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小王(化名)夏天游泳的时候,被家人发现脊柱有弯曲的现象,一到医院检查确诊患上了脊柱侧弯,由于弯曲度数只有10几度,小王的家长也没太在意,可仅过了一年脊柱侧弯猛的到了50多度,按照国际惯例须手术治疗,可一想到手术后脊柱只能僵直这让小王的家长犹豫不已,经过多方打听来到广东省新苗脊柱侧弯预防中心,竟然经过保守治疗,50多度的弯曲已经下降到20多度,带上支具后形体和普通人几乎一样。
在5月20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侧弯中心、广东省新苗脊柱侧弯预防中心、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早查早防,呵护新苗”——5.21世界脊柱健康日公益活动上,小王特意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中山一院脊柱侧弯中心杨军林主任说道,“在我们中心还有200例脊柱侧弯高达40~60度、按照国际惯例须手术治疗的患者,通过保守治疗体系,不但保留正常的脊柱功能,还节每台高达10万的手术费用。但是要强调的是,这类40~60度患者一定是12、13岁这样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青少年,且早期发现,一旦停止生长骨头变硬,依然要采用手术治疗。”
粤青少年脊柱侧弯患病率高达5.4%
脊柱被称为人体的第二条生命线,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脊柱侧弯是一种危害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病,如不及时发现及治疗,可发展成非常严重的畸形,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严重者可致心肺功能障碍,乃致瘫痪死亡。
2013年9月,在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教育局、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中山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和新苗基金的支持下,杨军林新苗公益团队对广东省内广州、深圳、珠海、汕头等试点城市部分学校的37万中学生进行了脊柱侧弯公益筛查,筛查结果显示广东省青少年学生的脊柱侧弯患病率高达5.4%。
2015年以来,在广州市教育局、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的要求下,该团队又对广州、中山市的40余万中小学生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地毯式脊柱侧弯普查,普查出大量可疑脊柱侧弯学生。这是国内首个地毯式脊柱侧弯普查,也是目前全国开展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脊柱侧弯普查。
青少年普查中99%的脊柱侧弯患者可保守治疗,但切勿忽视
虽然,普查中发现广东青少年脊柱侧弯患病率高达5.4%,但其中88%学生患者只需正规的形体训练即可,10%几的学生患者需要佩戴支具进行控制,只有不到1%的患者要考虑手术治疗,甚至在这些1%原本要手术的患者,目前通过科学的保守治疗手段,也可能有避免手术的可能。
“但我们在普查后也发现了很多问题,由于孩子病情当时并不严重,许多家长会忽视及时治疗的紧要性,导致原本孩子只有10多度的侧弯,一年后发展到了50多度。”杨军林说,此外,还有不少外地的孩子、学习的压力等因素,导致重视程度往往不足,“如果这些被筛查出的可疑脊柱侧弯学生没有及时复诊、治疗,普查的努力也就白费了。”
脊柱侧弯防治体系让4000多名侧弯学生避免手术
为此,2016年,杨军林教授团队成立了广东省新苗脊柱侧弯预防中心,承担了广东省内的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普查及脊柱侧弯学生复诊、保守治疗工作。这是国内唯一一个集普查、复诊、医学形体、支具和强化康复治疗于一体的脊柱侧弯诊疗机构,该中心还被列为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学生健康合作中心。
杨军林介绍,成立预防中心后,我们开展了网络问诊、网络咨询,若有家长怀疑孩子出现脊柱侧弯,可关注 “新苗脊柱侧弯中心”微信公众号,上传照片,1-2天内既有专家进行答复。此外,考虑到不少孩子在平时需要上课等因素,周末也进行开诊,家长可带孩子前来就诊。
据了解,在该中心筛查、观察锻炼、医学形体训练、支具、强化治疗、手术和康复的完整脊柱侧弯防治体系下,99%的轻度脊柱侧弯患者,可在不影响学习生活的情况下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目前,这套体体系让4000余名脊柱侧弯学生得到了有效治疗,避免了手术。
广东省新苗脊柱侧弯预防中心电话:020-87335050/020-37632321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马棚岗22号中粤大厦11楼(通讯员:李绍斌、彭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