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概述

  病毒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性炎症,称为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已证实能引进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有柯萨奇、埃可、脊髓灰质炎、流感、副流感、腮腺炎、麻疹风疹、皰疹病毒等。病理改变轻重不等,以间质炎症为主,呈局源或弥漫性分布。随着病情进展,炎症可消散或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疤痕。病毒除侵犯心肌外还可累及心内膜、传导系统及冠状动脉。 近年来发病逐渐增多,各年龄均发病,但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好发于夏秋季。多数病例在起病前1 ̄2周或同时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的前驱病史。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似“感冒”样表现,重者很快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临床表现

  1.发病前1 ̄3周或数天有上感、腹泻、呕吐、腹痛发热等前驱症状。 2.精神差、苍白、乏力、多汗、厌食、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疼痛。 3.症状严重时可有浮肿、气促、活动受限等心功能不全表现。 4.少数可突发心衰、水肿、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脑综合征。 5.心脏大小正常或增大,心音减弱,第一心音低钝,甚至胎心音或奔马律。 6.心率增快、减慢、频发早搏。 7.个别病例心前区可听到Ⅰ ̄Ⅲ级收缩期杂音,心包摩擦音或心包积液体征。 8.严重病例可有气促、紫绀、肺部湿罗音、肝肿大、浮肿等心衰体征和脉细微,血压下降、皮肤花纹、四肢厥冷等心源性休克表现

  诊断依据

  1.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或心脑综合征; 2.有奔马律或心包炎表现; 3.心脏扩大; 4.心电图显示明显心律失常,ST-T改变连续3天以上或运动试验阳性; 5.发病同时或1 ̄3周前有病毒感染史; 6.有心肌炎症状至少2项; 7.心尖区第一心音明显低钝或安静时心动过速; 8.心电图轻度异常; 9.病程早期血清梅活性增高,病程中抗心肌抗体增高。

  治疗原则

  1.卧床休息。 2.增强心肌营养。 3.抗心力衰竭治疗; 4.心源性休克治疗; 5.抗心律失常治疗。

  用药原则

  1.室性心动过速:首选利多卡因,每次每公斤1 ̄2mg,静注,有效后按每公斤2mg加葡萄糖100 ̄200ml稀释后滴注维持,根据心率高速滴速或浓度。 2.Ⅲ房室传导阻滞:首先异丙肾上腺素0.2mg+葡萄糖100ml滴注,使心率维持在60 ̄70次/分(高速速度或增加浓度)。

(实习编辑:吴伟棋)

2008-01-21 08:40:00浏览13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周齐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孕妇抽筋吃什么补钙好
孕妇抽筋补钙可通过食物和钙剂来进行补钙。孕妇抽筋是缺钙的表现,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补充钙,平时还应该注意多晒太阳,有利于促进钙的吸收。 1、食物 多吃一些富含钙物质的食物,如骨头汤、海带等。骨头汤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钙、磷、钾等矿物质以及磷酸钙、骨胶原、骨黏蛋白等营养物质。孕妇经常食用,能及时补充孕期所需的骨胶原等物质,增强骨髓造血,有助于胎儿骨骼的生长发育。海带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矿物质、维生素,海带里面的钙含量比较高,有助于胎儿的生长和发育,还可以促进胎儿骨骼的发育,缓解日常出现抽筋的症状,适量吃对孕妇和胎儿都是有好处。但海带不能一次性吃得太多,否则会导致消化不良出现胃部胀痛或者吐酸水。除此,虾皮、紫菜、麻酱、奶制品含钙也较丰富,多吃绿色的新鲜的蔬菜、水果,比如玉米、橙子、柚子,都含有非富的维生素,对孕妇的抽筋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钙剂 如果通过食品还不能满足身体所需,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钙产品。碳酸钙片,每片含碳酸钙0.5克,辅料为:白砂糖、桃胶、淀粉、硬脂酸镁,本品参与骨骼的形成与骨折后骨组织的再建以及肌肉收缩、神经传递、凝血机制并降低毛细血管的渗透性等,用于预防和治疗钙缺乏症,如骨质疏松、佝偻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绝经期妇女、老年人钙的补充。葡萄糖酸钙片,每片含葡萄糖酸钙0.5克,辅料为:滑石粉、硬脂酸镁、羧甲淀粉钠,用于预防和治疗钙缺乏症,可用于孕妇补充钙剂。在钙片中应适量添加维生素D,以增加钙吸收。但要注意服用钙片后不宜立即饮茶或用茶水服用。此外,孕妇补钙要适量,摄入钙过多会影响铁等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可致孕妇便秘和高钙血症,甚至导致结石。
武志娟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孕妇补血补钙怎么补
孕妇补血补钙可以通过日常调理、晒太阳、饮食调理、口服药物、静脉滴注药物等方式进行改善。 1、日常调理 孕妇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等,能够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同时也可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2、晒太阳 孕妇还可以通过晒太阳的方式补血补钙。孕妇在怀孕期间,可以多到户外晒太阳,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同时,孕妇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利于增强自身体质,也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3、饮食调理 孕妇在怀孕期间需要大量的营养成分维持自身和胎儿的营养需求,如果营养摄入不足,可能会导致孕妇出现贫血、缺钙等情况。此时可以通过饮食调理的方式进行改善,可以多吃含铁、含钙丰富的食物,比如猪肝、牛肉、鸡蛋、牛奶等。 4、口服药物 如果通过饮食调理并没有得到改善,孕妇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硫酸亚铁片、葡萄糖酸钙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补血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补充钙元素。 5、静脉滴注药物 如果孕妇出现了缺钙的情况,并且通过饮食调理没有得到改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静脉滴注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碳酸钙D3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钙元素,同时还可以改善孕妇缺钙的情况。 建议孕妇保持良好心态,养成良好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有助于胎儿发育。如果孕妇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郑帅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孕妇腿抽筋吃什么东西补钙最快
通常情况下,没有孕妇腿抽筋吃什么东西补钙最快的说法。孕妇可以适量食用富含钙元素的食物,比如牛奶、虾皮、豆制品等,也可以遵医嘱服用碳酸钙D3片、维D钙咀嚼片等药物。 1、牛奶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孕妇适量饮用可以为人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还可以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有利于身体健康。 2、虾皮 虾皮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孕妇适量食用可以为人体补充所需要的钙元素,还可以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 3、豆制品 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孕妇适量食用可以为人体补充所需要的钙元素,还可以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有利于缓解上述症状。 4、碳酸钙D3片 碳酸钙D3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维生素D3等,具有补钙的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钙缺乏症,如骨质疏松、手足抽搐症、骨发育不全等,孕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碳酸钙D3片进行补钙。 5、维D钙咀嚼片 维D钙咀嚼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维生素D3等,可以为人体补充所需要的钙元素,还可以促进骨骼的发育,孕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D钙咀嚼片进行补钙。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孕妇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等,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如果孕妇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孕妇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卢新兰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孕妇腹泻如何补钙
孕妇腹泻可以采取饮食补钙、晒太阳、低强度运动、分餐补钙、咨询医生选择合适钙剂等措施进行补钙。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饮食补钙 通过食物摄入钙质是较为安全和自然的方式。一些富含钙的食物在提供钙的同时,还能补充其他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孕妇身体的营养平衡。可以多吃乳制品如牛奶、酸奶等,每100毫升牛奶中大约含有100毫克钙;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也富含钙;还有一些绿叶蔬菜如小油菜、菠菜等,在烹饪时少加醋可以减少钙的流失。 2.晒太阳 晒太阳可以促使皮肤合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孕妇在腹泻期间身体可能相对虚弱,适当晒太阳既安全又有助于补钙。可以选择阳光较为柔和的时段,如上午9点-10点或下午4点-5点,在户外晒太阳20-30分钟左右。注意避免阳光直射眼睛,可以佩戴遮阳帽。 3.低强度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包括钙。对于孕妇来说,低强度运动较为安全,不会给身体带来过多负担。如散步,每天散步20-30分钟,速度适中,以不感到疲劳为宜;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孕妇瑜伽动作,有助于放松身心的同时促进钙的吸收。 4.分餐补钙 如果一次摄入过多的钙可能不容易被完全吸收,分餐补钙可以让身体在一天内持续吸收钙质,提高钙的利用率。比如将一杯牛奶分成几次饮用,或者将富含钙的食物分散在不同的餐食中。同时,避免与富含草酸、植酸等会影响钙吸收的食物同时食用。 5.咨询医生选择合适钙剂 如果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后仍不能满足钙的需求,医生可以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推荐合适的钙剂,如维磷葡钙片、维D2乳酸钙片、赖氨酸磷酸氢钙片等。维磷葡钙片,一次1-2片,一日3次,嚼碎后服用。维D2乳酸钙片,口服,一次1片,一日1次。赖氨酸磷酸氢钙片,口服,一次2-3片,一日3-4次,嚼碎后服用或含服。具体用法用量应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等因素,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此外,孕妇腹泻时应避免高脂肪、高纤维和可能引起胃部不适的食物,如肥肉、玉米等。同时,每天保持1500-2000毫升的水分摄入以避免脱水。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