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定义

  本栏目撰稿人魏今波大夫是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感染病科主任,全国抗非典优秀共产党员,有几十年临床经验。

  魏大夫:

  我自幼感染乙肝病毒,可能是母婴垂直感染的,因母亲患乙肝。今年我36岁了,一直被诊断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没有治疗过。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一直不需要治疗吗?

  内蒙古李章辉

  李章辉:

  你好。你的问题带有普遍性,以前我们在此栏目中也谈到过这个问题,这次再专门仔细谈谈。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定义

  我国相当一部分乙肝病毒感染者表现为慢性乙肝病毒(HBV)携带的状态,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而且没有肝炎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及超声波等理化检查也正常。

  关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诊断标准,在2006年我国公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有明确的说明,慢性携带者分两种情况:

  1.慢性HBV携带者

  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HBeAg或抗-HBe阳性、但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

  对血清HBV DNA阳性者,应动员其作肝穿刺检查,以便进一步确诊和进行相应治疗。

  2.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 DNA检测不到(PCR法)或低于最低检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正常范围。

  肝组织学检查显示:knodll肝炎活动指数(HAI)<4或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病变轻微。

  这两种病毒携带者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前者DNA为阳性,后者DNA为阴性。

  第一种HBV携带者是免疫清除期之前的病毒携带。此时人的机体虽然感染了病毒,但是由于免疫系统不成熟或不识别病毒,而对乙肝病毒没有免疫排斥的清除活动,即处于免疫耐受期,因此也没有肝细胞的损伤和修复,所以肝功能正常,肝脏穿刺作组织学检查也没有明显的改变。但是此时病毒处于高度复制阶段,HBV DNA的水平可以很高,也就是传染性强。

  第二种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是在免疫清除期之后的病毒携带,此时机体已经通过自身的免疫清除作用(包括药物的治疗作用),清除掉了血液中的病毒,肝脏的炎症病变已恢复,肝功能正常,而且没有明显的肝脏纤维化改变。此时HBeAg阴转或抗-HBe转为阳性,HBV DNA为阴性,患者无传染性。但是患者肝细胞核中仍有乙肝病毒存在,只是停止复制,不再向血液中释放病毒,也就是病毒和病变都不活动而已。

  肝脏穿刺检查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根据你介绍的情况分析,我考虑你属于第一种情况,也就是DNA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由于肝功能一直正常,因此一直没有治疗。但是你可能已经携带病毒36年了,这么长的时间是否肝脏真的没有损伤呢?你有必要作肝穿检查明确诊断。如果肝脏的炎症或纤维化病变都比较明显,就应该进行积极的治疗。相反,如果肝穿结果很好,还可以观察等待一段时间,因为在免疫耐受期没有很好的方法来清除病毒,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均适合在免疫清除期,也就是肝炎活动期应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从《指南》的诊断标准可以看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诊断是有严格标准的,并不仅限于肝功能正常,还要求肝穿的组织学检查改变不明显,如果一般检查不能准确判断时,就应进行肝穿检查,尤其对乙肝病毒感染时间较长的人。

  一般来说,乙肝病毒最初感染的年龄越小,越容易造成慢性携带状态。由于婴幼儿时期机体的免疫功能不健全,没有免疫清除活动,肝脏没有损伤。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时间的推移,机体可以对病毒有部分免疫清除,也可称为不完全的免疫耐受。在部分病毒被清除的同时,也有部分肝细胞的炎症损伤和修复,这些“活动”可以是很隐匿的,病人完全没有感觉,肝功能也可以一直正常,但是日积月累,肝脏的组织结构损伤在显微镜下观察就可以有很明显的改变。如果肝脏组织学改变超过了“携带者”的诊断标准的要求,我们就不能诊断其为“慢性HBV携带”了,而可能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甚至肝硬化了。所以说肝穿检查是很重要的。

  慢性病毒携带不容忽视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与慢性肝炎的区别,主要是前者病情发展极为缓慢,病变活动极度微弱,在携带早期可以完全没有病变。因此携带者没有症状和体征,也没有理化检查的改变。而慢性肝炎则有反复的肝功能改变,患者有乏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超声波检查肝脏可有明显的改变。当然也有部分慢性肝炎病人没有明显症状,没有体征及理化检查改变,而肝穿检查符合慢性肝炎的诊断。

  慢性病毒携带可以自发转变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而慢性肝炎也可以通过免疫清除使病毒和病变静止而变为慢性非活动性HBsAg携带。当然也可能向另一个方向发展,病情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则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因此慢性HBV携带者不能因为自我感觉良好就疏于检查,“携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表面平静也不一定真的平静,一定要定期复查,抓住治疗时机,及时积极地治疗,阻止病情进展。

  19世纪末,美国一所大学曾进行过一次着名的“青蛙试验”,把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扔进煮沸的油锅中,青蛙受到致命的刺激,反应敏捷,用尽全身气力双腿一蹬,一跃而起,跳出油锅,竟然从滚油中逃生了。第二次把青蛙放进一锅清水中,青蛙轻松自在地游着,这时锅底却在不断加热,水温逐渐上升。开始青蛙并不在意,等到它感到难以忍受时,已经早已没有了一跃而起的力量,只能被活活煮死。

  我们可以把急性肝炎比作“油锅”,它来势凶猛,症状明显。而慢性病毒携带和慢性肝炎就像一锅不断加热的“清水”,人们对“油锅”会百倍警惕,奋勇抗争,而对逐渐升温的“清水”却不在意,于不知不觉中危害机体。

  我国绝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是由慢性病毒携带者演变而来的,因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以指导治疗。

(责任编辑:王海娥)

2008-03-26 10:11:00浏览3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为什么心情难过会起鸡皮疙瘩
心情难过会起鸡皮疙瘩,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是夜间受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精神分裂症等原因引起的。1、正常的生理现象在情绪难过时,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出现起鸡皮疙瘩的情况。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在情绪平复后,症状可逐渐缓解。2、夜间受凉若是夜间睡觉时不注意保暖,导致受凉,也可能导致上述现象的发生。在睡觉时应注意保持身体的温暖,可以选择较厚的被子及睡衣来避免受凉。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因为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等原因引起的。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健忘、记忆力减退、浑身乏力、起鸡皮疙瘩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维生素B1片、谷维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慌、手抖、烦躁、易怒、起鸡皮疙瘩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5、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感知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情难过时起鸡皮疙瘩的情况。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氯丙嗪片、氟哌啶醇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高血压的人抽筋是不是中风的前兆
抽筋一般指肌肉痉挛。高血压的人肌肉痉挛可能是中风的前兆,也可能是由于缺钙、肌肉痉挛、周围神经病变、骨质疏松等原因引起的。1、中风高血压是导致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脑血管的内皮细胞受损,引起脑血管硬化,从而导致脑血管的狭窄。如果血管硬化的程度比较严重,当血压升高时,血管壁的压力会增加,导致脑血管破裂,可能引起脑出血,进而导致中风。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进行手术治疗。2、缺钙缺钙是指体内钙缺乏的状态,可能与钙摄入不足、钙吸收不良、钙消耗过多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痉挛、手足抽搐、骨质疏松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药物进行治疗。3、肌肉痉挛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肌肉痉挛,主要是由于血压升高导致肌肉的灌注量不足,引起肌肉痉挛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控制血压,如硝苯地平、螺内酯等。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热敷、按摩等方式缓解肌肉痉挛的情况。4、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由于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引起周围神经的病变,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肌肉痉挛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维生素B1、甲钴胺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5、骨质疏松高血压会导致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高血压会导致骨质流失,引起骨质密度下降,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碳酸钙、乳酸钙等药物进行治疗。患者平时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能够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缓解肌肉痉挛的情况。但患者需要注意锻炼的强度,避免过度运动,以免引起不适症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身体的保暖工作,避免身体受凉,以免引起肌肉痉挛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增添衣物,以免因受凉引起不适症状。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