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针对乙肝抗病毒耐药方案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的根本治疗方法。很多研究结果显示,持续的高水平的乙肝病毒复制,是慢性乙肝患者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的高危因素,因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在抗病毒治疗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什么时候进行抗病毒治疗

  如果患者肝功检查始终正常,则病情处于病毒携带状态,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因为此时机体对于乙肝病毒的免疫功能处于耐受阶段,抗病毒治疗无法获得应答,治疗往往是“对牛弹琴”,收效甚微。

  如果患者检查“乙肝病毒DNA”为阳性,肝功能检查提示谷丙转氨酶≥正常值2倍以上,则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治疗前建议做肝穿

  乙肝病毒是体内潜伏的“特务”,它对人体的损害常常在体内静悄悄地进行。在进行抗病毒之前先做一次肝穿刺检查,可以明确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决定使用那种抗病毒药物和抗病毒治疗方案。

  首选药物

  首次治疗可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但是具体选用哪个又有讲究:

  1.有明确乙肝家族背景(母婴传播)者,干扰素效果不佳;

  2.肝功能失代偿阶段(如重型肝炎、重度黄疸、肝硬化腹水)的患者不能使用干扰素,它的免疫激活作用,可能使这些重病患者肝功能急剧恶化,威胁生命,此时只能选择拉米夫定;

  3.拉米夫定最好不要用于儿童;

  4.阿德福韦最好用于拉米夫定治疗发生病毒变异者;

  5.部分患者反映最近新上市的替比夫定对抗乙肝病毒的效果也比较明显。

  抗病毒治疗期间的监测

  至少一个月监测一次肝功、肾功和血常规;一般三个月复查一次乙肝病毒指标(HBeAg和/或乙肝病毒DNA)。

  治疗后的监测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后,不要因为肝功能正常了,乙肝病毒DNA转阴了,我们就对“敌人”放松“警惕”。因为目前的药物还不能把乙肝病毒完全清除,尽管病毒被抑制住了,但这些“敌人”还在体内,它们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异,再次对肝脏进行破坏活动。因此,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或达到疗效停药后,都应定期到医院复查。

  整个疗程结束后的最初3个月每月监测一次肝功和乙肝病毒指标(HBeAg、乙肝病毒DNA),此后延长监测时间。对于病情较重的肝硬化患者和疗效不好的患者,检测力度要加强,注意病情恶化;对于疗效较好者可以每半年或1年检查1次。

  疗程

  目前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建议疗程是4~6个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至少要1年以上时间。干扰素治疗小三阳的乙肝患者应延长到12个月,治疗结束后应继续随访6~12个月。用拉米夫定治疗的大三阳患者,若间隔6个月的两次检查中均发现病毒DNA消失,且伴有HBeAg的阴转,就可以停药。

  对抗病毒药物期望值不宜过高

  各种抗病毒药物并非特效药物,在正确选择适应症,一切严格按部就班治疗的情况下,也只有一半左右的患者可以获得有效应答,另一半患者可能白花了钱。对这一点,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心理准备,所谓“百分之百治愈”的药物是不存在的。

  乙肝病毒产生耐药怎么办

  就像细菌可能对青霉素产生耐药一样,长时间使用一种抗病毒药物,乙肝病毒也可能发生变异,使其对这种药物产生耐药。

  一旦病毒对一种药物耐药后,可再选用其他药物继续治疗。如长期服用拉米夫定的患者,多年后出现了乙肝病毒变异,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再次转阳,肝功出现异常。此时可以加用阿德福韦,与拉米夫定并用1个月,之后停用拉米夫定,长期使用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阿德福韦出现病毒变异的概率很小。

  总之,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应以化验、检查结果为依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凭自己的想当然,或是盲目听信广告用药,不但难以取得好的疗效,还可能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乙肝抗病毒耐药方案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9条措施预防乙肝耐药

(实习编辑:李杏)

2007-12-30 08:49:00浏览2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郑帅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穿鞋脚背疼怎么回事
穿鞋脚背疼多考虑是鞋底过硬引起的,也可能是足弓塌陷、足底筋膜炎、足部骨质增生、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引起的。1、鞋底过硬若患者穿的鞋底过硬,可能会导致脚后跟部位受到挤压,进而可能会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患者可更换舒适的鞋子,以免再次挤压脚后跟。同时患者也可通过局部热敷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2、足弓塌陷如果患者本身存在足弓塌陷,在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可能会出现足底疼痛的情况。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若患者病情较重,患者也可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如跟腱切断延长术等。3、足底筋膜炎若患者长时间穿鞋,可能会导致足底筋膜反复受到摩擦,进而可能会引起无菌性炎症,就可能会出现足底疼痛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缓解疼痛。4、足部骨质增生如果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可能会使足部骨质发生增生,会出现局部钝痛、行走受限等情况。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等药物进行改善。5、类风湿性关节炎若是长期处于潮湿、阴暗环境,可能会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发作时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情况。患者可遵医嘱口服来氟米特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改善。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姜渭主治医师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三甲
穿鞋没有穿袜子会脚臭怎么回事,怎么办
穿鞋没有穿袜子会脚臭,可能是鞋子不透气、不注意清洁、脚癣、臭汗症、多汗症等原因所造成的,患者可以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1、鞋子不透气如果鞋子不透气,可能会导致脚部出汗过多,从而出现脚臭的现象。建议患者及时更换鞋子,尽量穿宽松、透气的鞋子,也可以通过及时更换鞋子的方式进行改善。2、不注意清洁如果在平时没有定期清洁鞋子和袜子,可能会导致鞋子内部存在较多的汗液,从而出现鞋子发臭的情况。建议患者定期对鞋子和袜子进行清洁,也可以在洗鞋子后放置于阳光下暴晒,能够起到消毒杀菌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去除鞋子内部的臭味。3、脚癣如果患者不注意自身的清洁,频繁更换鞋子和袜子,可能会使脚部受到真菌的感染,从而出现脚部瘙痒、长水疱、脚臭等情况。建议患者遵医嘱使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勤洗脚的方式进行改善。4、臭汗症存在臭汗症的患者,未及时更换鞋袜,可能会使脚部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也会出现脚臭的情况。建议患者勤洗脚,保持脚部的清洁与干燥,也可以遵医嘱使用氯化铝溶液、明矾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5、多汗症多汗症是指在正常生活环境和条件下,患者局部或全身皮肤异常多汗。如果患者患有多汗症,可能会出现全身或局部出汗异常增多的情况,也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铝溶液、氯化铝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林庆荣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穿鞋脚往外歪什么原因
穿鞋脚往外歪多考虑是鞋子不合脚引起的,也可能是足弓塌陷、足外侧萎缩、拇外翻、类风湿关节炎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1、鞋子不合脚如果患者穿的鞋子过小,可能会导致脚部受到挤压,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现象。患者可以更换舒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穿过小的鞋子,也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进行缓解。2、足弓塌陷如果患者长时间负重站立,可能会导致足弓塌陷,从而出现足底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缓解疼痛,也可以通过足弓矫形器进行治疗。3、足外侧萎缩如果患者存在足外侧萎缩的情况,可能会导致穿鞋时出现足部歪斜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药物营养神经,也可以通过按摩、热敷等方式进行改善。4、拇外翻如果患者长时间穿不合脚的鞋子,可能会导致脚部受到挤压,使脚部外侧的肌肉和韧带变得比较紧张,从而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现象,在走路时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脚歪现象。患者可以通过穿宽松舒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走路来改善,必要时也可以遵医嘱通过手术矫正的方式进行治疗。5、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等症状,还可能会导致脚部关节畸形,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来氟米特片、硫酸羟氯喹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乌脚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乌脚病一般指黑脚病。黑脚病一般指的是色素沉着,通常是由于长期摩擦、皮肤炎症、激素水平变化、皮肤老化、肝脏疾病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长期摩擦 如果患者长期穿不合脚的鞋子,或者是长时间走路,会导致脚部皮肤受到摩擦,使皮下的毛细血管发生扩张,从而引起脚部皮肤发黑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更换合脚的鞋子,避免长时间走路,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另外,患者也可以通过热敷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色素沉着的情况。 2、皮肤炎症 如果患者不注意脚部卫生,可能会导致皮肤受到细菌、真菌等感染,引起皮肤炎症,导致出现皮肤发红、瘙痒、疼痛等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3、激素水平变化 如果女性处于妊娠期或者是月经期,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此时也会出现黑色素沉着的现象,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通常在妊娠期结束、月经期结束后,体内的激素水平会逐渐恢复正常,皮肤发黑的情况也会逐渐得到缓解。 4、皮肤老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内的细胞会逐渐老化,从而出现皮肤发黑、皮肤弹性下降等情况。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患者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好皮肤护理措施,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护肤品或者化妆品,以免引起皮肤不适症状。 5、肝脏疾病 如果患者存在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可能会导致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发生紊乱,从而引起皮肤发黑的情况,同时还可能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肝移植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