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治慢性乙肝患者须有“心理概念”

  对于患上慢性乙肝的患者,通常将与药物终生相伴,这不仅可能会出现药物副作用及耐药性,而且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乙肝患者要有“疾病”和“心理”的全方位治疗概念:

  由于慢性乙肝病程比较长,有少部分患者最终发展成肝硬化、肝癌,所以目前治疗的总体目标是减少肝硬化、肝癌,为此患者对这个疾病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医患结合才能取得最好的临床治疗的效果。

  慢性乙肝患者在心理上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疾病本身是一种传染病,不仅侵害患者本身,还会对别人产生一些危险;二是社会因素,因为现在社会上对慢乙肝的认识误区,有不同程度的患者歧视现象。综合起来,对乙肝患者形成了心理压力。解决这样的问题,一方面需要让患者和公众对慢乙肝的传播途径和疾病特点有科学全面的认识,另外一方面要倡导全社会减少对乙肝的歧视。

  乙肝患者还应该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合理选择抗病毒药物。如果患者比较年轻,转氨酶水平比较高,E抗原是阳性的,DNA水平比较低,希望进行短期抗病毒治疗,比如育龄妇女,要生孩子,可以选择干扰素治疗。而口服药比较方便,像参灵肝康胶囊和泰尼肝维康片,这些药物都比较安全,降乙肝病毒的效果非常明显。

  关于慢乙肝患者生活方面,首先强调喝酒的问题。事实证明,慢乙肝患者同时大量喝酒,最终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相对危险度比不喝酒和没有肝炎的患者要提高109倍,对大量慢乙肝感染者和携带者来说,应该滴酒不沾;吃点辣椒没问题;从原则上慢乙肝患者跟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我们把他们作为正常人来对待就可以了。另外,在乙肝发作期要好好休息。但是经过抗病毒治疗控制了病情,转氨酶水平正常了,其他感觉没问题了,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运动起来。

  明确停药原则,增强乙肝患者信心

  乙肝疾病容易反复,病毒极易变异,所以患者长期依赖药物控制,这种“没有终点”的治疗给病人身心和经济带来双重压力。新指南首次提出了明确的停药原则:对于e抗原阳性的患者,在间隔至少6个月的两次检查中,均显示血清学转换和病毒检测阴性,即实现临床上的双达标,巩固治疗一年后,就可终止治疗,这为患者尽早实现停药带来了希望。

  患上乙肝的妇女想怀孕生子,医生通常要求患者停止服药。这给治疗连续性带来了问题。“保孩子还是保孕妇?”这是个“两难问题”。对于接受口服药物治疗的妊娠期妇女,建议可使用妊娠B级药物。妊娠B级药物是指经过动物试验安全的药物。

  乙肝治疗要有个性化,呼吁医生确定抗病毒治疗方案时要对患者的病情、阶段、家族史、治疗史和经济情况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和必要沟通,提高治疗依从性。

(实习编辑:李杏)

2010-09-17 05:22:00浏览5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