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表面抗体 抵挡病毒的“爱国者”

  “飞毛腿”与“爱国者”导弹

  每当海湾局势一紧张,人们就会联想到两种导弹:“飞毛腿”与“爱国者”。“爱国者”导弹是为了拦截“飞毛腿”导弹而设计的,是“飞毛腿”导弹的克星。在生活中,人类的机体时常可能遭遇病毒、细菌、寄生虫等“飞毛腿”的攻击,机体会通过产生保护性抗体来抵御这些致病因子的攻击,这些保护性抗体就是机体内的“爱国者”导弹。在预防乙型肝炎时,关键是机体内有无“拦截”乙型肝炎病毒的保护性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简称乙肝表面抗体,抗-HBs)。

  乙肝表面抗体是如何产生的

  如果人体内有乙肝表面抗体,说明他对乙型肝炎已经有了抵抗力。人体要得到乙肝表面抗体,可以通过两个途径:①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 后,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人体可以将乙型肝炎病毒从体内清除,同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得到乙肝表面抗体。通过这个途径得到的乙肝表面抗体,在人体内存在的时间长,可保护人体免受乙型肝炎病毒再次感染。但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有缺陷或其他原因,就可能无法清除乙型肝炎病毒而患上慢性乙型肝炎或成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②另一途径是注射乙肝疫苗使人体获得乙肝表面抗体,从而获得对乙型肝炎的免疫力。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乙肝疫苗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非常安全而且价格便宜。

  为了更好地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的目的,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纳入新生儿计划免疫接种的范畴,也就是要求所有的新生儿都要接种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后越早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预防的效果则越好。随着我国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全面实施以及卫生医疗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病魔——乙型肝炎将完全有可能被控制或消灭。

  抗-HBs会保护一辈子吗

  人体的抵抗力是否足以对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入侵,需要乙肝表面抗体在血中保持一定的水平。如果乙肝表面抗体的水平过低,就有可能失去保护作用。由于接种乙肝疫苗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所以,为使人体重新获得足够的表面抗体,有时需要加强接种乙肝疫苗。人们可以通过抽血检查血中表面抗体的水平来决定是否需要加强接种,这种定期检查表面抗体水平的做法,对了解是否需要进行乙肝疫苗的加强接种非常重要。接种3次疫苗后,经检验已产生乙肝表面抗体的成人和儿童,一般5~7年内不需要加强接种;但对于与乙肝感染者有密切接触机会的儿童(如家中有乙型肝炎患者),建议每隔5年左右加强接种一次。当免疫力维持到成年时,一般就不必再加强接种了。

  多种抗体同时阳性意味着什么

  在乙肝检查的化验单中,除抗-HBs外,还有另外两种抗体:e抗体(抗-HBe)及核心抗体(抗-HBc)。这两种抗体与抗-HBs不同,它们不是保护性抗体,它们的存在,常提示被检查者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如果抗-HBs与抗-HBc同时阳性,甚至3种抗体(抗-HBs、抗-HBe、抗-HBc)均为阳性,而肝功能正常,说明被检查者虽然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但由于身体的免疫功能正常,已将乙肝病毒从体内清除了。

  有了抗体,肝怎么仍然不好

  当抗-HBs阳性而肝功能(如转氨酶)长期反复异常,应考虑其他病因造成的肝功能异常,常见的原因有:丙型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损害、药物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炎、肝吸虫感染、肝豆状核变性(一种由于铜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甚至某些肿瘤。由于这些疾病的诊断需要通过相关的检查才能明确,所以应到有一定条件的正规医院诊治。此外,极少数抗-HBs阳性伴肝功能异常者,可能存在乙肝病毒变异现象,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查血中乙肝病毒DNA(HBV DNA)及肝组织中乙肝病毒标记物来排除。

  注射乙肝疫苗后为何无抗体

  即使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按照标准程序和剂量接种乙肝疫苗,仍约有5%~10%的接种对象不产生或仅产生低水平的表面抗体,医学上称之为无应答或弱应答现象。人们接种3次乙肝疫苗后的3~6个月,应抽血检查血中表面抗体是否达到有效的保护水平。如果表面抗体的水平不够甚至未产生表面抗体,说明注射乙肝疫苗后存在无应答或弱应答现象。无应答或弱应答现象也并非绝对,在重新进行一轮乙肝疫苗接种后,约有半数接种者可以产生有保护水平的表面抗体。新一轮接种乙肝疫苗仍然需要先后接种3次,如果多次接种仍无抗-HBs产生,需考虑更换不同厂家生产的乙肝疫苗或找专科医生检查,寻找原因。

(实习编缉:李杏)

2008-04-29 08:55:00浏览3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