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歧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乙肝 > 乙肝歧视

看乙肝 你抱有何种心态?

举报/反馈
2009-12-04 05:56:0039健康网社区

  乙肝问题让人们纠正已有的观念是困难的,我们只希望可以让曾经由于不了解而对乙肝携带者怀有恐惧心理的读者少一分担心,对携带者们多一分宽容。当然,如果你是乙肝强制检测的支持者,你真的如此敏感,敏感到宁可让一亿多人失去公平升学就业的机会,那么你应该至少知道,歧视并不能使你变得健康。而消除社会歧视,第一步就应该是消除制度歧视。在这一点上,卫生部门、劳动部门责无旁贷。

  一种不必要的歧视

  乙肝究竟是否容易传染,应该成为制订政策的根本依据,如果乙肝传染率非常高,那么针对其的预防、控制和隔离措施就不应该被看作是歧视;而如果乙肝根本不传染,或者传染率非常低,那么在升学和就业的环节中,将乙肝病毒携带者隔绝于其他人群之外,就是不折不扣的歧视政策。

  乙肝病毒传染率本来很低

  从医学角度来讲,一般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乙肝传播的途径主要有通过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三种。接吻不会传播乙肝,和口腔溃疡者也不会通过饭菜传播,普通的工作、学习与这三类传播途经毫无关系,可见,人们应该对乙肝病原携带者持宽容态度,更不应该歧视。

  乙肝当前的主要传染方式来自血液和母婴传染,成人感染乙肝病毒以后,只有6%左右的人会慢性化,大部分人会形成抗体阳性,主动清除病毒,不留下祸根。而科学研究表明,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和乙肝的发病及慢性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月大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后,80%以上都会转为慢性携带,留下祸根,不过,目前的母婴隔断技术已经可以保证婴儿有95%以上的机会不会感染乙肝病毒。

  有关专家随机调查了263位已婚慢性乙肝患者,他们年龄平均在35-55岁之间,婚龄均超过5年,并且都有子女,他们当中其配偶同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共计17对,仅占被调查人数的6.46%。这一结果和国内的其他调查资料基本一致。

  一亿多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怎么来的

  也许读者会问,如果乙肝真的如此“安全”,那么中国号称1.2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怎么来的?但也许更应该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目前,我国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没有隔离措施,他们一样要使用人民币,上公交车,到饭店吃饭,到图书馆借阅书籍,所有人每天都可能接触了乙肝病毒,如果乙肝病毒的传染性和真像部分广告宣传的那样大,中国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20年中早就把乙肝传染给12亿人了。

  下面这组数据也许更能说明问题:根据1979—1980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人群HBsAg阳性率为8.83%(RPHA法),经放射免疫测定校正为10.3%;根据1995年12月国家卫生部对全国进行了第二次大调查;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全国人群HBsAg阳性平均携带率为9.75%。

  目前医学界认为,1.2亿的病毒携带者,主要是由于90年代以前,没有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献血等环节不严格导致血液传播造成。其次,以前没有母婴阻断技术,也导致母婴传播。随着一次性注射器的广泛使用和乙肝疫苗的普及,血液传播、母婴传播逐步被遏止和阻断。今后乙肝传播会逐步减少。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