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纳米”侦探巧妙抓住肝炎病毒

  纳米“侦探”可让患者及时发现病情,并避免通过献血传播。从DNA群中“抓出”受体“要找到肝炎等病毒的DNA,在患者体内的几率是十几亿分之一。”上海交大微纳科

“纳米”侦探巧妙抓住病毒
 

  面对狡猾的肝炎病毒,上海的纳米“侦探”将于第一时间令其现形。昨天,在沪举行的“第三届上海国际纳米技术合作研讨会”上传出消息,由上海交大等单位研制的纳米“侦探”———核酸分离转化性剂核,能在人体被肝炎病毒感染后的两三天里让病毒现形,比传统方法要大幅提前数十天。可让患者及时发现病情,并避免通过献血传播。

  从DNA群中“抓出”受体

  “要找到肝炎等病毒的DNA,在患者体内的几率是十几亿分之一。”上海交大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古宏晨教授介绍,传统的传染病检测方法中,仅仅在肝炎等病毒存在明显的受体时才能发现,而当人体被感染却没有明显的受体的30天至70天“窗口期”里,是不容易被发现的。

  对于妄图蒙混过关的病毒,沪上科研人员尝试通过提纯,针对病毒DNA,对纳米材料进行改造并加入磁场,训练它们成为机敏高效的纳米“侦探”,即使人体内的病毒受体非常微弱,“侦探”身上携带的配体,也能将病毒受体从DNA群中抓出来,随后伴随磁性的消失,受体就被放出在溶液中。

  让“纳米”深入血管治病

  据介绍,根据该原理,最终沪上科研人员参与制成的用核酸提纯、磁性纳米材料相结合的核酸分离转化性剂核,已经能在人体刚感染病毒的两三天时间内,及时发现病毒。目前,已推出的核酸分离转化性剂核于今年10月在欧洲率先投入使用,用于献血时的检测,避免肝炎等病毒在“窗口期”流入血库。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该技术还能对艾滋病毒实现第一时间的快速发现。

  据透露,除分离提纯检测病毒外,上海科研人员下一步还将研究让“纳米”深入血管等以前根本不能到达的地方直接治病;并考虑把好的DNA放入纳米材料,让它进入细胞核内,进行直接治疗。

(实习编辑:李杏)

2007-11-29 08:32:00浏览6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