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作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超过一个亿的中国,目前在肝脏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往往出现“感染科治疗肝炎,消化科治疗肝硬化,外科治疗肝癌”的情况,这不仅使得肝病患者在求医就诊过程中耗时费力,也导致部分已经出现肿瘤的肝病患者因诊断不及时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2月26日,39健康网从南方医科大学肝脏疾病研究所成立仪式上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为肝脏疾病患者提供规范化的治疗,华南地区首家肝脏肿瘤中心日前正式落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该中心由感染内科、肿瘤内科、消化内科、肝胆外科、介入治疗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中心、PET中心等多个不同专业科室组成。这标志着南方医院将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医疗资源,实现肝脏肿瘤治疗规范化最优化。
对此,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表示:“通过搭建这个平台,可以由多学科专家组成肝脏肿瘤诊疗专家组,各科会诊专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讨论,根据患者的肝脏肿瘤病理分期、肝脏功能及全身情况来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个体化诊疗方案,实现对每一肝脏肿瘤患者的规范化、最优化诊疗。”
我国肝炎临床趋势新变化:发病率低重型肝炎少
由于乙肝疫苗的普及和抗病毒治疗的推广,目前我国肝炎的整体趋势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第一是发病率降低,大城市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小于1%;第二是重型肝炎减少,大部分肝炎患者可以通过抗病毒药物得以控制,从而延长了生存时间。
基于这样的临床新趋势,侯金林教授表示:“这要求我们必须调整临床的治疗策略。例如如何对庞大的肝炎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如何指导肝炎患者控制自身病情?如何早期发现肿瘤并给予为个性化的诊疗方案等。”
我国肝炎患者人数基数大:治疗肝炎=预防肝癌
在我国超过一个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其中4—5千万人处于肝炎活动期。如果这部分人不进行抗病毒治疗,任其自然发展的话,将有三分之一发展成为肝硬化,而在肝硬化人群中又将有50%左右的人最终发展成为肝癌。
对此,侯金林教授强调:“我国现在的肝炎患者绝对数多,对于长时间处于肝炎活动状态的人来说,治疗肝炎等于预防肝癌。“
建立患者数据库定期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
早在10年前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就开始对肝病患者进行定期地随访,并将相关数据随时更新入库。近年来随着通讯技术的发达,随访的具体操作也更简便快捷;对于病情较轻的或病情稳定的患者一般使用短信的方式;对于病情出现波动的或者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通过门诊、电话或网络等方式。
侯金林教授表示,通过对近10年4000多名肝病患者的长期随访发现,仅有10余例出现了肿瘤,并且都属于早发现早诊断型。“通过建立患者数据库,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我们医生可以对病人的治疗情况有一个指导作用,可以引导病人坚持有效的治疗方案,也可以及时纠正不科学的治疗方案,这样的话有助于延缓或避免最终走向肿瘤。”
39健康网推荐: 《2011南方医院肝脏疾病活动周》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蔡明花 视频制作:马杰 通讯员:吴剑鹏)
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肝病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丙肝与中毒性肝病科
主任医师
鹰潭市人民医院 肝病科
主任医师
甘肃省中医院 脾胃病二科、肝病科
主任医师
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肝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