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骨质疏松缠上中青年

崔晓明 骨科 主任医师
吉林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骨质疏松症常被视为老年人常见病,在临床发现,骨质疏松在中青年人群中发病数量也日益增多。

45岁轻微摔伤竟骨折

今年 45 岁的王女士是一外资企业的中层领导,她上班走楼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只是蹭破了点皮,没想到却疼得不敢走路。到医院拍片发现竟然小腿骨折。经检查,她骨小梁稀疏、骨质结构紊乱、骨密度降低,确诊为骨质疏松症,这是致其骨折的“元凶”。她很纳闷:“自己平时饮食很讲究,而且还不算老,怎么就得了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患者年轻化和当前人们生活方式改变有很大关系。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青壮年人群工作忙碌、易忽视对健康“储蓄” ,加之营养失衡、吸烟酗酒、多坐少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骨质疏松发病率增加。从出生后骨骼逐渐生长发育,一般 30--35 岁左右骨量达到最高值,以后骨量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骨微细结构逐渐被破坏、骨脆性增加,易致骨质疏松。骨密度下降后几乎不可恢复,目前医学上也尚无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帮助已疏松骨骼恢复原状。骨质疏松发病之初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当发生腰背疼痛乃至骨折后才去诊治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所以也被称为“隐性杀手”。

防骨质疏松坏习惯要改掉

骨质疏松与一些不良习惯有密切关系。不少中青年白领尤其是女性过度追求苗条身材,采取长期不科学节食等方式盲目减肥,造成钙摄入量不够,骨量往往明显偏低,影响骨密度,易致骨质疏松症,一旦发生扭伤、摔倒、挤压等意外时会较他人更易骨折。

长期吸烟会造成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抑制骨形成,从而诱发骨质疏松症。长期大量饮酒可引发机体营养代谢失衡,使维生素 D 合成减少、抑制肠道对钙和维生素 D  的吸收,导致骨骼严重缺钙。

现代生活中,不少青壮年白领都习惯以车代步、电梯代替楼梯、终日面对电脑、缺乏运动与阳光照射, 且不正确的坐姿和长时间保持某种姿势会使骨骼负重过大, 都不利于钙质吸收与保留。

预防骨质疏松尤应避免以下不良生活习惯:食用过多肉类和盐,会促使钙质排出,加速钙流失。而咖啡、可乐中的咖啡因,过量摄入后也抑制骨质对钙盐的摄取利用,导致骨密度降低、引发骨质疏松。

两大补钙误区应避免

76岁的张先生经常腰腿疼痛,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患了骨质疏松症,医生提醒他以后走路要小心,尽量不要摔跤以免骨折。因对骨质疏松心存恐惧,再加上广告上对补钙作用的宣传,张先生决定多补钙。

在骨科我们认为,钙过量,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大家在认识上存在着误区。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不少人提到骨质疏松就想补钙,其实缺钙只是造成骨质疏松的多种因素之一,维生素 D不足、雌激素水平下降等也都可导致该病。因此治疗骨质疏松症不能盲目依赖补钙,摄食过量钙质还会干扰其他营养吸收。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质疏松,能做到的只是预防和减缓。

误区二:钙补得越多越好。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危害老人健康。

 

骨质疏松女性居多

每年10 月 20 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 ,据了解, 60岁以上人群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问题,尤其以女性居多。

骨质疏松被称为慢性病,总是“静悄悄”地发生,很多人都是直到发生骨折了,才出现相应的症状。对一个正常人来说,年龄是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所以 60岁以上人群要特别注意,尤其是 60岁以上的女性,绝经前后 10 年左右的女性会有非常快速的骨矿物质流失,因此,女性的骨质疏松可能来得比男性更为普遍,也更容易出现问题。

严重的骨质疏松易导致骨折、驼背等问题。日常生活中,易得骨质疏松的人除了在饮食上要多吃蛋、奶和豆制品等,最好一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测,了解骨骼状况,从而尽早采取防治措施。

2016-01-18 11:20:59浏览10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俊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影响寿命吗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否影响寿命,与心肌肥厚的程度、范围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关。若疾病未引起症状,大多不影响寿命;若出现心衰、猝死等情况,则可能会影响寿命。 1、未引起症状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属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特殊类型,与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不同,常不伴有左心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和压力阶差。肥厚的心肌主要位于前侧壁心尖处,而室间隔基底部多无肥厚。对于没有引起症状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多不影响预期寿命,与常人无异。 2、出现心衰、猝死等情况 由于本病无左室流出道梗阻和压力阶差存在,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小,故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本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部分患者可有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胸痛可酷似冠心病心绞痛,但一般持续时间长,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往往无效。此外,可有头晕、乏力等症状,晚期可出现心功能不全征象,偶尔可猝死。对于出现心衰的患者,可能会减少预期寿命;有猝死情况的,则寿命无法预估。 如患有肥厚性心肌病,建议心内科就诊,遵医嘱制定诊治计划。无症状者,一般无需治疗,观察即可,有症状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遵医嘱服用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进行治疗。
周彬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吃什么药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吃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抗心律失常药、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1、β受体阻滞剂常用药物有酒石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使用此类药物时要从小剂量开始,再逐渐增加剂量,以免出现心动过缓的情况。2、钙离子拮抗剂常用药物有维拉帕米、盐酸地尔硫卓等,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的收缩,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维拉帕米存在禁忌症,比如心源性休克、低血压等,此类患者禁用维拉帕米。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等,可以扩张血管,改善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悸、胸闷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能会出现干咳的不良反应,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后再进行使用。4、抗心律失常药常用药物有胺碘酮、利多卡因等,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延长心肌细胞的存活时间,从而缓解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存在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情况,不建议使用此类药物。5、利尿剂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可以减轻心脏的前负荷,缓解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使用利尿剂时可能会诱发低钾血症,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治疗期间,要保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同时,患者需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免对病情恢复产生影响。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切忌私自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周彬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怎么治疗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进行治疗,缓解其不适症状。 1、一般治疗 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日常应注意休息,也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药物治疗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普萘洛尔片等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改善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另外,患者还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维拉帕米片、盐酸地尔硫卓片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以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有助于改善心肌肥厚的情况。 3、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服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建议患者可以通过室间隔心肌部分切除术、酒精室间隔消融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4、介入治疗 如果上述治疗方式效果不佳,患者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通过介入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医生会使用导丝、导管等器具,通过股动脉或者桡动脉,将导管送入冠状动脉口,通过导管可以有效扩张冠状动脉。 5、康复训练 患者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但需要注意循序渐进,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监测自身血压情况,若血压出现波动或者持续升高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