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乙肝治疗切忌盲目转阴

  我国普通人群中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率比较高,在血液中检测出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体(anti-HBc)同时阳性时,俗称“大三阳”,在血液中检测出表面抗原、e抗体(anti-HBe)、核心抗体同时阳性时,称“小三阳”。其实,“大三阳、小三阳”的叫法是非专业的名词,现在这一概念已被逐渐淡化。但是由于这种叫法在老百姓中广泛存在,所以专业医师还不得不用于对患者病情的解释中。许多患者认为“大三阳重,小三阳轻”,只有将“大三阳转化为小三阳,甚至大、小三阳全部转阴”才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治疗的最终目标。

  为什么人们会产生彻底转阴这种强烈的愿望呢?首先,因为乙肝患者面临的不仅是机体的病痛,而且面临着沉重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如果乙肝标志物阳性,升学、就业、结婚都会受到歧视,这就是大众盲目追求乙肝治疗转阴的根源所在。其次,铺天盖地的乙肝治疗广告正是抓住了乙肝患者急于转阴的心理预期,一方面夸大乙肝的危害,一方面虚夸其治疗转阴的功效,对盲目追求“转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压力越大,彻底转阴的愿望就越大。但事实上,这种观点是非常不正确的,也不符合目前乙肝治疗的实际情况。不当的治疗不仅劳民伤财,对疾病无治疗作用,而且耽误了患者正确治疗的时机,有时甚至反而会造成肝脏损伤。

  为什么有的患者使用了某些中药验方后可出现部分病毒指标转阴呢?这是因为,成人急性乙肝患者90%可以自愈,也就是说这类患者即使不治疗也会出现自然转阴;而慢性乙肝患者在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中本身既包括有1.2%的自愈率,即表面抗原转阴的存在,也包括缓解与恶化交替。有些不法之徒利用化验单和中草药大做文章,出具假报告单,在中药中加入转阴效果较好的西药,而忽视了药物的副作用及正规疗程,患者出现了一定疗效就盲目停药,病情出现反跳,不但经济受损失;而且心理压力更大。还有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虽然乙肝病毒指标“转阴”(这些转阴可能是病毒变异造成的),但出现了疲乏劳累、腹胀纳差、面色萎黄、肝功能损害加剧、凝血机制恶化等情况,此时再到专科医院就诊,由于用药情况不清楚,会导致医生对病情判断失误,延误诊治。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与否以及治疗的目标,无论对医生还是病人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有相当一部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平常身体没有明显不适,偶然抽血化验发现体内有乙肝病毒存在,肝功能完全正常,乙肝病毒主要复制指标e抗原和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为阴性,肝组织病理检查往往提示没有炎症活动或仅有轻微炎症存在。这些人群可视为正常人,不必用药。如果一味要求“转阴”,到最后非但不能转阴,反而会招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如药物性肝炎等。

  对于肝功能异常,乙肝复制指标阳性,有临床症状的乙肝患者要有明确的合理的治疗目标,比较客观科学的疗效判定标准。可分为以下2种:①理想目标:病毒清除。表现为血清中表面抗原转阴,血中及肝脏组织的脱氧核糖核酸检查均为阴性,肝功能正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且追踪观察1年以上无复发。这是最理想的治疗目标,但由于没有特别有效的彻底清除乙肝病毒的药物,所以目前比较难以达到,国际上不以此作为乙肝治愈的标准。②现实目标:临床治愈。血清生化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血清中脱氧核糖核酸转阴,e抗原消失,e抗体出现,且追踪观察1年以上无复发,即视为临床治愈。此类患者血液中无完整的病毒颗粒,故传染性极低。肝脏损伤相对较轻,对于招工、升学及妊娠无明显影响,可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但仍应坚持复查,观察病情变化。

  对于不同病情的慢性乙肝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十分重要。所以,必须选择正规医院的肝炎专科或正规的肝病医院,进行反复化验、动态观察,作出科学的判断,才能为患者制定或调整治疗方案。慢性乙肝病变发展、发生的原因是乙肝病毒的持续存在与繁殖,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之本,是公认的治疗原则。

(责任编辑:王海娥)

2008-03-03 11:37:00浏览63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中医治疗和护理疾病的原则是什么
中医治疗和护理疾病的原则是辨证施治、整体观和遵循急救护理。 1、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是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疾病的症状、病因病机、体质等情况,明确治疗疾病的方法。中医认为阴阳处于平衡状态人体才会健康,所以人的任何疾病和病理改变都应从阴阳方面积极治疗,使机体阴阳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来治疗疾病。在疾病治疗中,应遵循阴阳五行、五行属性。疾病在表里,阴阳是紧密联系的,人的阳气过盛或者过弱都会导致疾病。根据阴阳属性,结合脏腑、经络、形体等情况,把疾病分成表里关系、寒热虚实。其中,表证、寒证、实证在表里,所以治疗上必须遵循阴阳五行、五行属性,针对疾病的不同,分别采用祛邪扶正、温补阳气、清热泻火等手段进行治疗。 2、整体观 护理疾病的过程,一般是从整体出发,注意疾病的体质和证型,在疾病治疗中,通常采用阴阳五行、五行属性。如阴偏盛,则阳偏盛;如阳偏衰,则阴偏盛。所以护理疾病的整体观,应遵循阴阳五行、五行属性。如发热护理,应注意发热的程度;血瘀护理,应注意血瘀的部位、程度及范围;若痰湿护理,应注意湿痰的部位、程度及性质等。 3、遵循急救护理 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比如疾病的性质是暴烈的,有渐进的过程,在疾病发生的时候,护理的目的就是要使病人尽量安静,尽量减少刺激,让病人少受痛苦,让病人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这就是中医的急救护理。 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中医治疗或护理疾病的原则是辨证施治、整体观和遵循急救护理。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糖尿病中医治疗
糖尿病中医治疗可采用推拿按摩、耳穴压豆、中药足浴、中医食疗、中药调理等方法。 1.推拿按摩 通过特定穴位的刺激,如太溪穴、三阴交穴等,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力度以患者感到酸胀为宜,每个穴位按摩 3 - 5 分钟。可以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2.耳穴压豆 选取耳部特定穴位,如胰胆、内分泌、神门、肾等,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等物质贴敷在穴位上,然后用手指轻轻按压。建议每天自行按压耳穴 3 - 5 次,每次每个穴位按压 1 - 2 分钟。此方法可辅助调节内分泌系统功能,缓解糖尿病症状。 3.中药足浴 使用艾叶、红花、鸡血藤、桑枝等中药煎汤后泡脚,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下肢麻木等症状。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 20 - 30 分钟为宜,调节水温至 40 - 45℃,以免引起皮肤过敏。 4.中医食疗 通过合理搭配饮食,辅助治疗糖尿病。如每天吃一小碗山药粥、枸杞炖鸡等,既满足营养需求又有利于控制血糖。但应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如糖果、炸鸡等。 5.中药调理 糖尿病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参苓白术散、逍遥丸等具有中成药进行调理,这些药物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其中逍遥丸建议饭前用温水送服,具体剂量需要遵医嘱。 糖尿病患者在中医治疗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同时,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确保安全有效。
王凤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甲
中医治疗性疾病方法
中医治疗性疾病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疾病而定。常见性疾病有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 1、淋病 若生殖器部位不小心受到淋病奈瑟菌等微生物感染,造成生殖器官损伤,诱发淋病,导致尿急、排尿疼痛等症状。患有上述病情后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通过针灸等方法对膀胱俞、太溪、阴陵泉等人体穴位进行针扎处理,辅助改善淋病造成的影响。病人也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使用连翘、蒲公英、丹参、赤芍等中药材治疗疾病。 2、尖锐湿疣 如果病人生殖器官不小心受到人乳头瘤病毒等微生物感染,造成生殖器官创伤,诱发尖锐湿疣,出现皮肤表面长有丘疹、皮肤发红等症状。病人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使用山豆根、木贼草等中药材通过熏洗的方法,缓解上述症状造成的影响。病人也可以使用土茯苓、板蓝根、苦参等中药材通过加水熬煮的方法治疗疾病。 3、生殖器疱疹 出现生殖器疱疹,可能是未做好生殖器部位清洁、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因素影响,造成生殖器官损伤,诱发生殖器疱疹,导致皮肤表面长有疙瘩、疼痛等症状。出现皮肤表面长有疙瘩后,病人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通过火针及时挑破发病位置长有疙瘩,辅助改善症状;也可以遵医嘱使用清热化毒丸、如意金黄散等药物治疗疾病,逐渐达到清除体内毒素的作用。
王凤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甲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治疗原则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治疗原则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论治,常用的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养心安神、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方法。病毒性心肌炎在中医上多见于心悸、胸痹等病症范畴。1、益气养阴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侵袭心肌,导致心肌细胞受损,引起心肌炎症性的病症。患者会表现出心慌、胸闷、气短乏力、头晕、心前区隐痛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遵医嘱选择益气养阴的中药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黄芪、西洋参、太子参等,可以起到益气养阴、提高心肌功能的作用。2、清热解毒如果患者出现了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遵医嘱选择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比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可以起到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3、养心安神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还会伴有失眠、多梦、头晕目眩等现象。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养心安神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安神温胆丸、枣仁安神胶囊等,可以缓解不适症状。4、活血化瘀如果患者出现心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头晕等症状,建议患者可遵医嘱选择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治疗,比如桃仁、红花、丹参、赤芍等,可以起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5、通络止痛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还可遵医嘱选择通络止痛的中药进行治疗,比如川芎、延胡索、郁金等,可以起到通络止痛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疾病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危害身体健康。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此外,建议患者还要注意保持营养的均衡,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如果患者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