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你知道吗?你家床上的枕头可能是个“隐形杀手”!

俗话说,“高枕无忧”,很多人认为高枕头有助于睡眠,在睡觉时都喜欢枕上一个高枕头。有时候还嫌弃买来的高枕头太低,会将两个枕头叠加在一起用,要是还嫌低,就叠加三个。

小编的朋友也是“高枕头俱乐部”的一员,平日睡觉没有两个枕头叠加,是睡不踏实的。可是最近,她常常感觉头晕目眩、四肢麻木,而且颈椎感觉非常疼痛,很是难熬。

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知是因为她长期睡高枕头,导致颈椎长期不再向前正常弯曲,而是伸直甚至向后突,让颈椎出现了小关节紊乱,引发了颈椎病。

劝告:这2种枕头不要给爸妈用,先伤颈椎再伤身体!

一、小心“高枕无忧”,伤了你的身体

据专家介绍,要想有一个好的睡眠状态,只有在睡觉时维持颈椎正常的生理状态,才能使身体的每个部分得到放松休息。当我们睡的枕头过高,不仅不会像传说中的让我们睡个好觉,而是会给我们身体带来众多危害。

因为我们睡高枕头时,无论是仰卧还是侧卧,都会使颈椎不能保持一个正常的生理状态,从而使颈部的局部肌肉呈现过度紧张的状态。

长期下去,我们的颈部肌肉就会出现劳损、挛缩,促使颈椎位置发生改变,以及颈部神经根和血管受刺激和压迫,造成脑部供血不足,引发肩膀痛麻、头晕、恶心、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以及常提起的“落枕”和“劲椎病”。

另外,有些人一直困扰的“打鼾”,也有可能是“枕头过高”惹的祸。因为枕头过高,会在我们睡觉时,增大颈部和胸部的角度,使气管通气受阻,从而出现打鼾的现象。

劝告:这2种枕头不要给爸妈用,先伤颈椎再伤身体!

二、高枕不好,睡低枕也有危害

现在,除了“高枕可助睡眠”的说法让大家效仿,“不用枕头可治劲椎病”的传言也让许多人相信不已,坚持睡觉不用枕头,等待颈椎病自然康复。

小编可能要残酷地告诉你,“这招不仅不会让我们的颈椎病好,可能会进一步危害我们的身体。”

枕头过低或者不使用枕头,会使我们的头颈过度后仰,导致颈椎的肌肉和韧带过度紧张,这样的状态长期下去,会出现脖子酸痛、身体疲劳、落枕等问题,长期落枕也会加重劲椎病的病情。

同时,枕头过低也会造成供血不平衡,使身体过多的血液流进脑部,引起脑袋充血,影响我们头部的血液循环和流通,严重的话可引起脑缺氧,让人感觉头晕脑胀。

劝告:这2种枕头不要给爸妈用,先伤颈椎再伤身体!

枕头这样选才能睡到好枕头

根据日本和美国的研究发现,最佳的枕头高度是要根据每个人的高矮、胖瘦、肩宽窄、头围、脖子长短以及颈部弧度来判断。由于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枕头高度并没有一个最终标准,需要我们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判断选择。

医生一般会建议我们仰卧时,枕头的高度是自己的一拳;侧卧时,枕头的高度是一拳的高度再加一掌的厚度。

除了要选择高度合适的枕头,我们选择的枕头也不要过硬和太软,枕头的填充物最好是透气性好的棉花、丝绵、羽绒和荞麦。

好了,关于枕头的小科普就讲到这里,大家应该也知道了枕头对我们的重要性。现在,赶紧回去看看,你家床上躺着的是不是个“隐形杀手”,如果是,赶紧换掉,把真正适合你的“枕头”用起来。

2019-03-20 20:30:00浏览14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白头发能不能拔掉
如果出现少量白头发,在没有其他特殊情况下可以拔掉,但如果白头发数量较多或存在某些头皮疾病等情况则不建议拔掉。如果突然出现大量白头发,或伴随脱发、头屑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一步确定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白头发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毛囊中的黑素细胞功能障碍或减少,导致头发中的黑色素减少或缺失。当只有偶尔几根白头发出现时,拔掉通常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少量拔除白头发,毛囊不会受到太大损伤,周边的毛囊也能正常生长,新长出的头发依然有可能是黑色的。而且拔掉后从外观上能迅速改善白发带来的视觉影响,让人在形象上感觉更良好。然而,如果白头发数量较多,大量拔除可能会损伤头皮毛囊,引发毛囊炎问题,出现头皮红肿、疼痛等症状。长期频繁拔白头发还可能使毛囊受损严重,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脱发。另外,如果是白化病、白癜风等疾病导致的白头发,拔掉白头发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可能因皮肤屏障受损增加感染风险,白癜风患者本身皮肤就较为敏感,拔白发可能引发同形反应,使白斑面积扩大。对于白头发,更建议采取一些温和的方式来处理。如果想改善白发外观,可选择使用天然植物染发剂进行染发。日常要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12、铜、锌等营养素的食物,如肉类、蛋类、坚果等,对维持黑素细胞的正常功能有好处。同时,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以缓解压力,避免因精神因素导致白发进一步增多。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少年白头发有什么原因
少年白头发可能与遗传因素这一非疾病因素有关,也可能与营养不良、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慢性疾病等疾病因素有关。若白发症状持续不减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更专业的诊断和治疗。一、非疾病因素:遗传因素是青少年早发性白发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果家族中有早发白发的历史,特别是父母或祖父母在年轻时就有白发,那么后代出现早发性白发的风险会显著增加。这是由于遗传基因影响了黑色素细胞的生成或功能,导致头发中黑色素减少,进而出现白发。二、疾病因素:1、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导致青少年早发性白发的常见疾病因素之一。当身体缺乏蛋白质、维生素B群如维生素B12、叶酸等、铜、铁、锌等微量元素时,会影响黑色素细胞的正常功能和黑色素的合成,从而导致头发变白。这种情况在偏食、挑食或饮食不均衡的青少年中尤为常见。2、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白癜风,也可能导致青少年早发性白发。白癜风是一种皮肤色素脱失性疾病,当自身免疫系统攻击黑色素细胞时,会导致皮肤和毛发变白。虽然白癜风更常见于皮肤,但也可能影响头皮和头发。3、其他慢性疾病:一些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病、恶性贫血等,也可能导致青少年早发性白发。这些疾病可能通过影响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或营养吸收等方面,间接影响黑色素细胞的生成和功能,从而导致头发变白。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应注意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此外,还应避免过度接触紫外线和化学物品等有害因素,以保护头皮和头发的健康。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使白头发变黑有哪些办法
使白头发变黑的办法主要包括饮食调理、头皮护理以及医学干预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有助于从多个角度促进黑色素生成,改善头发变白状况,重拾乌黑秀发。1、饮食调理:合理饮食对头发健康至关重要。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摄入,如糙米、燕麦等,维生素B族参与细胞代谢,有助于维持毛囊正常功能,促进黑色素合成。多吃富含铜、铁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像动物肝脏、坚果、豆类等,这些元素是合成黑色素的关键酶的组成成分,缺乏可能导致白发产生。同时,适量食用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等,为头发提供营养,增强发质。2、头皮护理:定期清洗头发,选择温和、适合自己发质的洗发水,保持头皮清洁,防止油脂和污垢堵塞毛囊。避免频繁烫染头发,烫染剂中的化学物质会损伤头发和毛囊,加重白发问题。可适当进行头皮按摩,每天用指腹轻柔按摩头皮5-10分钟,促进头皮血液循环,增强毛囊活性,刺激黑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3、医学干预:在医生指导下可尝试医学干预方法。对于因缺乏维生素或微量元素导致白发的情况,可适当补充相应维生素。部分白发可能与内分泌失调、疾病等因素有关,如甲状腺功能异常,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调节内分泌,改善白发症状。此外,一些中药调理也可能对白发有一定改善作用,如服用含有何首乌、黑芝麻等成分的中药,但需在医生辩证指导下使用。若发现白发增多,不要盲目尝试不正规的方法。若白发快速增多或伴有其他身体不适症状,如脱发、乏力、消瘦等,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或内科就诊。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循医嘱,保持积极心态,耐心等待头发逐渐变黑。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长白头发主要有什么原因
长白头发的原因多样,包含非疾病因素如遗传、衰老等,以及疾病因素如白化病、白癜风等。若白发异常增多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一、非疾病因素:1、遗传:遗传在白发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若家族中有早生白发的遗传倾向,个体携带相关基因,更易出现白发,且发病年龄较早,常见于青少年时期。这种由遗传导致的白发难以从根本上预防,不过可通过染发等方式改善外观。2、衰老: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机能逐渐衰退,毛囊中的黑素细胞功能也不例外。黑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的能力下降,头发中黑色素含量随之减少,从而使头发逐渐变白。这是自然生理过程,无法逆转,但可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保持身体健康。二、疾病因素:1、白化病:白化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体内缺乏酪氨酸酶或该酶活性降低,导致黑色素合成障碍。不仅头发变白,皮肤、眼睛等部位也会因缺乏黑色素而呈现白色或淡粉色。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主要通过物理防晒、佩戴墨镜等方式,减少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的伤害。2、白癜风:白癜风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黑素细胞,使其受损无法正常合成黑色素,进而导致皮肤和毛发变白。治疗方法多样,如遵医嘱外用氢化可的松等糖皮质激素药物,或采用光疗等物理治疗手段,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制定。若发现长白头发,首先要排查自身生活习惯与精神状态,做出相应调整。日常饮食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铜、锌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粗粮、坚果等,助力黑素细胞合成黑色素。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