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需要为玩饭的宝贝设限吗?

需要为玩饭的宝贝设限吗?

  面对这个玩饭的小家伙,我们需要给他设限吗?

  让宝贝抓饭吃的好处

  六七个月开始,宝贝就有了非常强烈的用手抓食物吸吮或者啃咬的需要,1岁左右的宝贝对饭桌上的多数食物都能应付自如,所以大多数宝贝到了1岁左右都喜欢用手抓东西吃。大多父母都认为宝贝这样的饮食习惯既不雅观也不卫生,于是总是试图去遏止他们。实际上,让宝贝用手抓饭吃有很多好处:

  1、为宝贝自己拿勺吃饭奠定基础

  用手抓饭吃对宝贝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是学习拿勺吃饭的一种前期准备。如果父母总是担心宝贝把手、衣服弄脏,或者弄得满桌子满地狼藉,剥夺他用手抓饭吃的权利,宝贝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他就更不敢拿勺子吃饭了。

  2、让吃饭变成一项令人愉快的游戏

  对于六七个月到1岁左右的宝贝来说,进食最关键的是给他一个愉快的心境,并让他通过进食熟悉并习惯各种食物。让他玩饭是带给他这种愉快心境非常好的方式和必然经历的一个环节。通过玩饭,宝贝获得了吃饭的兴趣,这是吸引他学习自己吃饭的重要过程。用手抓吃食物带来的愉悦感,也会使宝贝更喜欢学会自己动手进食,并增强进食的自信心,促进食欲,还可促进宝贝手指的灵活性,促进肌肉发育。待宝贝逐渐长大,手指肌肉发育到一定程度,可以很好地拿筷子、刀叉,就会不再用手抓饭吃了,所以没有必要担心宝贝会养用手抓饭吃的不文明习惯。

  3、玩饭可以增进宝贝的食欲

  有关研究认为,实际上并没有宝贝不喜欢吃的食物,只要他们对某种食物接触的次数足够频繁,熟悉了这种食物,并随之对这种食物产生好感,就能很轻松地接受这种食物。通过抓取食物,宝贝认识了各种食物,掌握了各种食物的形状、特性,对这些食物产生了兴趣,并随之产生一种亲近感。这有助于增进宝贝的食欲。

  4、让宝贝体验控制环境的快乐

  每个宝贝都不太一样,有的可能会比较喜欢父母喂食,但是更多的宝贝喜欢自己动手,而不喜欢被父母“控制”。如果父母满足他的这种愿望,他就会非常开心。让宝贝自己抓饭吃不仅可以带给他一个愉快的心境,让他体验到控制环境的快乐,还可以通过这种控制,让他对自己更加自信。

  应对宝贝玩饭的注意事项玩饭没有必要限制,但是,玩饭要保证安全,并且终究有一天要转化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因此,面对那个喜欢玩饭的小宝贝,父母需要注意:

  1、让宝贝的玩饭游戏安安全全

  ·一些可能给宝贝带来危险的食品,比如花生、腰果、蚕豆等容易卡在喉咙里,应放在离宝贝比较远的位置,防止他抓食。

  ·就餐时,宝贝的动作可能会比较好玩,常常会惹得一家人觉得十分好笑,这时候,千万不要跟宝贝逗笑,以免食物进入气管引起窒息。

  ·一些温度比较高的食物要放在离宝宝很远的位置,或者干脆等它不烫了再端上桌,或者给宝贝先盛点出来,不烫了再给宝贝吃,以免烫伤宝贝。

  ·给宝贝的块状食物不要太大,因为他可能会一下子全都塞进嘴里,不小心就会噎到。最好把食物切碎一些,每次只给他一块。

  ·太凉的食物最好别给宝贝吃,以免吃下去胃不舒服。一次可以只给宝贝一种菜,很多菜混在一起容易串味,会倒了宝贝胃口。

  ·给宝贝准备的食物要根据他的年龄进行调整,几个月的宝贝可以给面包干、馒头、米饭抓着吃,慢慢地可以发展到给水果、煮熟的蔬菜、豆腐、土豆等食品。

  2、让宝贝的玩饭游戏尽量比较整洁

  · 宝贝碗里、盘子里的饭菜不要过满,否则容易弄得到处都是。

  ·吃饭前可以在宝贝座位周围的地上铺好报纸,给宝贝戴上围嘴,或者干脆穿个大点的罩衣,防止里面的漂亮衣服弄得太脏。

  ·一旦宝贝对食物失去兴趣,火速清理“战场”,避免脏乱的情形进一步恶化。

  ·准备两块湿毛巾,及时擦干净宝贝弄脏的小手小脸。

  ·为宝贝提供那种不会弄脏小手指的食物,比如面包、米饭、水果丁、煮烂的蔬菜等,降低宝贝将衣物和餐桌弄得一团糟的几率。

  3、创造让宝贝文明就餐的条件

  ·给宝贝准备一个专门的小餐椅,小餐椅可以将宝贝约束在餐桌旁,防止他到处乱跑,也可以缩小宝贝玩饭的脏乱“战场”。这是养成宝贝良好进餐习惯的基础。

  ·1岁左右的宝贝可以给他准备一套婴幼儿餐桌、餐椅,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可在成人餐桌旁给宝贝一个固定的位置,摆放一个宝宝餐椅。椅子一定要稳当,上面可垫上软垫子,让宝宝坐得比较舒服,防止他因为不舒服而闹腾。

  ·2岁以上的宝贝,可在椅子上再加放一只小凳子,便于宝贝够得着桌上的饭菜。

  ·给宝贝购买的餐具要不怕摔、小巧、安全、方便使用,同时要色彩鲜艳、造型别致,最好有非常好的图案。这样的餐具可以带给宝贝好心情,并激发宝贝的食欲。

(责任编辑:杨淼)

2007-12-30 06:42:00浏览7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李怀宁
精选
李怀宁主任医师儿科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
去咨询
擅长小儿孤独症、语言发育迟缓、多动症、抽动症、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缺陷、儿童癫痫、脑瘫、感统发育、发育迟缓、自闭症、矮小症、性早熟、智力低下、遗尿症、增高、构音障碍、青少年焦虑抑郁、情感障碍、心理障碍疏导、学习困难、厌学等多项治疗,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学术论文, 在儿童行为发育、生长发育、心理发育综合评估及康复指导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于淑杰
精选
于淑杰主任医师儿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去咨询
擅长儿童抽动症、多动症、注意力缺陷、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自闭症、孤独症、智力迟缓、癫痫、脑瘫、遗尿症、性早熟、矮小增高、青少年焦虑抑郁、情感心理障碍、学习困难、厌学等多项治疗,尤其在儿童神经发育,生长发育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毛云英
精选
毛云英主任医师小儿内科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去咨询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语言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迟缓、学习困难、矮小症、遗尿症、性早熟等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生长发育疾病;小儿心脏、肾脏及结缔组织病等免疫性疾病;小儿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幼年类风湿病、川崎病、肾病综合征、心肌炎等疾病。
查看更多儿科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孔朝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癫痫发作的时候应该做点什么缓解症状
当有人癫痫发作时,周围的人若懂得如何提供帮助,结果会大不一样。以下是4个应对癫痫发作的常见要点,供大家参考。一、扶好病人以免撞到异物癫痫发作会暂时影响患者的肌肉控制、动作、言语、视觉和意识。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全身会剧烈抖动,持续数秒到数分钟,还可能失去意识。此时,患者很容易撞到周围物体而受伤。如果看到有人癫痫发作,要尽快扶住他们,防止跌倒。记得先移开患者身边的异物,比如家具,再帮助患者侧躺于地面,让口中分泌物从嘴角流出,避免噎呛。另外,不要用力压制患者,否则可能导致患者受伤。二、请勿塞东西来避免咬舌如果患者呼吸不畅,一定要确认其呼吸道是否畅通,是否有异物堵塞。若发现有异物阻碍患者呼吸,应先帮助取出异物。此外,千万不要往患者口中塞任何硬物来防止咬舌,这反而会伤到患者的舌头和口腔。要是异物移位,还可能增加呼吸道阻塞的风险。三、记录好病人的发作情形若目睹患者癫痫发作,应尝试回忆事发经过并做好记录,这对医生的诊断很有帮助。比如,回想患者身体的移动情况、发作持续的时间、发作前后的动作,以及患者是否受伤。四、发作5分钟快叫救护车如果发现患者癫痫发作超过5分钟,或者第一次发作后紧接着第二次发作,要立即呼叫救护车。若患者发作后未清醒,或本身患有心脏病、糖尿病,情况都十分危险。如果孕妇癫痫发作,也请立刻呼叫救护车。
孔朝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怎么能减少癫痫发作风险
一般来说,运动对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都有益处。规律运动不仅能提升体适能、恢复精力、振奋心情、缓解压力,还能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对于癫痫患者而言,适当运动有可能降低癫痫发作的风险,减轻癫痫发作带来的不良影响。【运动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是什么?】研究表明,癫痫患者在运动时,癫痫发作的情况相对较少。相关数据显示,经常运动的癫痫患者,对脑部癫痫发作的控制能力更强。这是因为在运动过程中,脑波图的异常活动大幅下降,从而降低了癫痫发作的风险。此外,进行提升体适能的运动,保持良好心情,能显著减少癫痫发作次数。规律运动能让患者身体状态更好,同时降低癫痫发作的常见诱发因素,比如肌肉疼痛、睡眠问题、抑郁和疲劳等。如果身体状况欠佳,又因缺乏运动导致某些疾病加重,癫痫发作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像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高血压,都会使癫痫发作的症状恶化。因此,建议癫痫患者养成运动习惯,保持健康饮食,更好地控制癫痫发作。【癫痫患者的运动安全笔记!】开始运动前,应考虑以下8个安全事项:a、开始新的运动计划前,先咨询医生。b、清楚引发自己癫痫发作的原因,并设法避免。c、严格按照医嘱用药。d、记得补充水分,可适时摄入含糖的饮品或食物。e、当感到昏厥、头晕、反胃或脱水时,立即停止运动。f、了解自身极限,避免运动过度。g、佩戴合适的护具,如头盔、护膝等。如果进行水上运动,要穿救生衣。h、外出运动、慢跑或散步时,告知家人或朋友。【癫痫患者可以从事的运动种类有哪些?】对大多数癫痫患者来说,最简单、最安全的运动是去健身房锻炼或慢跑,瑜伽和太极拳也是不错的健身方式。如果对这些活动不感兴趣,还可以考虑游泳、打羽毛球或篮球等运动。不过,在参与赛车、骑马、体操、冰上运动、滑雪、单人水上运动、有身体接触的运动、潜水、蹦极、拳击等项目前,需先咨询医生。癫痫发作并不意味着不能参与这些活动,只要认识到癫痫发作会影响自我控制能力,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运动。运动时,最好有朋友或家人陪同。如果选择独自运动,要牢记以下3项重要事项:a、告知队友或教练自己有癫痫发作的症状。b、让他们了解癫痫发作时的应对方法。c、出门时,随身携带必要的药物或急救物品。
孔朝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癫痫是怎么回事有什么症状吗
癫痫会导致许多无法控制的状况,不过,只要了解癫痫发作前的征兆,就可以更好地控制癫痫造成的伤害或降低其他危险因素。而且,无论人处于清醒状态还是睡眠中,癫痫都有可能发作,并且某些类型的癫痫,发作症状和征兆各不相同。通过以下整理的资料,一起来了解癫痫的种类吧!癫痫的发作主要可分成下列4种类型:a、局灶性发作,也称为部分性发作,包含单纯和复杂两种细分类型。b、全面性发作。c、混合型发作,是全面性合并局灶性。d、不明类型。【单纯部分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是指,当癫痫发作时,患者仍保有完整的意识,可能出现的症状如下:a、难以言喻的整体奇怪感觉。b、肚子中有"升起"的感觉,有时候胃里会有类似坐在云霄飞车上时的感觉。c、有强烈的"似曾相识"感觉。d、感到不寻常的气味或味道。e、手臂和腿感到刺痛发麻。f、突发性的强烈恐惧或喜悦。g、手臂或手掌等部分身体部位出现僵直或抽搐情况。【复杂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是指,癫痫发作时,患者会失去意识,且发作后不记得发生了什么事。复杂部分性发作的症状通常包含不寻常的身体行为,例如:a、嘴唇突然地抖动。b、摩擦双手。c、乱发出噪音。d、挥动手臂。e、拉扯衣服。f、摆弄物品。g、摆出不寻常的姿势。h、突然咀嚼或吞咽动作。【全面性发作】全面性发作比局灶性发作严重得多,主要分为6个类别:1、失神发作(小发作):此类型的发作会让患者失去对周围事物的意识,最长可达15秒,患者会看似无神地盯着空气,但有些人会快速眨眼或抖动嘴唇,并且对发作期间没有记忆。2、肌阵挛性发作(又称肌抽跃型发作):此类发作会让手、腿或上半身痉挛或抽搐,如同遭受电击,最多维持1-2秒,发作期间患者仍有意识。肌阵挛常发生在醒来后的数小时内,也可能与其他类型的全身型发作一同出现。3、阵挛性发作:与肌阵挛性发作一样会引起抽搐,但阵挛性发作持续时间较长,通常最长可达2分钟,且患者在发作期间会失去意识。4、失张力发作:失张力发作会使患者的肌肉瞬间放松,可能导致其跌在地上受伤。5、强直性发作:强直性发作会让患者的肌肉突然僵直,可能使其失去平衡而跌倒。与失张力发作一样,强直性发作存在造成伤害的风险。6、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该发作分成2阶段,患者身体一开始会僵直,接着手脚会开始抽搐;发作时会失去意识,有些人甚至还会失禁。这类发作一般会持续数分钟,但也可能持续更长时间。
卢祖能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中风后的癫痫发作应该怎么做
中风(脑卒中)会引发多种并发症,比如癫痫、肌肉痉挛、头痛等。其中,癫痫是由脑部异常放电引起的。发作时,症状较轻的患者会感到不适,严重的则可能引发更多并发症。那么,该如何应对癫痫呢?请参考以下内容。【家中照护】癫痫发作可能很快就会结束,但关键是,在发作时要尽量避免患者受伤。a、由于癫痫会突然发作,需随时留意患者状况,必要时多请人协助照顾。当发作发生时,防止患者跌倒,并缓慢将患者搀扶到安全区域。b、移开周围的家具和其他物品,避免患者受伤。c、如果患者穿着紧身衣物,解开衣物(尤其是颈部和腰部),让患者放松,保持呼吸顺畅。d、让患者向一侧躺卧,防止患者呕吐时发生噎呛,或呕吐物流入肺中。e、不要对患者身体施加过大压力,陪伴在患者身边,直至癫痫发作结束。【请勿做下列事项】a、不要往患者口中放置任何物品,这可能导致患者受伤、牙齿受损。也不要将手指放入患者齿间,以免被咬伤。b、不要按压或随意移动患者,这么做可能致使患者受伤。c、不要强行制止患者,因为此时他们已失去自我控制能力。d、如果要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术(CPR),需等到癫痫发作结束,或确认患者完全失去意识、脉搏及呼吸后再实施。【癫痫结束后,您应该做的事】a、确认患者是否受伤。b、确保患者维持侧躺姿势。c、若患者仍无法正常呼吸,可用手指拨开其呕吐物或唾液。d、将患者转移到安全且舒适的区域。e、等患者完全清醒后,再给他们水和食物。【何时该就医?】癫痫通常发作一阵后就会结束,但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就医。若出现下列情况,请协助患者尽快就医:a、患者首次癫痫发作。b、患者有癫痫病史且此次癫痫发作情况发生改变。c、癫痫发作持续超过5分钟。d、癫痫结束后,患者未恢复到发作前状态。e、癫痫结束后马上再次发作。f、症状过于严重。g、患者在水中或其他危险区域癫痫发作。h、患者有其他身体状况,如怀孕或患有糖尿病。中风后引发癫痫很常见,患者需要得到妥善照护,因此家庭护理对于应对癫痫发作十分重要。但如果患者首次发作或出现其他紧急情况,应第一时间寻求医疗人员的帮助。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癫痫药物,还会建议使用特殊医疗设备,如医疗手环,以告知他人患者正在发作癫痫,便于在患者癫痫发作时及时获得帮助 。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