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崴脚不重视,很麻烦!让踝关节“年轻”,医生给出建议

要问人的一生到底要经历几次伤痛?

崴脚,大概可以算是其中一次吧。

毕竟,生活中导致崴脚的因素随处可见,有的人穿高跟鞋不熟练一不小心就崴了,有的人下楼梯稍不留神踩空了,有的人则会在踢足球、打篮球时造成运动损伤。

医学上,“崴脚”被称作踝关节扭伤,不少人都会经历一次或数次。一部分人扭伤后经过及时的治疗和休息,一般都能恢复并痊愈,而有部分人则可能在一次崴脚后,出现经常崴脚,反复崴脚的情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陈亚平介绍,这种习惯性扭伤在医学上称作“踝关节不稳”,通常是踝关节扭伤后未得到正规治疗遗留下来的问题,即踝关节周围韧带受损或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后导致踝关节不稳定,而引起踝关节频繁扭伤的现象。

一次崴脚后常常崴脚,怎么回事?医生:这是病,要治

反复崴脚得重视

据了解,踝关节不稳不仅出现在运动损伤中,也出现在日常生活里,且患病率较高。在陈亚平教授的日常门诊中,一个单元20个病人,其中大概有13、14个病人患有踝关节不稳。

这种疾病对患者的影响也是全身性的,首先患者会经常形成“扭伤-不稳-再次扭伤”的恶性循环,其次,因不稳定造成的踝关节反复扭伤可造成关节软骨的损伤,重者可形成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和畸形等,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次崴脚后常常崴脚,怎么回事?医生:这是病,要治

陈亚平主任还告诉39健康网,踝关节不稳不仅仅是踝关节问题,对于一些患病时间比较久的病人来说,他们的膝关节、髋关节、腰部、颈椎都会出现疼痛的感觉。

在门诊中,陈亚平主任甚至遇到了一例踝关节不稳导致下颌关节不稳的情况。“下颌关节离脚很远,但是当我们给他处理完踝关节不稳后,这个患者下颌关节的紊乱有所好转,所以说是全身性的问题。”

一般来说,踝关节不稳包括外侧、内侧和距下关节的不稳,外侧的踝关节不稳较为常见,分为机械性踝关节不稳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前者主要指的是踝关节结构受损,导致关节活动超出正常范围,后者则是由神经、肌肉功能性缺陷所导致的主观感受性、反复发作的踝扭伤,其关节运动随意控制失常,但关节运动的幅度在正常范围内。

康复治疗需坚持

陈亚平主任介绍,在治疗方面,一部分机械性踝关节不稳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而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则主要进行康复治疗。

在治疗前,评估是最重要的。“慢性踝关节不稳,特别是功能性不稳,没有诊断和治疗标准,因此检查时要全面评价,”陈亚平主任建议,评估内容一般包括踝关节活动度、肿胀情况、疼痛程度、韧带松弛程度、足底压力和平衡功能。

此外,也可借助量表和相关仪器进行评估。

一次崴脚后常常崴脚,怎么回事?医生:这是病,要治

在反复的治疗中,陈亚平主任表示,他们已经总结出阶梯性治疗策略,即将康复治疗分为“非负重训练-部分负重训练-完全负重训练”三个时期进行。

陈亚平主任介绍,治疗的第一个时期主要针对疼痛和肿胀情况,进行保护性运动,包括以理疗为主,进行间歇性冷敷、脉冲短波、低强度的激光、使用外部支具、在无痛范围内进行淋巴引流等;第二个时期进行肌力和动态平衡训练,第三个时期则是对肌力和踝关节进行平衡及控制训练。

“我们的康复要起于评估,止于评估,治疗对过程中也要对肿胀、疼痛、活动度等情况进行评估,尤其在治疗结束后,患者回家继续康复的半年、一年里仍要评估,患者是否可以运动。”陈亚平强调。

一次崴脚后常常崴脚,怎么回事?医生:这是病,要治

踝关节不稳,预防最重要

“除了治疗,预防是最最最重要的。”陈亚平主任给出了四条预防建议。

第一,运动前后一定要热身。包括10分钟的慢跑、跳绳、健身操等全身性热身运动和针对某项运动的特殊需要,有选择性地活动特定的肌肉群,运动较激烈或专业,必须用更长时间热身;

第二,踝关节扭伤后要正规治疗。陈亚平主任表示,这是导致踝关节不稳的绝对因素。“很多人扭伤了冰敷一下,随便养养就不管了,该干嘛干嘛,这是不对的,”她提醒广大患者,如果是轻微的扭伤,要冷敷、休息,如果肿胀得厉害,疼痛持续不断,影响了正常的行走,则一定要前往正规医院治疗。

陈亚平主任介绍了目前踝关节正规治疗的PRICE原则

P:保护脚跟,避免再次损伤,保护下负重

R:休息,避免活动脚踝,特别是内外翻活动

I:冰敷,每次20-30分钟,间隔1-2小时

C:加压包扎,用弹性绷带固定脚踝、限制活动

E:将脚踝抬高至超过心脏水平位置。以促进静脉和淋巴循环

一次崴脚后常常崴脚,怎么回事?医生:这是病,要治

第三,本体感觉训练。

第四,肌肉力量的训练。

2019-06-10 21:48:25浏览3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曾钢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开车摔伤擦破皮了怎么快速恢复
通常情况下,开车摔伤擦破皮了可以通过清创处理、消毒处理、药物处理、手术处理、日常护理等方式进行处理,有利于快速恢复。1、清创处理如果患者在骑车时不注意自身安全,出现摔伤的情况,导致局部皮肤擦破皮。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过氧化氢溶液、碘伏溶液等对患处进行清创处理,避免出现伤口感染的情况。2、消毒处理如果患者的皮肤擦伤比较严重,伴有明显的出血、疼痛等症状,需要及时使用棉棒进行按压止血,并遵医嘱使用过氧化氢溶液、碘伏溶液等药物进行消毒处理。3、药物处理如果皮肤擦伤伴有细菌感染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进行抗炎治疗,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4、手术处理如果患者在擦破皮后,出现伤口较大、出血量较多的情况,则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清创缝合手术治疗,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5、日常护理在伤口愈合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沾水,以免引起感染的情况。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出现摔伤的情况。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患者需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郑帅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开车防止腰疼小妙招有哪些
一般没有开车防止腰疼小妙招的说法。建议开车时可以通过调整坐姿、保持车内温度适宜、局部热敷、按摩、佩戴护腰等方式防止腰疼的发生。1、调整坐姿在开车时,要注意调整坐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同时,也要避免弯腰驼背。以免导致腰部肌肉处于紧张的状态,从而引起腰疼的情况。2、保持车内温度适宜在开车时,如果车内的温度过低,可能会使腰部受到寒冷刺激,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也会伴随局部疼痛的症状。因此要保持车内温度适宜,可以调节空调或风扇的风流循环。3、局部热敷如果患者开车时间过长,可能会使腰部肌肉处于紧张的状态,容易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以通过热毛巾热敷的方式进行改善,也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改善腰疼的症状。4、按摩如果在开车时不注意腰部的放松,长期久坐以后可能会使腰部的肌肉发生劳损,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可能会出现疼痛的症状。此时可以对腰部进行按摩,从而促进腰部的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上述症状。5、佩戴护腰如果患者是因从事重体力劳动等导致腰部损伤引起的腰疼,开车时可以通过佩戴护腰的方式进行改善,从而达到支撑腰部效果,有助于缓解疼痛的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上班。如果必须开车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平时还可以通过游泳锻炼身体的方式增强体质。
郑帅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开车腰痛怎么回事
开车腰痛可能与坐姿不正确、座椅不舒适、精神紧张、骨质疏松、腰椎管狭窄症等因素有关。如果疼痛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1.坐姿不正确 坐姿不正确可能导致腰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无法得到充分放松,从而引起疼痛。此外,不当的坐姿还可能压迫神经根,导致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改善坐姿是缓解腰痛的关键。建议调整座椅高度,使双脚平放在地面上,同时保持背部挺直,可以使用靠背支撑来帮助维持正确的姿势。 2.座椅不舒适 座椅不舒适可能会导致腰部受到不必要的压力,长期如此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出现腰痛、酸胀感的症状。另外,座椅不舒适还会对脊柱造成扭曲,增加腰椎负担,加重腰痛。更换舒适的座椅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选择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座椅,如带有可调节倾斜角度的靠背,以减少腰部的压力。 3.精神紧张 精神紧张时,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跃,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影响身体的代谢过程,包括影响骨骼肌的收缩和松弛,进而导致腰痛。此外,情绪紧张也会导致肌肉张力增高,进一步加剧腰痛。放松心情有助于减轻腰痛。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也可以尝试进行一些轻度的运动,如散步或瑜伽,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紧张情绪。 4.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椎管内径变小,导致神经根或脊髓受压,当压迫到神经根时会引起腰痛。由于神经根被压迫,患者还可能会出现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腿部疼痛,休息一段时间后又可以继续行走。对于腰椎管狭窄症引起的腰痛,通常需要通过手术治疗。例如,椎板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通过扩大椎管空间,解除神经根压迫,从而缓解腰痛。在停车休息时,患者还可以进行简单的腰部伸展运动,如前后弯曲、左右旋转等,以缓解疼痛。 5.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会使骨骼变得脆弱易碎,容易发生骨折,而腰椎骨折也是骨质疏松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当腰椎骨折时,周围的软组织也会受到损伤,从而导致腰痛,还可能会导致易骨折的情况发生。补充钙和维生素D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饮食中应摄入足够的含钙食物,如牛奶、鸡蛋等。 建议患者不要进行长时间驾驶,以免诱发或加重疼痛感。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