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各医院2010三伏天灸疗法时间安排

  一、何谓冬病夏治?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对一些冬季诱因明显、发作剧烈、频繁的疾病,在夏天气候暖和、病情缓解之时,不失时机地适当采用一些治疗方法,如内服和外用中药、针灸治疗等,以补益正气,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达到预防冬季复发或减轻发作症状的一种方法。简单地说,也就是在夏季的时候治疗冬季常见病多发病。三伏灸便是冬病夏治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冬病夏治的主要适应症。

  冬病夏治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2.消化道疾病:慢性腹泻、胃炎、消化不良等;3.疼痛性疾病:慢性腰腿痛、筋骨肌肉痛、肩周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4.免疫力低下疾病:易感冒等。其中慢性哮喘、鼻炎最适合“夏治”,小儿和老年人因抵抗力低下者,效果尤佳。

  三、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

  从农历小暑至立秋的30天时间内俗称“伏夏”季节,分为头伏、中伏、末伏,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时候,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原理,此时为补益阳气只最佳时间。“冬病夏治”是选择在每伏的第一天进行敷贴,以达到补阳扶气,增强人体抵抗力的目的。

  四、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与功效

  夏季中药穴位贴敷法是冬病夏治的传统方法之一,又称“三伏灸”,是被患者广泛认可的有效方法。该方法最大的特点是不用打针和服药。它打破了传统的季节限制,在夏季治疗冬季多发病。采用本院特制的药膏外敷人体特定的穴位,通过穴位刺激及药物的渗透吸收,以起到疏通经络、健脾益肺、温化痰湿的作用,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以提高抗御疾病的能力。

  五、中药穴位敷贴的时间长短

  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的不同,一般成年人每次敷贴2-3小时,儿童每次1-2小时。敷贴时以皮肤有烧灼感为度,儿童自觉不适时可予停止。

  六、中药穴位敷贴应注意些什么?

  中药敷贴后2-3小时,有的人会有刺痒的感觉,这是药物渗透入表皮后的一种自然反应;还有人会出现红、肿、热、痛,大约只有1%—5%左右的人可能会起疱。这是由于药物被人体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所造成的。皮肤起疱、反应强烈的病人疗效往往出乎意料的好。但要注意的是,为防止感染,起疱后一定不要搔破,少量小的水疱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可用消毒针头刺破抽液,外涂5%碘伏液,宜暴露,避免覆盖患处。

  七、什么人不宜做中药穴位贴敷?

  1.孕妇;2.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3.对药物过敏者;4.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起泡者;5.皮肤长有疱、以及皮肤有破损者;6.急性感染及疾病发作期不宜敷贴。此外1岁以下的孩子也不宜进行敷贴治疗,因1岁以下,孩子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引起感染。

  八、怎样治养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1. 治疗期间,禁食寒凉生冷和辛辣之品,以及虾、蟹、鹅肉、牛肉等发物,宜用温水洗澡。2.睡眠充足,每晚保持7—8小时的睡眠;3.情绪乐观;4.适度锻炼。

  九、2010年冬病夏治(三伏灸)时间

  7月9日、7月19日、7月29日、8月8日、8月18日

  十、部份医院三伏天灸时间安排

  1.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具体时间】7月9日【周五】(加强),7月19日【周一】(头伏),7月29日【周四】(中伏),8月8日【周日】(加强),8月18日【周三】(末伏),共贴五次。

  【咨询电话】020-61650363

  【医院地址】海珠区石榴岗路13号

  【其他特色疗法】

  一、埋线减肥疗法

  穴位埋线法是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我科以穴位埋线方法为主,结合电针、耳穴贴敷、腹针、中药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肥胖症,大量临床资料及临床实践证实,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肥胖症具有安全、有效、副作用少,不干扰正常生理功能等特点。

  二、特色灸疗法

  传统艾灸疗法历史久,疗效好,无毒副作用,但易烫伤皮肤,且烟灰多,推广发展受到制约。我科田新发医师研究艾灸防治疾病18余年,研发出艾灸按摩器及专用艾条等专利产品。在临床擅于灸治支气管炎、哮喘、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脱出症、膝关节炎、中风后遗症、失眠偏头痛、面神经麻痹、顽固性胃肠病、痛风等疾病。

  三、刺络放血疗法

  刺络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刺破人体的局部皮肤,放出少量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本法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泻热开窍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如昏厥高热中暑、中风闭证、急性咽喉肿痛、急性扭挫伤、疳积、久痹、头痛丹毒等以疼痛、发热、肿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2.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贴药地点】

  伏天当日:中山三院肝病大楼一楼大厅

  平日补贴:中山三院门诊9楼针灸科

  【具体时间】

  第一次:2010年7月09日【周五】;第二次:2010年7月19日【周一】; 第三次:2010年7月29日【周四】;第四次:2010年8月08日【周日】; 第五次:2010年8月18日 【周三】

  【咨询电话】020-85253025

  【医院地址】广州市天河路600号

  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具体时间】伏前灸:7月9日,初伏灸:7月19日,中伏灸:7月29日,末伏灸:8月8日,加强灸:8月18日。逾期者可在第二天至针灸门诊补贴。

  【贴药地点】新门诊楼一楼大厅(7:00~18:00,中午不休息)。

  【咨询电话】020-36591912

  【医院地址】中国广州白云机场路16号大院

  4.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具体时间】伏前灸:7月9日,初伏灸:7月19日,中伏灸:7月29日,末伏灸:8月8日,加强灸:8月18日。

  【贴药地点】门诊楼大堂。

  【咨询电话】020-83581890

  【医院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恒福路60号

  5.广州市中医院

  【具体时间】初伏灸:7月19日,中伏灸:7月29日,末伏灸:8月8日,加强灸:8月18日。若因故漏贴,可在8月28日补贴;当天未能来治疗者可次日做(如次日为周日,则顺延至下周一)。

  【贴药地点】针灸康复门诊(8:00~17:30,中午不休息)。

  【咨询电话】020-81886504

  【医院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珠玑路16

  6.广东省中医院

  【具体时间】7月9日【周五】(加强),7月19日【周一】(初伏),7月29日【周四】(中伏),8月8日【周日】(末伏),8月18日【周三】(末伏加强),共贴药5伏,上午7:00~晚上8:00。

  【咨询电话】 81887233-32101,32102

  【贴药地点】广州市大德路111号广东省中医院东区门诊大厅

  二沙岛分院、芳村分院、大学城医院、下塘门诊部、天河门诊部、罗冲围门诊部亦同时进行贴药,贴药时间为正常上班时间。

(责任编辑:邱卓君 通讯员:彭逢美)

2010-07-06 10:15:00浏览131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琴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三甲
老是长冻疮是什么原因
老是长冻疮的原因较为复杂,总体涉及非疾病因素中的环境因素、生活习惯,以及疾病因素里的营养不良、血液循环障碍等,建议积极查明病因后治疗。一、非疾病因素:1、环境因素:长时间处于寒冷、潮湿环境,如在低温且湿度较大的户外工作,皮肤血管受冷收缩,血流减缓,组织缺氧受损,易引发冻疮。日常应注意保暖,穿戴厚实、防潮衣物,尽量减少皮肤暴露,从源头上预防。2、生活习惯:缺乏运动可致血液循环不畅,末梢血液供应不足,肢体末端在寒冷刺激下更易长冻疮。多进行跑步、跳绳等有氧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抗寒能力。二、疾病因素:1、营养不良:身体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皮肤组织的修复和抗寒能力下降。比如长期节食人群,易出现营养失衡,要合理膳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的蔬果及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黄瓜、菠菜、鸡蛋、牛奶等,对身体健康有帮助。2、血液循环障碍:如果患有动脉硬化、雷诺病等,血管本身存在病变,管腔狭窄或痉挛,使末梢血液循环受阻,在寒冷环境下,更容易导致冻疮发生。需要针对具体的病因进行干预,如雷诺病患者可遵医嘱服用硝苯地平扩张血管,改善末梢供血,缓解因血液循环差导致的冻疮,用药要遵医嘱。若患者频繁长冻疮,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管超声等检查,排查潜在疾病,以便针对性防治。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冻疮为什么一暖和就痒怎样治疗
冻疮一暖和就痒主要与皮肤受冻后的生理变化相关,通常可以选择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等来改善。冻疮是冬季常见的皮肤病症,多发生于肢体末梢及暴露部位,如手指、脚趾、耳廓等。当皮肤长时间处于低温、潮湿环境,局部小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引发组织损伤,形成冻疮。冻疮一暖和就痒,是因为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当进入温暖环境,血管迅速扩张,血液流量瞬间增大,刺激周围神经末梢,便产生瘙痒感。而且在冻疮形成过程中,皮肤组织细胞受损,炎症介质释放,也会进一步加重瘙痒症状。冻疮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冻疮部位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破损引发感染。若冻疮未破溃,可用37-40℃的温水浸泡受冻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这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症状。但要注意避免水温过高,以免烫伤皮肤。同时,可适当按摩冻疮周围皮肤,从肢体近端向远端按揉,辅助血液流通。若冻疮局部红肿、瘙痒明显,可遵医嘱外用冻疮膏,其含有的樟脑、辣椒酊等成分能刺激皮肤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若伴有破溃,先用碘伏消毒,再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促进愈合。此外若冻疮较严重,还可口服药物如硝苯地平,此药属于降压药,但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对冻疮治疗有一定辅助作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预防冻疮。在寒冷天气,注意保暖,穿戴足够厚的手套、帽子、围巾等,避免皮肤长时间暴露。加强体育锻炼,如慢跑、跳绳,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身体耐寒能力。若冻疮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发热、局部肿胀加剧等异常,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继发感染等并发症,以便及时治疗。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手上长冻疮了怎么办
手指冻伤可通过复温护理、药物治疗、按摩等方法来应对,建议患者根据冻疮的严重程度,合理选择处理方式,若冻疮症状严重或长时间未缓解,应及时就医。1、复温护理:发现手上长冻疮,需及时进行复温。将手浸泡在37-40℃的温水中,这样的水温能温和地使冻伤部位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避免因温度变化过快对受损组织造成二次伤害。建议浸泡15-20分钟,直至手部皮肤恢复红润、感觉恢复正常。注意水温要严格把控,不可过高以免烫伤脆弱的皮肤,也不能用过热的水直接冲淋或用火烤,否则会加重组织损伤。浸泡后要轻轻擦干手部,避免用力擦拭。2、药物治疗:若冻疮未破溃,可涂抹冻疮膏。其含有的樟脑、辣椒碱等成分,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神经末梢,使血管扩张,减轻冻疮引起的肿胀、瘙痒等症状。若冻疮已破溃,为防止感染,可涂抹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能抑制细菌生长,预防伤口感染。注意涂抹药物前,需先用温水清洁手部并擦干。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使用药物,若用药后出现红肿、瘙痒加剧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药并就医。3、按摩:冻疮缓解后,适当按摩手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恢复。患者可轻轻揉搓冻疮部位,从手指根部向指尖方向,动作要轻柔,通过按摩刺激血管,进一步扩张血管,增强局部血液供应。注意按摩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度损伤皮肤。若冻疮处有破溃或水疱,应避开这些区域,防止感染。另外,按摩时间不宜过长,每次10-15分钟即可。建议患者密切观察冻疮恢复情况,若出现伤口化脓、水疱增大、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另外,避免搔抓冻疮部位,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在冻疮恢复期间,尽量避免手部接触刺激性物品,如冷水、洗涤剂等。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