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人上了岁数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的各个器官功能逐渐下降。常见的突发意外事件多为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但也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则是因跌倒而致的骨折发生,如髋部骨折,通常会将这种老年的跌倒骨折规划为骨质疏松性的低能量脆性骨折。由于这一患者群体年龄较大,几乎都合并有多种内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所以处理时十分棘手。
1.什么是髋部骨折?
什么是髋部骨折呢?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胯折了”。专家会按照骨折位置的不同,将髋部骨折细分为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这是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最为常见的类型。其骨折的发生原因则主要包括以下两点:1)老龄患者,骨质疏松、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这是内在的因素;2)跌倒,低能量轻微的外力就会造成髋部的骨折,这就是外在原因。
2.髋部骨折的危害?
髋部发生骨折的老年患者,由于疼痛、肢体的功能性障碍,往往不能下地行走,只能卧床静养。卧床时间久了,又不注重加强护理,一些并发症就会接踵而来,如褥疮、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等。这些并发症就是髋部骨折给患者带来的最大、最为严重的危害。骨折本身并不可怕,但是骨折所致的各种并发症却可以致命!许多老年病人,离世的原因并不是脑梗、也不是心梗等内科疾病,而是髋部骨折后的并发症。因此,髋部骨折在过去常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其含义就是,一旦老年人发生骨折,则性命堪忧!
3.髋部骨折该怎么办?
那髋部骨折的患者到底该怎么办呢?首先还是要说一下积极的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情况比较特殊,保守治疗就意味着老年患者需要长期卧床。那这长期是个什么概念呢?人们常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也就是要卧床静养三个月。卧床三个月,如果护理措施跟不上,肺炎、褥疮等并发症一旦发生,“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即可致命。所以,如果老年患者的内科疾病稳定,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还比较满意,能够耐受手术,那么患者手术后可以早期活动、早期下地,其结果肯定是要优于保守治疗的。对于老年髋部骨折的患者,手术前的评估甚为重要,它是手术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