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医生博客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骨科 > 骨科医生博客

小心你的“妈妈手”

举报/反馈
2016-02-04 03:09:4739健康博客

“妈妈手”顾名思义就是发生于女性,尤以家庭主妇或是产后哺乳期女性为高发人群。因为繁琐的家务事,常常让家庭主妇患上腱鞘炎,就可能带来日后的酸痛等症状。

 由于产后哺乳期的妈妈,体质比较虚弱,需要经常抱宝宝,因为宝宝的头不好控制,常用手来支撑婴儿的头,长期使用的结果,造成手腕腱鞘炎,手腕附近疼痛肿胀,而有“妈妈手”的由来。

“妈妈手”是腱鞘炎的一种,又称为狭窄性腱鞘炎。通常发作在手腕的腕隧道,腕伸肌及大拇指的外展拇指处。人体在手腕的拇指侧有两条肌腱,包括外展母长肌与伸拇短肌,这两条肌腱绕过拇指后突起处,通过一条狭窄的腱鞘隧道内。一再重复使用手腕,就会造成局部肌腱与外包的腱鞘滑膜反复摩擦,加上施力超过一定的生理负荷,会导致腱鞘滑膜及支持带出现肥厚性变化,压迫局部的肌腱,使得肌腱滑动不顺,严重时更会有沾黏的症状。

发生于大拇指掌侧的也多见,在掌指关节处,伸屈大拇指时有弹响,称为“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俗名“弹响指”。

 “妈妈手”的症状包括手腕侧上方疼痛,有时这种疼痛还可能辐射到近端的前臂或者大拇指;通常患者描述这种疼痛有时是相当剧烈的,特别是在大拇指做主动或是有阻力的伸直与伸展动作。由于疼痛,往往觉得手部无法用力,尤其是扭毛巾,写字等使用大拇指力量的活动都会很困难。如果已经形成腱鞘炎,会有局部的疼痛与肿胀。

妈妈手的治疗重点在于腱鞘炎的治疗上,其中可分为下列几种:

1. 口服消炎止痛药,但孕妇及授乳期不建议使用。

2. 物理治疗:用超声波直接在肌腱发炎的部位治疗。

3. 电疗:在肌肉疼痛部位电疗。

4. 休息:如用副木支架固定拇指关节与手腕,如此才可得到比较完全的休息(建议病人晚上配戴副木支架,白天如不影响工作,也可配戴)。

5. 进行类固醇局部注射:注射位置在腱鞘内。

 病程初期,疼痛往往只在拇指用力时出现,这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此时只要适当休息,减少出力,就可以让症状逐渐缓解。一旦疼痛明显,就要及时治疗,治疗方式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发生于一周之内的,比较容易治疗,且可以快速地缓解发炎状况,症状得到良好的改善。但对于慢性患者来说,拖延日久有可能肌腱周边已经产生器质性变化,如纤维化或粘连。一般说来,慢性患者单靠药物、复健、物理治疗,也许都无法完全快速缓解局面,此时可能就需要考虑局部类固醇注射。事实上,只要一发现有异常,马上接受治疗者,都可以得到缓解。但是一旦拖延至三四个月后才就诊,其治疗时间就会花上更长的时间。

“妈妈手”也不只是妈妈的专利,工作中常大力使用拇指,长期间过度使用的人很容易造成这样的问题。流行病学显示:除哺乳期女性外,“妈妈手”发生的年龄约在三十到五十岁,其中女性发生率更高达男性十倍;此外,“妈妈手”也经常发生在需要用到大拇指力量的工作者身上,最常见的除了妈妈抱婴儿,还有美发师、老师、搬运工人、打字员、会计师、银行行员、收银员、投掷运动者长期使用电脑的人士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等。

总之,双手长期使用某个动作而不注意适当的休息,是“妈妈手”的原凶,妈妈们您可要小心啊。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