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治乙肝 预防胜于补救!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感染乙肝的人数为20亿,我国约6亿-8亿,发病人数为3.5亿,我国1.2亿,死亡人数100万,我国为28万。据我国各地疫情报告,全国乙肝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法定传染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感染性腹泻流行性感冒而居第三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肝炎流行的划分标准(发病率达8/10万以上的国家和地区为高发区),我国现已列入肝炎高发区国家。全民学习乙肝知识有效预防、控制肝炎的传播已经刻不容缓。

  通常肝炎可分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戍型肝炎五大类。我们常说的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那么为什么乙型肝炎给我们带来的恐惧远远超过其它类型的肝炎呢?原因是:一、乙肝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感染;二、无明显的男女性别差异,但往往与家庭聚集性有关;三、各年龄的差异不明显,但以中青年感染率和发病率较高,占70%以上;四、感染者往往没有明显的时间记载,难以确定被感染的时间和来源;五、感染后,大部分人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病毒携带者,一旦抵抗力下降,可引起急性发作,造成肝功能的严重损害。另外,乙肝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1993-2003年的相关资料分析,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特别是20-40岁年龄组发病率占70%左右 ,少数患者已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所以,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如何预防乙肝已经成为全世界的一个课题。目前对于乙肝的预防有两种比较可行的方法。

  第一: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由高纯度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即乙肝病毒的外壳糖蛋白,经化学或加热灭活制成的。自1981年问世以来,已接种数亿人口,临床证明是安全有效的。乙肝疫苗注射到人体内后不能在体内增殖,所以要注射三次(分别是:首次、一个月、六个月),多次的接种,可使人体内产生表面抗体而预防乙肝,人体感染了乙肝病毒,大部分人可自愈。但是注射乙肝疫苗绝对不是一劳永逸的方法,有的人认为:注射了乙肝疫苗就终生不会感染乙肝病毒。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一般来说,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通过主动免疫方式产生抗体,使人获得对乙肝的免疫力。统计资料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转阳率在95%以上,一般保护期在5年以上,抗体滴度越高,免疫力越强,免疫保护持续时间也越长。但也有极少数人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HBs滴度很低,达不到保护阈值,这样就不能有效地阻止乙肝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另外,乙肝疫苗接种后,当抗—HBs滴度降至保护阈值以下时,也就不再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了,为保证预防效果,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抽血化验,查二对半,若抗—HBs呈阳性,说明接种成功,同时还应查抗—HBs滴度,并根据抗—HBs滴度情况适时复测。当滴度小于保护阈值(抗—HBs滴度在10国际单位/升以下)时,要及时补种乙肝疫苗,使体内经常保持有效的抗—HBs滴度,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真正达到预防乙肝的目的。

  第二:经常与乙肝病人接触者除了要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 1. 把病人使用的餐具、茶杯等放入2%的碳酸氢钠或0.5%肥皂水中煮沸20分钟,或将其放入3%漂白粉或0.5%过氧乙酸溶液中浸泡1小时进行消毒。

  ◇ 2. 对病人住过的房间消毒,可以把过氧乙酸(1立方米1克)置于电炉上加热,使熏出的气体扩散到整个房间,熏毕后再密闭房间1小时。

  ◇ 3. 对病人的所触之处最简单的消毒就是用0.2%~0.4%的过氧乙酸溶液擦拭,再密闭房间1小时。

  ◇ 4. 病人用过的卫生用具,可在3%漂白粉液中浸泡,2小时便可将肝炎病毒杀死。

  ◇ 5. 健康人的手不慎接触了肝炎病人的血液或粪便,应立即在10%次氯酸钠溶液中搓洗,然后再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干净。

  当然注意饮食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生活习惯也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感染乙肝的人群以青少年为主,这一人群大都陆续步入了婚孕期,所以乙肝在这类人群的成长、发育期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困扰着乙肝患者的生活。在我国的婚姻法中没有规定禁止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结婚。并且只要做好预防措施,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婚后是可以过正常性生活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尿液、粪便等,都含有大量乙肝病毒,生活密切接触,特别是性交,是乙肝传播的三大途径之一,故国外把乙型肝炎列为性传播疾病。若夫妻一方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一般情况良好,肝功能正常者,可以过正常性生活,但要注意性生活卫生,防止将乙肝病毒传染给配偶。若配偶有自身保护能力(即抗-HBs阳性),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过性生活;若配偶HBsAg及抗-HBs均为阴性,应尽早注射乙肝疫苗以产生抗体;配偶未注射乙肝疫苗之前,夫妻在过性生活时最好用避孕套。

  那么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能怀孕吗?采取什么措施才能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呢?

  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发达国家就已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使人群中乙肝病毒携带者大为减少。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临床上也已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为乙肝母亲生育解决了后顾之忧。据临床研究,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从怀孕20周起多次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出生时乙肝表面抗原均未检出阳性,其机理是怀孕20周起胎盘有主动从母体转输IgG抗体给胎儿的功能。所以,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如怀孕,可从怀孕三个月起,每月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使胎儿受到有效保护。对于已经怀孕接近临产的妇女,如果发现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则新生儿应在诞生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剂量加倍,再于一个月后和六个月后作加强注射,对新生儿的保护率可达86.65%。如果在出生后立即及生后一个月在注射乙肝疫苗的同时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则保护率可高达97.13%。再加上母亲又从怀孕三个月起,每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则对子女的保护效果更好。乙肝妇女一旦已生育则不宜用母乳喂养,以免乙肝病毒通过乳汁传播给婴儿。

  除此之外,乙肝病毒也可父婴传播。研究发现,患有乙肝的男性,其精子中可检出乙肝病毒DNA,该病毒存于精子头部细胞浆中,精子进入卵细胞,尽管其母亲无肝炎,但这种受精卵在形成胚胎过程中,乙肝病毒也在不断增殖,使这种子代成为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这种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称为父婴传播。

  预防父婴传播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要求新婚夫妇在婚前要进行乙肝检查,无论男女任何一方患有乙肝,都应进行积极治疗,待病情治愈无传染或病情稳定后方可结婚育子。如果病情稳定需要结婚时,可先用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注射和待到机体出现抗-HBs阳性时,才能结婚育子,但其所生新生儿除按规定注射乙肝疫苗外,还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及1个月分别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以期保护新生儿。

  总体来说,乙型肝炎是一种可防可治的传染性疾病,只要按照以上的方法乙肝是可以有效预防的。已经被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应该到肝病专科医院或市县级以上医院及时就诊。切不可盲目求医、轻信小广告和民间偏方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最后应该说明的是,对乙肝抗原阳性者不能抱歧视态度,只要没有自觉症状,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就应该和普通人一样,平等享受快乐幸福的生活。乙肝抗原阳性者也不要背上思想包袱,只要定期到医院检查,观察病情变化,平时不要太劳累,注意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就可以照样夫妻恩爱,生儿育女,过快乐的家庭生活。

(实习编辑:李杏)

2008-04-11 08:44:00浏览9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