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优化治疗被首次写入乙肝防治指南

  专家强调:优化治疗策略可以提高依从性、预防耐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和降低医疗费用

  (北京2010年12月10日)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今天正式在京发布,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策略指导。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指出:“自11年前第一个口服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上市以来,到2005年第一个《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出台,再到此次新版指南的更新,“长期抗病毒治疗”依然是慢乙肝治疗的核心,数以百万计的乙肝患者从中获益。但目前我国乙肝治疗现状仍不容乐观,有两大因素阻碍患者坚持长期治疗:患者经济负担和治疗不规范。此次新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首次纳入优化治疗策略,这对提高病人的依从性、预防耐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和降低医疗费用极为重要。”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翁心华教授强调:“优化治疗是在总结国内外大量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充分考虑了患者的利益和医生的用药经验,符合中国国情,此次被纳入指南,意义重大。”

  52%的初治患者自停药、间断服药或换药,57%的患者发生病情加重

优化治疗被首次写入乙肝防治指南

  慢乙肝需要遵循长期抗病毒治疗的原则。目前乙肝患者自行停药、间断服药或换药等主观因素是导致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2009年公布一万例乙肝患者调研数据显示:有52%的初治患者自行停药、间断服药或换药;其中有57%的患者出现乙肝病毒升高、肝功能异常肝硬化。这些数据反映了乙肝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时的依从性不够。对此,中国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海医院感染科主任万谟彬教授指出:“根据调查有相当部分患者存在‘三不’:即不按标准停药,不按规则服药,不按医嘱换药。有的患者用药后多次检查病毒阴性,肝功能正常,以为万事大吉,用药不用一个样,自行停药,结果病情复发,前功尽弃;有的患者尽管没有停药,但今天有空今天服,明天忙了忘了服,三天打渔两天撒网,结果疗效不稳定,甚至出现病毒反跳;还有的患者根软,人说哪种药效果好就自行改用哪种药,不知最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结果自行换药不仅没提高疗效,反而加速了耐药。这样不仅影响长期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可能引起病情恶化等严重后果。”

  因此,为了规范乙肝抗病毒治疗,此次更新的指南中强调:以不同人群治疗前的病毒水平进行分类,定期监测,根据应答情况决定是否调整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以拉米夫定为例,国内外研究均显示:选择病毒水平低的患者,开始拉米夫定治疗;治疗开始半年是分水岭,此时发现病毒转阴,继续坚持拉米夫定治疗5年绝大部分患者能达到肝功能正常并维持乙肝病毒阴转。如果24周乙肝病毒在10的三次方以上,应及时换药或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可有效预防耐药,提高疗效。由此可见,优化治疗就是时机和药物的选择,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为规范乙肝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

  80%乙肝患者月收入低于3000元,不能承受每月过千的治疗费用

  有研究数据显示:乙肝肝硬化患者坚持拉米夫定3年治疗,55%病人可延缓疾病进展,使肝癌发生的风险降低一半;该研究10年随访数据显示:长期治疗可改善肝硬化,有些患者早期纤维化甚至完全逆转。但一万例乙肝患者调研数据显示:有近八成的患者不能坚持大于两年的抗病毒治疗,分析原因与患者经济负担重密切相关。

  我国有80%的乙肝患者月收在3000元以下,自费患者占到54%,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患者。如果不充分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治疗将难以保证和坚持。有的乙肝患者在选择抗病毒治疗时,面地认为贵药就是好药,不顾自己的经济状况,孤注一掷,等到没钱治疗的时候,只能被迫停药,这也是造成不规范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

  万谟彬教授指出:“优化治疗策略重要的一点就是优选药物,即根据病人治疗前的病毒水平和治疗半年的应答情况,综合考虑疗效、安全性和花费来选药,其中治疗花费是影响长期治疗的硬指标。我国是乙肝大国,有2000万的慢乙肝患者需要治疗,乙肝患者的种类也很广泛,从慢乙肝到乙肝肝硬化、乙肝孕妇、乙肝儿童、肝移植患者等,除了要考虑抗病毒治疗的费用,还要考虑其他用药、住院、检测等费用,同时还要兼顾日常生活,因此选择自己能长期负担的药物,关系到每个乙肝患者的切身利益。指南将优化治疗策略首次写入,充分考虑到了中国国情,指导广大乙肝患者能在减少花费的同时坚持抗病毒治疗,取得最佳疗效。”

  优化治疗:兼顾疗效和费用,是乙肝治疗的重要策略

  优化治疗,不仅有效地应对了近年来中国口服抗病毒药物长期临床应用的两大挑战,即规范化治疗与治疗费用,更针对不同乙肝人群给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即遵循疗效、安全性、费用三位一体的优化治疗策略,这也是乙肝治疗的核心策略。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斯崇文教授强调:“新版《指南》对药物都有详细的介绍,但对乙肝患者来说,坚持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的原则,通过咨询专科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注意监测各项指标,坚持规范随访,慢乙肝是可以战胜的。”

  更多精彩,请点击:共抗乙肝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曾少粧)

2010-12-14 11:09:00浏览5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肺气肿慢阻肺特效药吃多久
慢阻肺通常是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前没有用于肺气肿和该疾病的特效药。肺气肿慢阻肺的治疗药物服用时间通常在3个月至1年不等,具体时长受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对药物的反应、疾病的进展情况等因素影响。如果怀疑患有肺气肿慢阻肺应及时就医,建议进行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血气分析等,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对于病情较轻且稳定的肺气肿慢阻肺患者,需遵医嘱规范使用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异丙托溴铵吸入气雾剂等支气管扩张剂,通过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来改善通气功能,缓解喘息、气促等症状,药物可能服用3至6个月。在症状明显减轻且肺功能指标稳定后,经医生评估可逐渐减少药物使用。但对于病情较重,频繁出现急性加重的患者,药物治疗周期会显著延长,可能需要1年或以上,甚至终身服药。此外,使用富马酸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等药物的患者,通常需长期维持用药,以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提升生活质量。此外,如果患者对药物耐受性良好,治疗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在6个月至1年达到稳定状态,用药时间可相应缩短。反之,若患者对药物反应不佳,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明显,可能需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用药时间就会延长。患者是否严格遵医嘱用药也极为关键。部分患者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导致病情反复,整体治疗时间可能会延长。疾病的进展情况同样重要,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吸烟、感染等因素导致病情快速进展,也需要延长药物治疗时间。患者确诊肺气肿慢阻肺后,应严格遵循医嘱规范用药,切勿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日常注意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加强锻炼,如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适度有氧运动等,增强肺功能。预防呼吸道感染,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流感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定期复查,通过肺功能等检查,让医生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特效药吗
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目前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特效药,为了改善该疾病带来的不适,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沙丁胺醇、氨溴索、头孢克肟等。如果怀疑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应及时就医,一般需进行胸部X线、肺功能检查、血常规、痰培养等,以明确诊断和病情。1、沙丁胺醇: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气道会出现痉挛、狭窄,导致通气不畅。沙丁胺醇作为一种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能作用于气道平滑肌上的β2受体,使平滑肌舒张,快速缓解喘息症状,让患者呼吸更顺畅,改善因气道狭窄引起的呼吸困难,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缓解症状。2、氨溴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通常伴有较多痰液,且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影响通气功能。氨溴索能促使呼吸道黏液分泌细胞分泌黏滞性较低的分泌物,稀释痰液,还可增强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体外,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因痰液潴留导致的感染风险和气道阻塞。3、头孢克肟:当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细菌感染时,通常会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咳黄脓痰等症状,抗生素类药物头孢克肟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到杀菌目的,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因感染导致的病情加重,促进患者康复。但需注意,使用抗生素应在医生明确有细菌感染的情况下进行,避免滥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因为寒冷刺激易诱使疾病发作,还需戒烟并避免吸入二手烟,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日常生活中应加强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在流感高发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降低感染风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通风换气。若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反复或加重,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治疗肺结核有什么特效药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治疗肺结核有多种药物,常见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1、异烟肼:此药是治疗肺结核的一线药物。其能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合成,对生长繁殖期的结核杆菌有杀灭效果。其穿透力强,可渗入到干酪样病灶、脑脊液等组织中,在体内分布广泛。2、利福平:也是抗结核的关键药物之一。利福平可以抑制结核杆菌的RNA聚合酶,从而阻止细菌RNA的合成,达到杀菌、灭菌的作用。其对细胞内外的结核杆菌均有作用,且能透过血脑屏障,对于可能存在脑结核的患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3、吡嗪酰胺:此药在酸性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结核杆菌在巨噬细胞内生长繁殖时,巨噬细胞内呈酸性环境,吡嗪酰胺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杀灭细胞内的结核杆菌。4、乙胺丁醇:该药物则主要用于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结核杆菌感染。乙胺丁醇能抑制结核杆菌细胞壁阿拉伯糖基转移酶,从而阻止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抑菌作用。其对耐异烟肼、链霉素的结核杆菌仍有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止结核杆菌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耐药性,是联合用药中不可或缺的药物之一,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吡嗪酰胺或对其过敏的患者。上述药物组成的四联疗法是初治肺结核的常用方案,治疗肺结核必须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得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确保治疗效果,降低耐药风险和复发率。同时,治疗期间要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哮喘的特效药是什么
哮喘的特效药主要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白三烯调节剂及抗组胺药物等。哮喘是一种发生在气道部位的炎症性疾病,患者常表现出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1、支气管扩张剂:此类药物常见有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等。这类药物能有效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作为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可迅速扩张支气管;而异丙托溴铵气雾剂为抗胆碱药,通过抑制迷走神经引起的支气管收缩,达到缓解哮喘的目的。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这类药物具有较强的局部抗炎作用,是临床上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之一。其有助于减轻气道炎症反应,缓解哮喘症状。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通过雾化吸入,可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3、白三烯调节剂:常见有孟鲁司特钠片等。该药物可帮助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哮喘患者出现的咳嗽、喘息等症状。其通过调节白三烯的生物活性,发挥抗炎作用,并舒张支气管平滑肌。4、抗组胺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氯雷他定片等。如果哮喘是由过敏原刺激引起的,抗组胺药物可通过阻止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达到控制哮喘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哮喘的治疗并非单一药物可以完成,往往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手段。此外,药物的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切勿自行购药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加重病情。在日常生活中,哮喘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防寒保暖,以减少哮喘的发作。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