素沉着的重要措施,可以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防止黑色素过度生成。美白产品中含有一些能够抑制黑色素生成、加速黑色素代谢的成分,如维生素C、熊果苷等,长期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皮肤颜色。而专业的医疗美容治疗,如光子嫩肤、激光美白等,则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直接作用于皮肤,去除或减轻色素沉着,达到美白的效果。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胎儿血红蛋白0.7正常吗
如果是在孕中期,胎儿血红蛋白0.7通常是正常的;但若是在孕早期或孕晚期,则可能不正常。如果孕妇发现胎儿血红蛋白检测值为0.7,建议及时与产检医生沟通,提供详细的孕周信息以及自身的健康状况。如果是在孕中期,胎儿血红蛋白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若此时检测值为0.7且在该孕周所对应的正常参考区间之内,说明胎儿血红蛋白的发育符合其在该阶段的生长规律。这意味着胎儿在这一时期的造血功能以及血红蛋白的合成代谢处于正常状态,能够为胎儿生长发育提供所需的氧气运输功能,保障胎儿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器官发育,没有出现因血红蛋白异常导致的缺氧等不良情况。如果是在孕早期,胎儿血红蛋白含量通常较低,之后会逐渐上升,如果在孕早期检测到该数值,高于同孕周正常范围,可能提示存在一些异常情况,如可能存在某些先天性血液疾病影响了血红蛋白的正常合成进程。相反,若在孕晚期,胎儿血红蛋白应随着向成人血红蛋白转换而逐渐下降,此时若检测值为0.7且高于该阶段正常范围,也可能暗示胎儿的血红蛋白转换过程受阻,这可能与胎儿的遗传因素、母体的健康状况等有关,这些情况都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孕妇在此期间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同时遵循医生建议,按时产检,密切关注胎儿发育情况,确保胎儿健康成长。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胎儿血红蛋白HbF0.2正常吗
在一般情况下,胎儿血红蛋白HbF的正常值通常是在1%-2%之间,以百分比形式表示,因此胎儿血红蛋白HbF为0.2通常是不正常的。然而,这一范围并非绝对固定,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孕周、胎儿的个体差异以及检测方法等。胎儿血红蛋白HbF,即胎儿型血红蛋白,其正常值范围因胎儿的发育阶段和检测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针对胎儿血红蛋白HbF为0.2的情况,从数值上看,这一数值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在医疗评估中,低于正常范围的胎儿血红蛋白HbF值可能提示胎儿存在某些异常情况,如贫血、胎儿溶血、胎儿染色体异常等,特别是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遗传性疾病相关。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由于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体内胎儿型血红蛋白HbF的含量通常会异常增高。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仅凭单一的胎儿血红蛋白HbF数值并不能直接确诊疾病,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指标和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检测到胎儿血红蛋白HbF值偏低或偏高,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羊水穿刺、基因检测等,以明确胎儿的健康状况和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对于孕妇而言,及时关注孕期检查的结果,特别是与胎儿健康密切相关的指标,是保障母婴安全的重要措施。建议尽快咨询专业的妇产科医生或遗传咨询专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为胎儿的健康发育提供有利的条件。在孕期,孕妇应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胎儿健康的因素。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