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休息位,指手处于自然静止状态,此时手内在肌与外在肌的张力呈现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
休息位是腕关节背伸小于功能位,约10-15度,并轻度尺偏;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半屈曲位;从示指到小指的诸手指,愈向尺侧屈曲愈多;拇指轻度外展,指腹接近或触及示指端侧指间关节的桡侧。当被动改变腕关节位置,腕背伸时手指屈曲多,掌屈时手指屈曲少。然而,不论腕关节位于什么位置,示指到小指屈曲程度,仍然保持愈向尺侧屈曲愈多的正常关系。
休息位是由手部的各相互拮抗肌肌张力的平衡所决定的,如果损伤到中枢神经、周围神经、肌肉或肌腱时,破坏了原有的平衡,则改变了休息位而产生畸形,有些畸形是很典型的,这对诊断是很有帮助的。如脑瘫后遗症,肌张力较高的常是前臂屈侧的肌肉,因此,表现的畸形是前臂旋前、屈腕、屈指和拇指内收及屈曲。又如某一手指的指深、浅屈肌腱损伤,则该指的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均处于伸直状态。
手的休息位,还可以利用到修复手术方面。在麻醉条件下和睡眠状态一样,肌肉是松弛的,是相对平衡的,各手指保持手休息位时的姿势,而腕关节则多受地心引力的影响,而无特定的位置。当修复屈指肌腱时,其肌张力的调整,务必遵循休息位时手指的相互关系。如修复中指屈指肌腱,应将中指的位置调节在示指和无名指之间,无论腕关节屈曲多少,中指均比示指屈曲多些而小于无名指的屈曲。
手的功能位和休息位不同,腕背伸较多,约20-25度,即用力握掌时腕关节所处的位置;拇指充分外展,掌指及指间关节微屈;其他手指略分开,诸指间关节的屈曲位置较为一致,即掌指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半屈曲,而远端指间关节微屈曲。
手的功能位,是手根据不同需要,能够很快地产生不同的动作,如张手、握拳或捏物等,以便发挥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