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不能阻断母婴传播

  给乙肝孕妇注射免疫球蛋白,一直以来被作为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举措之一。它的施行已有10多年历史,并在上海、北京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广泛应用。2005年底,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教授在乙肝免疫预防高峰论坛上呼吁:有关部门应对“给乙肝孕妇注射免疫球蛋白”做法予以干预。

  “一石激起千层浪”。读者纷纷来电来信咨询,到底该不该用给孕妇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办法来预防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请看本期人物专访——

  “给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不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采访一开始,庄辉教授就鲜明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温文而肯定的语气,让人肃然起敬。

  目前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从怀孕第7个月(即第28周)起,给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每月注射1针乙肝免疫球蛋白(200国际单位),连续注射3针,直至婴儿出生,企图通过这种方法降低孕妇体内的乙肝病毒水平, 以达到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目的。对此,庄教授的评价是:这只是部分医生的主观臆测,并无事实依据。

  为了证明上述举措的不当,庄辉教授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此法不能降低孕妇体内乙肝病毒水平

  庄辉教授曾与秦皇岛市第三医院肝病研究中心协作,比较10名携带乙肝病毒的育龄妇女、23名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于注射3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前后血中乙肝病毒水平,结果无差异;23名注射3针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母亲分娩后,立即对其新生儿进行检测,均未检测到乙肝表面抗体。这说明给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注射3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并不能降低其血中乙肝病毒水平,也不可能使新生儿从母亲获得乙肝表面抗体。

  随后,庄教授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对肝移植患者,为预防肝移植后乙肝复发,国内外一般都是在手术中给患者静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一种是大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即是用10000国际单位,这个剂量远远高于国内给孕妇注射的剂量,而且在术后1~7日,每日还需静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00国际单位,随后每月还要静脉注射同等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持续6个月。6个月后,每2周还要静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0国际单位,共18个月,保证肝移植患者血中的乙肝表面抗体水平维持在每毫升血液含100~500毫国际单位以上;另一种方法是用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加拉米夫定预防,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是:第1周每日静脉注射800国际单位,以后每周800国际单位,并根据乙肝表面抗体水平,不断调整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和用药间隔。即使这样,仍有一部分肝移植患者发生乙肝复发。

  庄教授说:“肝移植患者原来有病的肝脏(乙肝病毒繁殖的主要器官)已被切除,体内乙肝病毒量已检测不到,即使这样,仍需用大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抗病毒药物,才能预防其复发。而孕妇的肝脏仍然是原来的肝脏,乙肝病毒仍在其中大量复制,却希望通过仅仅注射3针(每月1针)200国际单位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来降低其体内的乙肝病毒水平,这完全是不可能的。因此,这种做法根本不可能达到其预期目的。”

  庄教授说:“假如给孕妇注射200国际单位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就能降低其血中乙肝病毒的水平,那么,此法早就被用于治疗慢性乙肝了。因为它比现行的任何一种抗病毒药物都便宜且安全。但是,至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采用注射免疫球蛋白来治疗慢性乙肝患者。”

  第二,没有任何权威组织和国家建议推行该做法

  正因为从理论上和实际检测都证明,给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不能降低其体内的乙肝病毒水平,不能预防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所以,庄教授说,“至今无任何权威组织,包括世界卫生组织、我国卫生部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卫生机构,建议给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来预防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第三,此做法可能带来不良后果

  “此外,”庄教授补充道,“给孕妇普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有可能导致乙肝病毒变异,产生乙肝病毒免疫逃逸株。如果该免疫逃逸株在人群中传播,现行的乙肝疫苗将无法预防。这是十分危险的。还有,给这类母亲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有可能在其体内形成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这种免疫复合物有可能对孕妇存在潜在危险性,同时也增加了孕妇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第四,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母亲分娩过程中

  给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另一个理由是: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子宫内,即所谓“子宫内感染”。

  “但实际上,宫内感染的几率是很低的,低子3%~5%。除非孕妇患有某些疾病,导致其胎盘的通透性增加,使孕妇体内的血液直接进入婴儿体内,否则乙肝病毒不可能通过正常的胎盘进入婴儿体内。一庄教授进一步解释道,“许多研究证明,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母亲分娩过程中。”

  母亲在分娩时强烈的子宫收缩,使胎盘的通透性增加,母亲体内的微量血液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或是胎儿在通过母亲产道时,摄入了含乙肝病毒的母亲血液、羊水或阴道分泌物;或在接生时,新生儿皮肤或黏膜破损,接触了含乙肝病毒的母亲血液、羊水或阴道分泌物而感染。庄教授又向记者出示了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的最有力的证据:如果新生儿不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预防,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60~90天时,血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为阳性。庄教授说:“根据乙肝潜伏期为30~160天,平均为60~90天推算,新生儿是在分娩过程中感染乙肝病毒的,而不是在孕期子宫内感染的。如果在子宫内感染,则新生儿一出生,其血中即应检测到乙肝病毒。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所生新生儿,在其出生后,如果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则95%~97%新生儿是可以预防的,这也说明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如果是子宫内感染,出生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是不能预防的。”

  “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给新生儿联合免疫,被证明是有效的,但不是给母亲注射。所有新生儿均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越早越好。”

  庄辉教授的话深入浅出,极富权威性和感染力,其唯真、唯实的治学精神让记者深为感动。庄教授希望通过本刊告诉广大读者和乙肝患者,按照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正确、科学地防治乙肝,切不可轻信虚假广告。

(实习编辑:李显红)

2007-11-07 08:40:00浏览5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许鸿智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三甲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风险高吗
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风险高低不能一概而论。在手术技术成熟、患者身体状况良好且病情符合手术指征时,手术风险相对不高;但如果患者存在复杂的基础疾病、病变部位特殊等情况,手术风险则会升高。在现代医学中,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许多大型医院拥有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医生熟练掌握多种术式。例如,对于因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神经根受压的患者,若突出节段单一、位置明确,通过精准的手术操作,能够有效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疼痛、麻木等症状。而且,在手术前,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心肺功能检测等。若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无严重的心肺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和手术操作的安全性都能得到较好保障。同时,术中先进的监测设备,如神经电生理监测,能实时监测神经功能,大大降低手术对神经的损伤风险。然而,当患者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时,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风险会显著升高。如果患者年龄较大,且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严重的冠心病、高血压控制不佳、糖尿病引发的血管病变等,手术过程中,患者对麻醉和手术创伤的耐受性会降低,容易出现心脑血管意外,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另外,若病变部位复杂,例如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或者颈椎存在先天性畸形,手术操作难度会大幅增加,医生在术中准确解除神经根压迫的同时,还要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这无疑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对于考虑进行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的患者,术前要与医生充分沟通,如实告知自己的病史、过敏史等信息,配合医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评估手术风险。若存在基础疾病,应积极治疗,将病情控制在稳定状态。在选择医院时,尽量选择医疗技术先进、经验丰富的大医院。
郑帅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颈椎病是看骨科吗
颈椎病一般可以看骨科,也可以看神经内科、脊柱外科、康复科、疼痛科等。 1、骨科 骨科主要是看骨骼肌肉系统的疾病,比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等。当颈椎部位的骨骼出现了增生或者退变,可能会压迫到局部的神经或血管,导致患者出现颈肩疼痛、上肢麻木、头晕等症状,此时可以到医院的骨科进行就医治疗。 2、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主要是看神经系统的疾病,比如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等。当颈椎部位的神经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此时可以到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就医治疗。 3、脊柱外科 脊柱外科主要是看脊柱方面的疾病,比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侧弯等。当颈椎部位的脊柱出现了增生或者退变,可能会压迫到局部的神经或血管,导致患者出现颈肩疼痛、上肢麻木、头晕等症状,此时可以到医院的脊柱外科进行就医治疗。 4、康复科 康复科主要是看康复方面的疾病,比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等。当颈椎部位的脊柱出现了退行性病变,可能会导致患者颈肩疼痛、上肢麻木、头晕等,此时患者可以到康复科进行就医治疗。 5、疼痛科 疼痛科主要是治疗急慢性疼痛的科室,比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当颈椎部位的脊柱出现了骨折或者软组织损伤,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颈肩疼痛、上肢麻木、头晕等症状,此时患者可以到医院的疼痛科进行就医治疗。 建议颈椎病患者平时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也要避免颈部受凉。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颈椎牵引的方法进行治疗,必要时可以遵医嘱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高血糖孕妇吃什么可以降低血糖
高血糖孕妇可通过合理饮食与适当药物来控制血糖,食物常见有蔬菜类、全谷物类、豆类及其制品等,但是食物通常只能起到稳定血糖稳定的作用,如血糖长期处于偏高的状态,必要的时候还需要遵医嘱用胰岛素来治疗。1、蔬菜类: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升糖指数低。如菠菜,富含铁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其膳食纤维能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可辅助延缓血糖上升速度。西兰花含有丰富的萝卜硫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于调节糖代谢。此外,芹菜、苦瓜等蔬菜也具有类似功效,可增加饱腹感,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摄入,利于血糖控制。2、全谷物类:全谷物保留了完整的谷粒结构,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复合碳水化合物。像燕麦,其含有的β - 葡聚糖能形成黏性物质,延缓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使血糖上升平稳。糙米相较于精米,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和膳食纤维,消化吸收慢,可避免血糖快速波动。还有全麦面包,也是高血糖孕妇的理想选择,能提供持久的能量,且不易引起血糖大幅上升。3、豆类及其制品:豆类富含优质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例如黑豆,其丰富的膳食纤维可延缓糖分吸收,而且蛋白质含量高,能增加饱腹感。豆腐等豆制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其热量低,富含大豆异黄酮等营养成分,对血糖控制有一定帮助。4、胰岛素:胰岛素是控制高血糖孕妇血糖的常用药物。对于饮食和运动管理后血糖仍不达标的孕妇,胰岛素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根据孕妇的血糖水平,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如使用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胰岛素能模拟人体自身胰岛素的作用,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血糖水平,且不通过胎盘,对胎儿相对安全。高血糖孕妇在饮食上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食,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如巧克力、薯片、腌鱼等。同时,要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监测血糖,密切关注胎儿发育情况,遵医嘱进行治疗和产检,以确保母婴健康。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