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如何保护好我们的肝功?

  所有的肝病患者都希望能尽早摆脱肝病的折磨,有的甚至不惜花高额的费用来进行治疗。然而,对于肝病患者来说,要想尽快摆脱肝病的纠缠不仅需要积极地用药治疗,还需要在用药治疗的同时注重保护肝脏,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那么,肝病患者怎样避免导致肝损害呢?

  禁绝喝酒 “酒伤肝”这一观点目前已被医学界所公认。不过仍有一些人认为只有喝了白酒或喝得酩酊大醉时才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这种观点是不对的。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进入人体后会代谢成乙醛,乙醛能直接损害肝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尤其是对糖、脂肪和蛋白质在肝脏中的代谢影响较大。乙醇还能增加对肝脏有毒害作用的氧自由基的合成,使肝纤维化的进程加快。研究证实,在所有导致脂肪肝的病因中,喝酒位居首位。因此,人只要是喝了酒(无论喝的是什么酒,也无论喝多少),都会对其肝脏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酒喝得越多或酒龄越长,对其肝脏损害的程度就越重。当然喝酒对肝脏造成的损害还与所喝酒的浓度、喝酒时佐餐食物的多少和种类及所患肝病的轻重等因素有关。

  小心用药 治病用药是理所应当的。但药物对于用药者来说就如同一把双刃剑,既能使人去病也可使人得病。在药物对人体的伤害中,肝脏受到的伤害最大。这是因为,大多数药物进入人体后都要在肝脏中进行代谢,这不仅加重了肝脏的负担,有的还会直接毒害肝脏。近年来,临床上因用药不当而导致肝损害的病例逐渐增多,因药源性肝病而住院的人数约占肝病住院患者的2%~5%,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这的确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

  也许有人认为,保肝药总不会伤肝吧,其实不然。保肝药若使用不当也会伤及肝脏。即使是中药若使用不当也会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例如,中药中的川楝子、蜈蚣、桑寄生、雄黄等都可引起肝损害。较轻的药源性肝病患者可出现疲乏无力、转氨酶升高等病症;较重的该病患者可有食欲差、厌油、腹胀、黄疸、肝大,甚至有昏睡、神志恍惚、躁动不安等病症。一般来说,药源性肝病患者若立即停用可导致肝损害的药物,其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若再使用该类药物,则可旧病复发。

  注意感染 人体某处发生感染时,往往会使体温升高,这容易导致肝脏缺氧。而导致感染的细菌或病毒会在人体内释放出多种毒素,这些毒素可以直接伤害肝脏。临床证实,在导致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出血的诱因中,上呼吸道感染竟占首位。这说明重症肝炎患者由于抗病能力的下降,常常会比正常人更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不可过于劳累 这里所说的劳累包括精神和体力两个方面的劳累,如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极度兴奋或悲哀以及长途旅行、劳动量和运动量过大等。临床证实,精神或体力上的过度劳累均可降低人体的抵抗力,从而使人更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此外,人在过度劳累时必然会消耗身体的大量能量,这对已出现能量供应障碍的肝病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避免肥胖 肝病患者通过加强营养来修复肝损害是完全正确的,但如果摄入的营养过多或对摄入的食物种类缺乏控制则不利于身体的康复。这是因为,摄入的脂肪过多不仅容易导致高脂血症、动脉硬化,也可导致脂肪肝;人体内的糖主要来自于各种主食,适量地摄入含糖食物可以起到保护肝脏和供应能量的作用,但如果摄入的糖过量则容易使糖转变为中性脂肪,这也是导致脂肪肝的常见原因;蛋白质的代谢几乎都是在肝脏中进行的,摄入过多的蛋白质类食物必然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对于严重的肝病患者来说,有时摄入半斤牛奶或一杯豆浆或一条鱼都可能诱发肝性脑病(肝昏迷)。

  总而言之,“不喝酒,少用药,免感染,勿过劳,莫太肥”,应该成为每一位肝病患者必须遵循的护肝守则。

(责任编辑:王海娥)

2008-03-03 16:52:00浏览9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葛睿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能和荨麻疹的人睡一起吗
正常人能和患荨麻疹的人睡在一起。荨麻疹并非传染性疾病,不会通过接触、空气等途径传播给他人,所以与患者同睡不存在疾病传染风险。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由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导致的局限性水肿反应。其发病原因多样,包括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感染、物理因素(如冷热刺激、日光照射)、自身免疫问题等。但无论何种原因引发,荨麻疹的致病因素都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与患者同睡,不会因为接触到患者的皮肤、呼吸其呼出的空气等而感染荨麻疹。虽然与荨麻疹患者同睡不会被传染疾病,但为了患者的舒适和病情恢复,仍有一些方面需要注意。首先,要保持睡眠环境的清洁和舒适。避免床上有过多的灰尘、毛发等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定期更换床单被罩,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因为部分荨麻疹患者可能对环境中的某些物质过敏,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减少症状发作。其次,注意不要在睡眠中挤压或摩擦患者的皮肤。荨麻疹发作时,皮肤会出现瘙痒症状,若在睡眠中无意碰到患者瘙痒部位,可能会导致患者不自觉搔抓,加重皮肤损伤,增加感染风险。对于荨麻疹患者,应积极寻找并避免接触过敏原。在病情发作期间,尽量穿宽松、棉质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瘙痒时,不要用力搔抓,可使用冷敷的方法缓解症状。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进行治疗,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宝宝荨麻疹发烧是怎么回事
发烧一般指发热,通常情况下,宝宝荨麻疹发热可能是接触过敏原、用药不当、病情加重、免疫力低下、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导致的,需要及时就医诊治。1、接触过敏原荨麻疹是一种局限于皮肤、黏膜表面的水肿性斑块,通常是由于过敏原刺激导致的,比如动物皮毛、植物、食物、药物等。如果宝宝接触到过敏原,可能会引起皮肤出现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发热。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进行检查,明确过敏原,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过敏原。2、用药不当如果宝宝在患荨麻疹期间,没有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药物成分过多,从而使宝宝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进行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3、病情加重如果宝宝在患病期间没有及时治疗,导致病情持续加重,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去正规的医院就医,并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4、免疫力低下如果宝宝本身免疫力比较低下,身体的抗病能力也比较差,在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后,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从而引起发热的症状。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口服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家长也可以遵医嘱给宝宝口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布洛芬混悬液等药物进行治疗。5、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可能是由于受凉、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原因导致,由于宝宝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较低,炎症可能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引起发热的症状。家长可以遵医嘱给宝宝口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阿莫西林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宝宝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要注意避免让宝宝接触过敏原,适当给宝宝添加辅食,使宝宝增强抵抗力。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