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强直性脊柱炎避免误诊才能避免致残

强直性脊柱炎可伴发关节外病变,侵犯全身多个系统,并发多种疾病,甚至出现一些似乎与之风马牛不相及的症状,造成误诊、误治。

虽然强直性脊柱炎(AS)主要侵犯脊柱、骶髂关节、髋关节和周围关节,但还可伴发关节外病变,侵犯全身多个系统,并发多种疾病,甚至出现一些似乎与强直性脊柱炎风马牛不相及的临床症状,造成误诊、误治,误诊率甚高。为提高早期诊断率,避免致残,下述问题应予以关注。

误诊原因:①强直性脊柱炎 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发病隐匿,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初发关节虽以骶髂关节、髋关节和腰椎为主,但却有 20%左右的患者以外周下肢关节为首发关节,尤其是儿童和女性患者,易首发膝、踝、足跟等大关节肿痛,儿童还易合并长期发热,造成诊断困难。②强直性脊柱炎可伴发关节外病变:25%的患者可有眼部病变,如结膜炎、虹膜炎、眼色素层炎或葡萄膜炎;29%的患者可伴发慢性中耳炎;可发生多种心脏异常,如主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心脏传导阻滞。其中传导阻滞可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同时存在或单独发生。严重者完全性传导阻滞时可发生阿—斯综合征。当病变累及冠状动脉口时可导致心绞痛。少数患者可发生主动脉瘤、心包炎和心肌炎;有些病人可并发肺纤维化,表现为咳痰、气喘,甚至咯血,并可能有反复发作的肺炎或胸膜炎。X线检查可显示双侧肺上叶弥漫性纤维化,可有囊肿形成与实质破坏,易与肺结核混淆;强直性脊柱炎可侵犯肾脏,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强直性脊柱炎还可并发慢性前列腺炎和神经系统损害。虽然这些关节外表现分布于强直性脊柱炎病程的各个时期,但 67%的患者于发病1年内出现,部分患者首发症状就是这些关节外表现,而后才出现腰骶部疼痛,误诊、误治便不难理解了。

致残原因:①患者缺乏医学常识。强直性脊柱炎初起时有些症状很轻,患者往往抱着小病无妨的心理,不及时就医。有人报告首次就诊时病程大于1年者占 39.6%,最长的患者发病 5 年后才就医,以致丧失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时机,使致残率居高不下。②某些基层医院或非专科医生对本病缺乏深刻认识,尤其是当遇到以外周关节为首发关节或以关节外表现为首发的早期症状时,常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蒙蔽,往往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③有些放射科医生对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 X线表现认识不足,造成阅片时疏漏。有些临床医生过于依赖放射科诊断,甚至不亲自阅片,仅凭 X线报告单,而错失早诊时机。待 X线片有明显的骶髂关节病变时才诊断为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上早已进入中晚期。④致残率高也与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病情进展程度的快慢不无关系。青少年患者病情进展快,多累及髋关节,致残率高。患者到了 35 岁以后,病情发展相对缓慢,但如掉以轻心,不注重巩固治疗及功能锻炼,也可致残。部分女性患者发病年龄稍晚,病情进展亦较缓慢,发病隐蔽,没能及时治疗而致残。

早期诊断:只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①凡 16~30 岁,尤其是男性或有家族史者,出现腰背、骶髂、髋或膝、踝关节及跟骨、坐骨结节疼痛伴有腰僵时,经活动后减轻,休息后加重,或者上述关节不明原因的突然剧烈疼痛,适当休息后可消失,且反复发作。查体腰及骶髂关节捶击痛点阳性,“4”字征呈阳性,应尽早做 HLA-B27 及 X线骨盆平片检查,若为阳性结果及骶髂关节呈炎症改变时,则极有利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②对于 X线骨盆平片为阴性,CT 复查骶髂关节亦无异常,不具备诊断条件的单纯性反复性腰、骶髂、髋或膝、踝关节及跟骨、坐骨结节疼痛伴腰僵的病人,不应轻易否定诊断,要定期复查,追踪观察 5~10年为宜。③对病因不明的关节外表现,尤其是同时伴发外周关节疼痛的患者,应追踪观察,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④虽然骶髂关节 X线平片检查已作为简便、经济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早期可表现为骶髂关节间隙正常或轻度增宽,轮廓模糊,下 2/3 处轻度侵蚀毛糙、骨质硬化,有利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 但自骶髂关节发生炎性病变到 X线平片出现上述早期 X线征象, 最快也要 7~9 个月,因此,不能仅凭 X 线阴性即否定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另外,因骶髂关节面不规则结构重叠,难以清晰地显示早期病变,而 CT 却能完全排除关节的前后重叠,可清楚地显示 X线平片不能发现的骶髂关节早期病变,更有助于早期诊断。因此,对疑似病人,当 X线片阴性时,应做 CT或MRI检查。 

2016-05-17 17:36:41浏览10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俊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影响寿命吗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否影响寿命,与心肌肥厚的程度、范围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关。若疾病未引起症状,大多不影响寿命;若出现心衰、猝死等情况,则可能会影响寿命。 1、未引起症状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属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特殊类型,与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不同,常不伴有左心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和压力阶差。肥厚的心肌主要位于前侧壁心尖处,而室间隔基底部多无肥厚。对于没有引起症状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多不影响预期寿命,与常人无异。 2、出现心衰、猝死等情况 由于本病无左室流出道梗阻和压力阶差存在,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小,故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本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部分患者可有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胸痛可酷似冠心病心绞痛,但一般持续时间长,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往往无效。此外,可有头晕、乏力等症状,晚期可出现心功能不全征象,偶尔可猝死。对于出现心衰的患者,可能会减少预期寿命;有猝死情况的,则寿命无法预估。 如患有肥厚性心肌病,建议心内科就诊,遵医嘱制定诊治计划。无症状者,一般无需治疗,观察即可,有症状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遵医嘱服用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进行治疗。
周彬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吃什么药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吃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抗心律失常药、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1、β受体阻滞剂常用药物有酒石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使用此类药物时要从小剂量开始,再逐渐增加剂量,以免出现心动过缓的情况。2、钙离子拮抗剂常用药物有维拉帕米、盐酸地尔硫卓等,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的收缩,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维拉帕米存在禁忌症,比如心源性休克、低血压等,此类患者禁用维拉帕米。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等,可以扩张血管,改善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悸、胸闷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能会出现干咳的不良反应,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后再进行使用。4、抗心律失常药常用药物有胺碘酮、利多卡因等,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延长心肌细胞的存活时间,从而缓解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存在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情况,不建议使用此类药物。5、利尿剂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可以减轻心脏的前负荷,缓解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使用利尿剂时可能会诱发低钾血症,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治疗期间,要保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同时,患者需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免对病情恢复产生影响。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切忌私自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周彬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怎么治疗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进行治疗,缓解其不适症状。 1、一般治疗 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日常应注意休息,也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药物治疗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普萘洛尔片等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改善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另外,患者还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维拉帕米片、盐酸地尔硫卓片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以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有助于改善心肌肥厚的情况。 3、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服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建议患者可以通过室间隔心肌部分切除术、酒精室间隔消融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4、介入治疗 如果上述治疗方式效果不佳,患者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通过介入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医生会使用导丝、导管等器具,通过股动脉或者桡动脉,将导管送入冠状动脉口,通过导管可以有效扩张冠状动脉。 5、康复训练 患者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但需要注意循序渐进,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监测自身血压情况,若血压出现波动或者持续升高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