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方法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乙肝 > 最新方法

治疗乙肝 e抗原监测很重要

举报/反馈
2010-09-16 05:50:0039健康网社区

  第二十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首次在北京隆重召开,全球5000多位肝病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治疗的新趋势和新策略。与会专家指出,治疗慢性乙肝不但要有效抑制病毒,还要改善患者的免疫调节功能,从而在有限的治疗时间内,使病情获得长期、稳定的改善。对e抗原阳性患者而言,免疫功能改善的标志就是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因此,治疗过程中还应加强e抗原的监测。

  中国是全世界感染乙肝病毒人数最多的国家,全世界3.5亿至4亿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超过1/3的人在中国,约有9300万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约有2~3千万人为慢性乙肝患者。目前,中国每年约有50多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肝脏损害和肝癌。

  慢性乙肝的进程就是乙肝病毒与人体免疫系统较量的过程。北京解放军302医院肝病科主任张鸿飞教授形象地指出,治疗乙肝需要双管齐下,通俗地讲就是,一方面要“去邪”,即抗病毒治疗,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另一方面要“扶正”,即通过免疫调节改善机体针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而近年来,免疫调节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广大医生认识到,要在抗病毒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争取改善病人的免疫力。

  如果选择了正确的治疗方法,接受了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病人完全不必终身服药。要想最终实现停药,免疫功能的恢复是前提。张鸿飞教授指出,因此要想实现有限疗程,抗病毒药物不仅要能有效抑制病毒,还要具有免疫调节的效果,“既能去邪,又能扶正”。具体到e抗原阳性患者,要想知道治疗是否有效,需要查两个指标,即乙肝病毒DNA和e抗原,前者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是否活跃,血液中检测不到病毒DNA表明病毒复制已被较好地抑制,后者目前被许多临床医生视为免疫功能的“风向标”,e抗原血清学转换(即e抗原消失,出现e抗体)是e抗原阳性病人免疫力恢复的重要标志。“只有乙肝病毒DNA呈阴性,随后实现了e抗原血清学转换,我们的治疗才算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为此,根据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应该选择既能强效抑制病毒、又能提高e抗原转换率的药物进行治疗。2010年发布的最新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替比夫定治疗4年,患者累计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为54%;而对于接受替比夫定治疗24周时乙肝病毒DNA检测不到的患者,4年的累计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更可高达66%。

  除了选择适当的药物之外,治疗效果的保证还需要密切监测临床指标。通过定期监测,可以评估及预测疗效、并及时识别不良反应。张鸿飞介绍道,治疗24周监测乙肝病毒DNA的意义已得到广大医生的认可,本届大会上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显示,监测e抗原水平比监测DNA更有价值。大会发布了在替比夫定治疗期间e抗原水平的持续下降,且基线和24周e抗原水平可以预测1年的疗效的报告,此研究将为医生在临床上预测患者远期疗效提供进一步的依据,未来将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实习编辑:李杏)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