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乙肝治疗 不必“没完没了”

  对于患上慢性乙肝的病人,通常将与药物终生相伴,这不仅可能会出现药物副作用及耐药性,而且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明确停药原则

  增强患者信心

  乙肝疾病容易反复,病毒极易变异,所以病人长期依赖药物控制,这种“没有终点”的治疗给病人身心和经济带来双重压力。新指南首次提出了明确的停药原则:对于e抗原阳性的患者,在间隔至少6个月的两次检查中,均显示血清学转换和病毒检测阴性,即实现临床上的双达标,巩固治疗一年后,就可终止治疗,这为患者尽早实现停药带来了希望。

  新指南指出,血清转换意味着血液中e抗原(一种已感染乙肝病毒的细胞分泌出的病毒蛋白质)减少了,同时产生了抗体,显示抵御乙肝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加强了。廖家杰教授称,研究和临床显示,血清转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病人达到该指标,巩固治疗一年后,就可以考虑停药,而且病情恶化、患上其他肝病的可能性也较低。

  中华医学会感染分会副主任委员侯金林教授引用了一项新近完成的研究结果来证明在24周时病毒DNA检测结果的重要性。参与该研究的e抗原阳性的患者,在服用一线治疗药物替比夫定24周后,如果乙肝病毒NDA检测不到,两年后实现血清转换的机会近50%以上,而且近90%的患者在两年后病毒水平仍检测不到。

  建议妊娠期妇女

  使用B级药物

  患上乙肝的妇女想怀孕生子,医生通常要求患者停止服药。这给治疗连续性带来了问题。“保孩子还是保孕妇?”这是个“两难问题”。这次的新指南首次大胆提出:对于接受口服药物治疗的妊娠期妇女,建议可使用妊娠B级药物。妊娠B级药物是指经过动物试验安全的药物。

  新指南特别强调了乙肝治疗的个性化,呼吁医生确定抗病毒治疗方案时要对患者的病情、阶段、家族史、治疗史和经济情况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和必要沟通,提高治疗依从性。廖家杰教授称,新指南扩大了医生临床首选一线药物的种类,把最近刚被美国FDA列为妊娠B级药物的替比夫定等4种核苷(酸)药物列入其中,使治疗个性化有了更多选择。

(实习编辑:李杏)

2010-08-25 05:40:00浏览6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口炎清颗粒是开水冲服吗
口炎清颗粒通常是通过开水冲服的方式服用。正确的冲服方式对于药物发挥最佳疗效、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口炎清颗粒由天冬、麦冬、玄参、山银花、甘草等多种中药材经现代工艺制成。这些中药成分在开水的高温作用下,能够加速崩解与溶解。例如,其中的多糖类、苷类等有效成分,在开水冲泡时,能更快速地从药物颗粒中脱离,均匀分散于水中,形成易于人体吸收的溶液状态。相比其他温度的水,开水能最大程度促使药物的有效成分释放,从而为后续被胃肠道吸收、发挥药效奠定良好基础。若冲服水温过低,药物可能无法充分溶解,部分有效成分难以释放,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发挥。从药物稳定性来看,开水冲服能保证口炎清颗粒在溶解过程中,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该颗粒剂中的成分在适宜的温度(开水温度)下,相互之间的化学反应能够有序进行,不会因温度过低导致溶解不充分。此外,开水本身经过煮沸消毒,可减少因水质问题引入细菌、微生物等杂质,降低在冲服过程中药物被污染的风险,确保患者安全用药。若采用未经煮沸的生水冲服,生水中的微生物可能与药物成分发生不良作用,不仅影响药效,还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在服用口炎清颗粒时,务必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适量开水冲服。一般加入150-200毫升的开水,搅拌均匀,待水温适宜后(一般冷却至40℃-50℃)服用,避免烫伤口腔及食管黏膜。若在用药期间,口腔炎、咽炎等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应及时就医,重新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