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根据乳汁中的病毒含量决定是否哺乳

  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母乳中乙肝病毒DNA的检出率偏高,更增加了人们对母乳喂养可能传播乙肝的恐惧和忧虑。

病毒含量决定是否哺乳
乙肝孕育园地

  就“大三阳母亲能否给孩子哺乳问题”,记者曾走访了几所三甲医院。对此,医生的回答可算是异口同声:“建议不哺乳。”只有一家医院的医生补充说:“给孩子正常免疫后,原则上是可以哺乳的,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不主张哺乳。”

  面对同样的问题,庄辉教授说:“母乳是孩子最好的营养品。不让孩子吃,岂不是太可惜了?”

  母血中的病毒与奶水中的病毒水平不一致

  携带乙肝病毒的妈妈能否哺乳?当然要看乳汁中是否含有乙肝病毒。如何能够检测出来呢?

  记者提到,有一种观点认为:母体血液中的乙肝病毒DNA含量与乳汁中的含量非常一致,可通过查血液中乙肝病毒DNA的含量来明确乳汁中的病毒含量,从而决定是否哺乳。

  对此,庄教授却认为,母血中的病毒与奶水中的病毒水平是不同的,不“一致”的,奶水中的病毒水平要比血清中低得多。

  记者问:“那能不能通过别的什么方法来检测乳汁呢?”

  “目前,全世界没有正式批准可用于检测奶水中‘两对半’的试剂盒,用检查血清中‘两对半’的试剂盒检查奶水,假阳性率很高(即检查结果异常,但实际并没有问题),结果不可靠。”庄教授遗憾地说。

  新生儿正常免疫,“大三阳”妈妈仍可安全哺乳

  记者问:“既然无法检测母乳中是否含有乙肝病毒,那么‘大三阳’母亲能不能给新生儿哺乳呢?一些人认为:只要母体血液中的乙肝病毒DNA阴性,就可以母乳喂养;若乙肝病毒携带者、小三阳者DNA阳性,但滴度小于104,经孕期及新生儿免疫治疗就可以喂养;而大三阳者若DNA阳性,则表示传染性强,即使经过产前及新生儿免疫,仍不宜哺乳。这种观点对吗?”

  听完记者的话,庄教授摇了摇头,缓缓说道:“《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已有明确的规定,‘新生儿在出生12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这部指南是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下,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它秉承循证医学的原则,只纳入被公认、已经得到严格临床验证的方案,明确了医务人员治疗乙肝应当遵循的标准。各级各地医务工作者应该按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操作,为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创造健康、幸福的生活。”

  孩子出生后应尽快免疫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不必管母亲血液中DNA是阴性还是阳性,也不必管乙肝病毒DNA值的大小,甚至也不必管母亲血液中e抗原(HBeAg)是阳性还是阴性,只要在出生后12个小时以内,给孩子注射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就都可以给孩子哺乳?”记者将信将疑。

  庄教授很肯定地回答说:“没错,是这样的。只要正常给孩子进行了免疫,就不会增加他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这一论断不是凭空想像,而是有循证医学证据的。”随即他耐心地为记者介绍了3点理由。

  第一,乙肝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是通过母亲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等感染。因此,我们要求在孩子出生时,就立即给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而且要越早越好。因为乙肝免疫球蛋白就是乙肝病毒抗体,注射到婴儿体内后,如果婴儿被感染,抗体就能中和病毒,立即起到保护作用。

  第二,乙肝病毒主要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血液传播,不是经消化道传播。有人专门做过实验,将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通过胃管注入黑猩猩的胃内,黑猩猩不发病;但如果用牙刷刷它的牙龈,再将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涂在它的牙龈上,结果黑猩猩发病,说明病毒是通过破损的牙龈黏膜进入血液而感染的。

  第三,流行病学对照研究已经证实,只要出生后立即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母乳喂养与不是母乳喂养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没有任何差异。庄教授说:“关于这一点,已有多篇论文发表。”

  庄教授强调,母乳喂养对婴儿成长十分重要。他说:“与非母乳喂养的婴儿相比,母乳喂养的婴儿发育较好,发病较少。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强调,尽可能用母乳喂养。”

  孕妇不需要注射免疫球蛋白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要想安全哺乳,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必须进行孕期免疫(编者注:孕期免疫就是指在妊娠第28、32、36周,对孕妇注射3次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出生后也须立即免疫。

  对这一问题,记者也在几所三甲医院做了调查,除了一所医院外,其余的都坚持“在孕期28、32、36周给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而对于庄辉教授提到的“孕妇不需要注射免疫球蛋白”的主张,他们表示也有所耳闻,但认为“目前还没有定论”,因此至今仍没有执行。

  听记者介绍了相关情况后,庄辉教授表示很不理解。他斩钉截铁地指出,是否应该给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不是一个争议中的问题,而是“铁板钉钉”、有定论的事情了,因为这一做法并无循证医学依据。

  庄辉教授说:“在我们上次的谈话中(编者注:见2006年第8期人物专访),我已经明确表示,不需要给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仔细讲解了个中的原因。这里,我愿意再次重申这一观点。此法并不能降低孕妇体内的乙肝病毒水平。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乙肝免疫策略中没有给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内容,我国卫生部建议的乙肝免疫策略中也无此法。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母亲分娩过程中,婴儿出生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就可以预防了。因此,给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不必要的,也不能作为日后哺乳的条件。”

  庄辉教授继续指出,这也是“给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一直未被写入美国、欧洲、亚太和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或相关“共识”中的原因。

  专题推荐:孕妇如何生下健康宝宝

(实习编辑:李显红)

2007-11-07 08:24:00浏览5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长斑主要原因有哪些
长斑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非疾病因素如化妆品使用不当,以及疾病因素如黄褐斑、雀斑、脂溢性角化病等。为了预防长斑,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防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使用化妆品。一、非疾病因素:部分化妆品中可能含有重金属、香料、防腐剂等刺激性成分,长期使用可能会对皮肤造成伤害。皮肤在受到刺激后,黑色素细胞会产生更多的黑色素来抵御外界伤害,从而形成色斑。二、疾病因素:1、黄褐斑:病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常见于女性孕期、口服避孕药或患有某些妇科疾病等情况。孕期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会刺激黑色素细胞活性增强,导致黑色素合成增加,在面部形成对称性的黄褐色斑块。口服避孕药中的激素成分也可能影响内分泌,引发黄褐斑。2、雀斑: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多在儿童时期开始出现,常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其皮损特点为针尖至米粒大小的淡褐色或黄褐色斑点,好发于面部,尤其是鼻部和脸颊。3、脂溢性角化病:可能与皮肤老化、日晒、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的新陈代谢逐渐减缓,细胞功能衰退,加上长期紫外线照射等因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形成脂溢性角化病的皮损,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淡褐色或黑色斑块,表面粗糙。如果已经长斑,不要自行使用祛斑产品或偏方。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明确斑的类型和原因,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促进皮肤的恢复。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手上长斑怎么去掉
手上长斑可以通过补水保湿、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其他医美手段等治疗方式进行处理。若斑点问题持续不减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1、补水保湿:保持手部皮肤的水分充足对于淡化斑点至关重要。干燥的皮肤更容易出现色素沉着。因此,建议使用含有保湿成分的手霜或护手霜进行日常护理,定期为手部皮肤补充水分,改善皮肤干燥状态,从而辅助改善斑点问题。2、药物治疗:在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下,可以使用含有氢醌、曲酸等成分的美白祛斑产品。这些成分能够抑制色素沉着,淡化皮肤上的色素,从而有助于去除手上的斑点。涂抹时需轻轻按摩,以促进药效的吸收。同时,维生素E软膏也有助于滋润皮肤并淡化斑点。3、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去除手上斑点的方法。激光产生的能量可以使黑色素瞬间爆破,然后随着身体代谢排出体外,从而达到去除斑点的效果。激光治疗通常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斑点,包括晒斑、老年斑等。然而,激光治疗费用相对较高,且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4、其他医美手段:除了激光治疗外,还可以考虑其他医美手段,如果酸焕肤、光子嫩肤、微针治疗等。这些方法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皮肤,有助于改善色素沉着问题,去除手上的斑点。但同样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在选择具体方法时,应根据自身情况、斑点类型以及医生建议进行选择。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是预防和改善斑点问题的重要措施。建议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眼周长斑有什么原因
眼周长斑可能是长期遭受紫外线照射所致,也可能是黄褐斑、雀斑、炎症后色素沉着等疾病因素引起的。若眼周长斑情况突然加重,如短时间内斑点数量增多、颜色明显加深、面积迅速扩大,或伴有眼周皮肤瘙痒、红肿、疼痛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病因。一、非疾病因素:长期暴露在阳光下,未做好防晒措施,紫外线会持续刺激眼周皮肤的黑色素细胞,使其功能亢进,大量制造黑色素,最终形成晒斑等色斑。日常应养成良好的防晒习惯,出门前涂抹防晒霜,外出时携带遮阳伞、佩戴遮阳帽。若因紫外线照射已出现眼周长斑,可咨询医生,考虑后续护理或治疗手段。二、疾病因素:1、黄褐斑:常与内分泌失调相关,孕期女性体内激素大幅波动,长期口服避孕药改变激素水平,都可能诱发黄褐斑,表现为眼周对称性分布的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一般可遵医嘱外用维A酸乳膏促进表皮细胞更新。也可采用激光治疗,如Q开关激光、强脉冲光等,利用高能量破坏黑色素。2、雀斑:具有遗传倾向,受紫外线影响显著。通常为针尖至米粒大小的褐色斑点,多分布在眼周等曝光部位。临床常用强脉冲光治疗,其发出的高能光被雀斑处色素吸收,击碎色素团块;Q开关激光能精准定位雀斑中的色素,瞬间释放高能量将其爆破。具体治疗方式需医生评估后选择。3、炎症后色素沉着:眼周皮肤若发生湿疹、脂溢性皮炎等炎症,炎症期间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刺激黑色素细胞合成过多黑色素,炎症消退后就会留下色素沉着。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炎症。日常生活中,要注重眼周护理。外出前,仔细涂抹眼周专用防晒霜,选择正规、质量可靠的产品。在阳光强烈时,佩戴具有良好防紫外线功能的太阳镜。避免长时间眯眼、揉眼等不良习惯,减少对眼周皮肤的机械性刺激。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怀孕了脸上长斑治疗方法有哪些
怀孕脸上长斑的女性,可以通过加强皮肤护理、改善生活作息、饮食调整、外用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如果不适症状持续加重,建议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1、加强皮肤护理:孕期脸上长斑,首先可以通过加强皮肤护理来缓解。这包括注意补水保湿,保持皮肤的水润状态;同时,做好防晒措施,避免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减少色斑的形成。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和护肤品,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产品。2、改善生活作息:长时间熬夜、作息不规律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进而加重色斑的形成。因此,建议改善生活作息,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维持皮肤的正常功能,减轻色斑。3、饮食调整:饮食对皮肤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建议孕期女性保持均衡的饮食习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这些营养素有助于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减轻色斑。同时,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有助于减少色素沉积。4、外用药物治疗:在孕期,外用药物需谨慎选择。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安全有效的外用药物,如氢醌乳膏、壬二酸凝胶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色素产生,有助于淡化色斑。但需注意,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带来的风险。针对怀孕了脸上长斑的问题,孕妇应综合考虑个人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加强日常护理,改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也有助于减轻色斑的形成。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