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4月1日,在上海参加第三届全国脊柱外科学术论坛。这是由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主办的大型脊柱外科学术会议,今次有3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脊柱外科专家和医生参加了学术交流。
此次学术会议,专门有脊柱侧弯矫正的专题,各位分别报告了对特发性脊柱侧凸、先天性脊柱侧凸、重度脊柱侧凸等问题的最新研究结果。自己也报告了对于重度脊柱侧弯这一目前治疗难题的治疗方法选择的经验。非常可喜的是看到此次除了以前国内擅长脊柱侧弯手术矫正的医院之外,也有不少其他的医院也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也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但是我也看到了一些无法认同的做法,例如:对脊柱侧凸的基本概念不太清楚就进行手术、手术固定的节段过多、滥用内固定、标新立异而无视脊柱侧弯矫正的基本原则等,这些患者的远期疗效令人担忧。
自己86年刚刚从大学毕业到骨科,就开始接触脊柱侧弯的手术矫正,分别在吴之康教授(国内脊柱外科的创始人、第一位做脊柱侧弯手术的中国医生)、陈根云教授(306医院第一任骨科主任)、邹德威教授(306医院第二任骨科主任)的指导下进行脊柱侧弯的理论和手术技术学习。记得当时病房里面每到寒暑假就有许多脊柱侧弯的患者,有时候每天要做三台脊柱侧弯手术。20年来,自己一直和脊柱侧弯的治疗结下了不解之缘,手术时采用的内固定材料也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类型,包括90年代以前的Harrington哈氏棒、Luque鲁氏棒,90年代以后的CD棒,9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的也是现在使用的三维矫正固定材料。这些年,也曾经走过弯路,老师们和自己治疗过的患者也有不尽人意的,其原因根本在于对于脊柱侧弯这种三维的脊柱畸形的认识不足。
近10年来,自己开始独立诊断治疗脊柱侧弯,手术也越做越多,越做越大,认识上感觉也越来越深,同时更是越来越感到其中的深奥。虽然现在自己很多时候有把握把某一个患者的手术做好,获得满意的效果,但是也时常感到对某些患者的远期疗效没有把握。为什么?因为脊柱是生长的(对于青少年来说)和退变的(对于成人来说),而我们对脊柱生长和退变本身的过程还远远没有了解清楚。那么,目前我们对脊柱侧弯的手术矫正不对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尽管我们对脊柱侧弯的发生原因还不清楚,但是目前采取的治疗的方法是针对脊柱侧弯这一特殊疾病带来的后果 - 脊柱弯曲和身体变形,就改善脊柱弯曲的状况和身体的变形,手术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尽管脊柱侧弯矫正手术的结果是将原来活动的脊柱固定融合了,但是带来的是脊柱的挺直和身姿的挺拔,还有患者改善以后心理上自卑感的改变,这种结果应该还是令人欣慰的。
在这里,我想对我的同行们说:每一个脊柱侧弯患者的弯曲都是独特唯一的,因为年龄、性别、弯曲的部位和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在对患者实施手术之前,都需要仔细认真全面的进行评估,手术设计都必须是个体化的,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弯曲部位、类型、程度、心理状况等因素,多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除了手术,还需要和患者仔细沟通,争取将患者对手术治疗效果的预期值和自己能够做到的尽量吻合起来,这样才会获得满意的效果。就像医学是经验科学一样,脊柱侧弯的矫正手术更是要靠经验来积累提高。在没有对脊柱侧弯的发生发展特点详细了解之前,不要做这样的手术;在没有50例以上一般脊柱侧弯的手术经验之前,不要轻易做重度的手术,因为我们医生不允许犯错误,患者有时候也不可能有第二次机会。
在这里,我同样想对我的患者说:脊柱侧弯手术并不可怕,关键你需要及时地接受适当的手术治疗。在确定手术治疗之前,一定要多看几个医生,多和已经接受手术的患者交流,选择可以和你以及家人能够很好沟通的医生做你的主刀医生。要记住,手术不是万能的,手术不可能使你成为正常人,因为即使手术矫正了你脊柱弯曲的100%,但是你手术后的脊柱就丧失了活动功能。手术是为了使你能够尽可能的获得和常人一样的生活。手术治疗的目的虽然是矫正、固定、防止发展,但是对于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弯曲程度、不同的全身状况,上述治疗目前的先后顺序是不同的。更重要的一点,安全是第一位的!
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